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經濟影響全社會各行各業,必然也影響思想政治工作。面對知識經濟,思想政治工作要從兩個方面來開展。從思想政治工作的社會職能來看,要為發展知識經濟服務;從思想政治工作的自身發展來看,要主動接受知識經濟的影響,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征、新規律和新方法,以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環境。
一、改變思想政治工作的環境

環境對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先在的重要作用。知識經濟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的環境是復雜多樣的,是知識經濟影響思想政治工作若干要素的總和。這可以稱之為知識經濟文化環境。在這種環境中,在繼續突出物質利益的同時,知識、知識產品、知識生產者、知識傳播者、知識價值觀、教育、智能等要素將日益強化。與此同時,政治在規劃、協調經濟發展,推動科教、文化進步,影響人民生活方面的功能將大大增強,并成為思想政治工作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知識經濟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的社會環境有下列特點:一是知識化,二是信息化,三是國際化,四是多樣化。面對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思想政治工作將進一步受到環境變化的考驗。
二、推進思想政治工作的開放
思想政治工作的開放,是指思想政治工作系統的雙向開放性,一方面是指思想指政治工作不再是企業、學校、機關等社會團體內部封閉式的運行,而是在與外部有著即時的、活躍的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中動態進行的。這種開放是以社會開放為前提的,也是改革開放以來的重大成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現代特征。
現代思想政治工作不僅是在國內開放,而且與國際社會有了廣泛的信息交換。其原因在于我國實行開放政策、交通通訊手段現代化和人的素質的提高。人的需要是面向世界的需要。這樣一來,知識經濟時代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任務不是傳播信息和知識,而是處理信息和知識。知識經濟時代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在內外種種因素影響下開展工作,要求具有更快的反應能力。
三、改變思想工作的客體
思想政治工作的客體是指思想政治工作所面對的客觀事物,如對象、目標、任務、內容、手段、方法、社會事件等。我們現在已有了經驗,不同年齡段的人們,對思想政治工作的認識和接納有很大不同。知識經濟時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要面對這些對象,開展思想政治工作。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智力因素在促進生產力發展上的作用越來越顯現出來。思想政治工作要適應時代的需要,大力倡導人才的價值觀念,重視人才的選拔、培養。
人們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物質基礎,同時,人們也對精神文化生活有著迫切的需求。因此,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關心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把企業的價值觀念通過企業文化建設體現出來,對職工產生導向、凝聚、激勵作用,協調人際關系,煥發勞動熱情,促進生產力發展。思想政治工作應適應這一潮流,把思想政治工作與文化活動有機結合起來,改變過去一些單一說教方式,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和實效性。
四、改變思想政治工作的評價體系
知識經濟時代的基本政治格局不會發生變化,社會中根本性標準即基本原則也不會發生變化。但是,在知識經濟影響下,許多事物的標準將會發生變化。“電腦和網絡正在改造全部產業及其產品,知識生產率這個全新的概念正在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舞臺的核心”,所謂知識生產率,是指生產知識并把知識轉化為技術、轉化為產品的效率,實質是創新能力。知識生產率取決于知識的開發與傳播,包括開發、教育、培訓等。
人才的標準也會改變。人才素質的標準在變化。在我國,最重的是什么呢?在今天,最普遍的答案是“思想品質”、“知識”和“創造性”。關于文盲的標準也在變化。過去,我們把“不識字”定義為文盲,現在已把不懂網絡、缺乏信息方面的知識與能力,確定為信息時代的文盲。這樣,社會對思想政治工作的評價和思想政治工作對事物的評價都將改變,在知識經濟時代,將進一步聚焦在對“科教”、“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評價上。■
(作者單位:句容市交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