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從中等職業學校會計專業的發展前景、人才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和中職會計專業建設的建議三個方面進行了研究和探討。
[關鍵詞] 中等職業 小企業會計制度
2006年2月,財政部發布了企業會計準則的基本準則和38項具體準則。面對如此之大的會計改革,再看中等職業學校會計專業的生源的文化素質,不少中等職業學校對會計專業的發展憂心忡忡。
一、中等職業學校會計專業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首先,教育部從政策上支持中等職業學校大力發展會計專業。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的精神,教育部制定了《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教職成[2000]8號),并在目錄中確定了83個專業為中等職業學校重點建設專業,會計專業是其中之一。
其次,我國的經濟建設需要大量的中專及大專學歷的會計從業人員。我國會計從業人員眾多,其中有學歷者比重偏低。據統計:無學歷者占56.01%。除國有企事業單位會計人員相對學歷較高,其余在會計人員中有大專及大專以上學歷者,特別是農村幾乎為零,就連中專學歷者也寥寥無幾。據預測,到2010年全國會計人員市場需求增量約300萬人。今后要逐步提高中專及中專以上學歷的從業人員的比例,是職業教育的一項重大任務。
二、中等職業學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
1.中職會計專業學生的文化底蘊難以勝任中職教材的理論體系轉向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和38項具體準則,《小企業會計制度》更適合于中等職業學校的會計專業學生的學習。
在2006年財政部發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和38項具體準則中,廣泛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模式、財務管理學的基礎概念(如時間價值、風險等)等理念,這勢必提高了會計專業學習的門坎兒。對中等職業學校的會計專業學生的文化基礎來說,這應該是一個非常嚴峻的挑戰。
但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和38項具體準則的發布和實施并不意味著《企業會計制度》、《小企業會計制度》的禁用,它的適用范圍僅是“在上市公司范圍內施行,鼓勵其他企業執行”。目前我國上市公司占企業總數的比例不大,非上市公司的企業仍可適用《企業會計制度》或《小企業會計制度》。《小企業會計制度》有著廣闊的用武之地。與《企業會計制度》、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和38項具體準則相比,《小企業會計制度》從理論上和實踐上都簡單得多。因此,《小企業會計制度》更適合于中等職業學校的會計專業學生的學習。
2.根據市場營銷的市場細分理論,中職會計專業的市場定位不應于高校、高職趨于相近或相同。事實也證明如此。
就生源的文化素質而言,中職與高校、高職相差非常大。若學習相同的會計理論體系,畢業生的職業能力必然存在很大差距,中職會計專業畢業生必然處于最劣勢,其就業空間非常狹小。若以廣大的非上市的小企業為中職會計畢業生的就業市場,以《小企業會計制度》為教材的理論體系,則中職會計專業的學生不僅學有所成、學以致用,而且能最大限度地減少與高職高校會計畢業生就業市場的慘烈競爭。
我國經濟建設對人才的要求是多樣化的,對會計人才的能力要求也不會是單一的。經濟建設既需要高校、高職培養的有較高理論深度和管理才能的高精尖會計人才,也需要大量的中職培養的具有熟練專業實踐能力的會計核算員。
來自山東、遼寧等調查資料顯示,中職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就業逐漸呈現出以下特征:
(1)進入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的畢業生將越來越少。小型民營企業規模小、數量多、業務相對簡單,出于人力資源成本的考慮,對會計人才規格的要求也相對較低。這為中職會計畢業生提供了極好的就業機會。
(2)進入中外合資企業和外商獨資企業的機會將大大增加。我國加入WTO后,國內中外合資企業和外商獨資企業將會出現一個大的發展時期,隨之而來的是其對會計人才的需求。外資企業更注重對不同層次人才的相應能力的考察,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高學歷標準。這為中職會計專業畢業生提供了競爭的機會。
(3)農村經濟理財將會出現較大需求。我國的鄉鎮企業正以雨后春筍的勢頭迅速發展。近年,國家又進一步提出農業產業化的發展目標。這些說明,農村對中低層次的會計理財人員的需求也將逐步增加。大量中職學校會計專業畢業生特別是農村學生將擔當此任。這也為中職會計專業畢業生提供了廣泛的生存空間。
三、中職會計專業建設的建議
1.中職會計專業的市場定位及培養目標。由以上分析可見,中職會計人才的就業市場應定位于非上市公司的小企業。具體來講:就企業規模看,主要是小型;就所有制看,主要是民營、合資;就崗位能力要求看,主要是會計核算、會計事務管理等基礎性工作。
中職會計人才培養目標應為:以《小企業會計制度》為教材理論基礎,學習必需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掌握會計實務方面的專業實踐知識及從事財會電算化工作的相應計算機知識,有較強的實踐技能的“應用型”人才。
2.中職會計專業的生源的文化基礎定位。若將中職會計專業的就業市場定位于非上市公司的小企業,雖然小企業會計制度》比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和38項具體準則、《企業會計制度》簡單的多,但會計專業的理論性、政策性非常強,學生學起來比較抽象,接受起來較困難。因此,從文化基礎角度來講,并不是中職學校的任何一名學生都能學好會計,只有那些文化基礎較好的學生才更適合于會計專業的學習。因此,中職學生選報專業時,學校應根據其文化基礎合理導向。
面對我國2006年的會計改革,中等職業學校會計專業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中等職業學校會計專業的就業市場應定位于非上市的小企業,以《小企業會計制度》為教材的理論體系,將本專業畢業生培養成為會計核算型的應用人才。這不僅關系到中職學校會計專業未來的發展,對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也必然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姬志剛:計算機、網絡與信息社會.科技咨詢導報,2006(20)
[2]趙永剛:解析“三角經營商法”.商場現代化,2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