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我國棉花采摘基本結束。據中國棉花協會最新調查,2007年全國棉花總產預計為750萬噸,較上月預計數減少8萬噸。全國棉花收購進入后期,受棉副產品價格波動影響,籽棉收購價格先漲后跌,收購進度超過七成。11月份國內皮棉銷售價格相對穩定,總體價格水平高于上月。
棉花供給形勢
棉花采摘結束 收購進入后期
11月全國大部棉區降水偏少,棉花采收順利,各地新棉采摘基本結束。中國棉花協會棉花生產監測項目組采摘與交售進度定點定戶調查顯示,截至11月中旬,全國棉花平均采摘進度已經超過95%。隨著新棉大量上市,棉花收購由高峰轉入后期。據中國棉花協會監測調查,截至11月30日,全國棉花平均交售進度達到73.94%,但各地區之間差異較大,長江流域棉區和新疆棉區進度較快,黃河流域棉區棉農仍有惜售心理,有的甚至還沒有交售。11月份棉農交售籽棉平均價格為6.16元/公斤,較10月均價上漲了0.19元/公斤,其中黃河流域棉區最高,新疆棉區較低。
新棉銷售清淡 價格弱勢盤整
11月份以來,紡織品銷售情況尚無起色,銀根緊縮勢頭明顯,紡織企業資金緊張問題凸現,對棉花采購仍然是隨用隨購,原料庫存水平較上月再度下降。棉花企業收購成本較高,銷售利潤下降,商業庫存增加。銷售價格弱勢盤整。
棉花進口再度減少,進口價格相對穩定
11月份,我國進口棉花數量再度減少,僅10.4萬噸,為當年月度最低值,較10月減少24.1%,較去年同期減少32.7%。2007年1-11月累計進口214萬噸,較去年同期下降37.2%。2007棉花年度(2007年9月-11月)累計進口47.5萬噸,同比增長27.0%。
國家宏觀政策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于2007年12月3日-5日在北京召開,會議分析了當前國內外形勢并提出了明年經濟工作指導思想、總體要求、大政方針和主要任務。會議確定,2008年我國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是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明年要實行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嚴格控制傾向信貸總量和投放節奏。這是我國實行了十年穩健貨幣政策之后的首次調整。在農業方面,要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增強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活力。
(中國棉花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