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了,笑了;去了;來了。2007年就這么過去了,2008年就這么來了。
在我加入《投資與理財》雜志前,一位朋友和我說,你要做點讓大家都笑的起來的事情。他說:
當史玉柱的巨人網絡在美國上市,身家迅速飆升至410億人民幣時,史玉柱笑了,但是很多家長哭了,因為他們的孩子沉溺于此或許不能自拔:
當潘石屹的SOHO中國在香港上市時,貌似憨厚的老潘笑了,但是房奴們哭了,因為高額房貸成了他們揮之不去的負擔:
當《投資與理財》面市時,大家都笑了,因為它是幫助大家實現財富增值來了。
感謝這位朋友的重托和信任,我不是富人,所以更能體會“窮人”面對財富的心態。
每天腳步匆匆地趕在營生的路上時,心里總有一些這樣或那樣的不快,尤其是財務的壓力讓人倍感焦慮,即使是笑容也很容易稍縱即逝。
如果說2007年你是在這樣的焦慮中度過,如果說你錯過了06、07年的牛市,那么,2008年,“投資與理財”告訴你,現在改變也不晚。
眼下,馮小剛的賀歲電影《集結號》正熱映,而《投資與理財》的“新年集結號”也正向你駛來。
十大金股怎么找,十只好雞(基)藏在哪,保險買不買,去銀行是否就是為了存錢取款……黨中央說要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但面對不斷走高的CPI和連續加息,很多老百姓也還真的不知道如何是好。
12月中旬,泰達荷銀基金公司在深圳舉辦了一個“大眾理財時代的理財產品創新研討會”,《投資與理財》作為特別支持單位,我借機向很多金融機構人士進行了一番兜售,以虛心的心態請他們提出批評和改進的意見和建議。
不知是礙于情面,還是《投資與理財》雜志真的帶來了理財媒體的新鮮氣息,他們給了雜志一個我意想不到的評價:
《理財周報》辦的很好看,《錢經》雜志做的很時尚,《投資與理財》很專業。
回來后,我把這樣的評價如實地上上下下做了匯報,既是互相勉勵,也是對日后工作的鞭策。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評價,《投資與理財》更有信心為廣大的老百姓提供專業的投資與理財資訊服務,也更有信心回答老百姓提出的種種理財問題。
12月19日,財政部部長謝旭人表示,07年我國財政收入快速增長,預計全年收入將首次超過5.1萬億元,比去年增長31%左右。大河有水小河干不了,國富民必富,《投資與理財》堅定地看好居民財產性收入增加的趨勢。
2008年是鼠年,愿大家鼠年不輸,投資理財,笑容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