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2月19日,信息產業部在網站上公布了 2007年電子信息產業經濟運行公報。全年實現銷售收入5.6萬億元,增長18%; 增加值1.3億元,增長18.2%; 軟件業務收入5800億元,增長20.8%。產業規模繼續在國民經濟各行業中位居領先,銷售收入占全國工業的比重為12%,增加值占全國GDP的比重達5.27%。
據了解,2007年信息技術轉型對產業和市場結構影響特別明顯。一方面,基礎行業逐步成為拉動產業增長的主要力量,軟件、元件、器件行業收入增速分別比全行業高了3、10和3個百分點,但通信設備、家用視聽行業卻分別低了9和12個百分點。另一方面,整機更換效應尤為明顯,高低端市場呈現不同的格局。由于結構升級,主要產品增幅同比均有所下降,手機、集成電路、顯示器分別下降44、3和14個百分點; 但高端產品增長很快,以寬頻、多核為主的筆記本電腦增速高達39%,占微機比重(67%)比上年提高了3個百分點; 平板電視在彩電中的比重(28%)同比增加了10個百分點,液晶電視產銷增速均超過50%。
近年來,跨國公司日益專注核心技術和業務,產業鏈的分工與整合日趨深入。跨國企業呈現制造環節代工化、非核心業務外包化、業務外包的整合化等趨勢。由于國內企業的業務相對單一,在產業鏈中處于較低的環節,面臨產業鏈的發展變化,亟需加強資源整合,才能適應更高層次的競爭。
編者點評: 大而不強一直困擾著整個信息產業,從2007年整個產業的發展看,基礎行業和高端產品增長快,而家用視聽行業和手機等產品增幅大幅度下降,體現了技術轉型對產業的影響。中國企業要取得高額的利潤,就必須逐漸走出產業鏈的低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