王月的女兒生下來就跟別的小孩不一樣。別的小孩餓了,拿著奶瓶就喝上一瓶,可她女兒最多吮上兩口,還時不時撇撇嘴,吐點兒出來。有的時候,喂完了把她放在床上,剛過一會兒又吐出來了。王月想:這邊吃邊吐,哪有營養? 于是,她找到醫生,咨詢孩子邊吃邊吐的原因。
醫生告訴王月,孩子邊吃邊吐跟胃的生理結構有關。原來,孩子的胃跟成人胃不一樣。成人胃斜向上,而孩子,尤其是剛出生的孩子,胃是水平的。胃有兩個門,一個是食物進入胃的門,叫賁門;一個是食物離開胃的門,叫幽門,控制這兩個門的分別是賁門括約肌和幽門括約肌。正常成人進食的時候,食物從賁門進入胃,通過胃蠕動,經過幽門進入腸道。一般來說,食物進入賁門之后,賁門就關閉,不管胃怎么蠕動,賁門不開,食物就不會從賁門出去。剛生下的孩子賁門括約肌發育較弱,而幽門括約肌發育較強,再加上胃又是水平的,所以,胃一蠕動,食物就容易從賁門“吐”出來。
“啊,原來是這樣的。那有辦法處理嗎?”
“當然,喂完奶,不要立馬讓孩子躺下,即使孩子已經睡著,也應將孩子輕輕豎著抱起,背向外,然后輕輕拍背,聽到打嗝聲后,再緩緩放下。記住,動作要輕,幅度不要太大,否則不僅沒效,孩子還會因為體位的改變,吐得更多。”醫生邊講邊給王月示范……
育兒經
寶寶的胃是“平
躺著”的,賁門括約肌發育較弱,容易出現生理性吐奶。
睡前和游玩后,是讀書的好時機
給寶寶讀書,時機非常重要。最好選在睡前或是從外面玩了回家的時候,不要選在孩子玩得正有興頭的時候。
讀書的時候,要關掉電視機,給寶寶創造一個安靜的環境,以免電視的聲音、圖像干擾寶寶的注意力。
一天讀10分鐘就行了,重要的是一天要和寶寶一起擁有一段悠閑的讀書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