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黃易《尋秦記》提出了一個極有誘惑力的解決方案:穿梭時空,帶著已有的人生經驗和現代知識,在古代全新的環境里,將你的人生推倒重來。
這個職位很不錯!
首先選擇時代,就宋朝吧。這是中國歷史上最令文人小資們悠然神往的時代。接下來決定做什么,當然要選擇朝陽行業,而且要在絕大多數同志缺乏認知前搶先進入——對,“行錢”,絕對精英白領。“行錢”是啥?今天我們稱之為“基金經理人”。
我這樣的著名老實人決不說瞎話,你可以去查歷史,煌煌大宋,不僅有職業基金經理人,而且初具規模。至于濟世救民、順帶過領袖癮的苦差事,讓給別的同志好了。
年薪126萬?
宋代的基金管理酬勞有多高呢?不妨看一下案例。
南宋時有一位名叫申師孟的“行錢”,受臨安一裴姓富豪委托,打理一份十萬貫的私人基金。三年后,基金凈值翻番,達二十萬貫。老裴很高興,把基金份額增加到三十萬貫,繼續委托給申經理。幾年后,老裴去世,申師孟聞訊趕來吊唁,并歸還受托資金。裴家少爺很感激,將第二期利潤的十分之三作為酬勞,折成白銀二萬兩。申經理腰包鼓鼓,揚帆西去,估計是到天府之國逍遙去了。
二萬兩白銀值多少錢?按當時匯率一兩銀子兌三貫銅錢計算,二萬銀子等于六萬貫銅錢,折合成購買力相當于380萬人民幣。文獻沒說申師孟管理二期基金的具體時限,按第一期推測應不超三年。也就是說,申氏一年的基金管理費達126萬元。而從公開資訊上看,國內只有兩家合資基金公司總經理的年薪達300萬元,其他多在60至100萬之間。
宋朝基金經理按業績取酬的比例,足以令現代中外一切基金經理眼睛放出灼灼的綠光。裴家少爺自以為慷慨,其實,當時的行規應該是“取其半息”,即基金持有人取盈利的50%酬勞基金經理。現代基金公司能有這樣的經營環境?幾疑在夢中。
寫字間算個啥
另外,業績酬勞顯然沒包含基金管理費用。在這方面,宋代“行錢”的排場又要讓以工作環境豪華著稱的當代基金經理們眼睛再放綠光。申師孟的排場如何文獻沒有提到,只說裴家將資金交給他以后“聽其所為”,不管不問。以申經理“著干聲于江湖間”的大牌身份來推測,他絕不會委屈自個。
這里有一個參照:南宋名將張俊把五十萬貫公款委托給一名老兵經營,這位老兄先斥巨資造了一艘“極其華麗”的大海船;又買了一百多名“美女能歌舞音樂者”;第三步,招聘了十幾位“軒昂閑雅”的帥哥辦事員;第四步,招募了一百多個保安。老兵經理夜夜笙歌一個月,才備辦貨物飄然出海。
一年后,大船滿載珠寶、香料、駿馬而回。從載回的貨物看,估計這個家伙是途經南洋,到阿拉伯地區跑了一圈。據記載,單程利潤就可達十幾倍。至于國內貿易,成倍的利潤也是常態。
宋代雖然也有集中多人資金的私募基金,但主流仍是富有家庭單獨持有的私人基金和各級官府的國有基金。這些國有基金的持有人既有各路(相當現代的省)、各州府衙門,也有軍隊,委托基金經理或放貸或經商是普遍采用的營運方式,按當時的稱謂叫“回易”。宋代基金因時制宜的靈活營運方式,也是頗令人稱道的。在那個已離我們遠去的時代,基金經理是多么有前途的職業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