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下一代DVD格式的較量中,東芝HD-DVD終于頂不住,亮出了白旗,索尼力挺的藍光勝出。但是藍光仍然存在內容缺失的軟肋,而且閃存技術的成熟也將給其帶來致命的威脅。
在下一代DVD格式的較量
中,東芝終于頂不住,亮出了白旗。
2月19日下午,日本東芝公司舉行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撤出HD-DVD業務。至此,一場歷時數年的下一代高清DVD標準之爭,終于落幕—索尼的藍光DVD標準一統江湖。
東芝選擇放棄
自從華納兄弟宣布只支持藍光格式之后,東芝HD-DVD陣營只剩下環球和派拉蒙兩個好萊塢巨頭。在拉攏華納兄弟這個好萊塢惟一的格式兩面派(同時支持藍光和HD-DVD)失敗之后,東芝便有徹底放棄的意思,以至于HD-DVD播放器半價銷售; 而當沃爾瑪宣布只銷售藍光產品之后,東芝已經崩潰了。
在東芝退出HD-DVD業務的消息基本得到證實之后,東芝的股票還上漲了5.74%,因為它的股東根本不看好這場爭奪戰。為了爭奪市場占有率,東芝大打價格戰,結果是賣一臺HD-DVD便虧一臺的錢。雖然這次抽身可能讓東芝損失幾億美元,但是與其繼續“流血”,不如就此打住。
下一代DVD格式之爭,對于兩個公司的意義并不完全一樣。可以認為,東芝只不過是想過把癮,輸了權當廣告費,贏了則算是意外的收獲。
而如果索尼輸了,索尼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受到制約。何況,這個格式將決定產業鏈的歸屬,一旦失勢,索尼基本上只能靠自己獨立苦撐。還好有PS3超過1000萬臺的銷量,每臺機器上都有藍光播放器,相比之下,索尼的策略更得人心,不僅籠絡了上游的廠家,還籠絡了用戶。
要知道索尼就是靠這樣半送半賣起家的。一個調查表明,人們對下一代播放器的需求并不強烈,并沒有列為購買的必需品。但是有PS3這樣送上門,自然不會太計較,何況價格也算過得去,這就是索尼聰明的地方。索尼在DVD流行之初就采用了這個手段,如此看來,在藍光上同樣可以再試不爽。
到目前為止,HD-DVD播放器的銷量也只不過是100萬臺而已,其中包含Xbox 360搭售的30萬臺,稍微明白一點的人都會想到,這種量比哪個陣營更有利。
索尼何以勝出?
去年接近年底的時候,東芝和索尼互有勝負。東芝通過補償派拉蒙大約1.5億美元,讓派拉蒙順利投入了HD-DVD的懷抱。當時,整個好萊塢均分兩半,支持藍光和HD-DVD的廠商勢均力敵,只不過在派拉蒙加入HD-DVD之后,形勢開始有所傾斜。索尼很快反應,在支出了差不多的“勞務費”之后,讓福克斯公司順利地成為藍光旗下的內容猛將,兩者基本打成了平手。及至華納倒戈投入藍光陣營,HD-DVD已不戰自敗。根據報道,在索尼收購米高梅之前,影片內容以美國華納為最多,達6500部。在索尼收購了米高梅之后,它擁有的影片數量已經超過了華納,達到了7600部之多。這個特別看重內容的公司,對內容制造商的爭奪也最符合內容制造商的口味。
東芝還是過分地強調硬件的生產。很有趣的是,在HD-DVD的陣營里面,IT廠家居多,微軟自不用提,還有Intel等等,反而內容制作商在HD-DVD陣營中的地位不是那么穩固,包含東芝自己,也在某種程度上是騎墻派。它一方面要與索尼對著干,另外一方面還是索尼的合作伙伴,這讓很多人很為難,對它的支持自然是墻上的蘆葦風吹兩面倒。
索尼的另外一個優勢是能夠參與整個產業鏈,這也是東芝不能比的。從內容到終端,索尼都能說上話,有些方面還擁有絕對話語權,比如激光頭,占據了差不多70%量,它的威懾力可想而知。
難道東芝沒有考慮到這些因素?是不是東芝和索尼合謀來炒熱這個市場呢?按理說,下游廠家是不太愿意看到兩個標準同時存在的,這樣會讓他們生產的時候風險巨大,而且東芝在整個產業鏈中的弱勢,大家都心知肚明,只不過不愿意明言罷了。很多廠商不過是表面敷衍一下,雖然此前有半數好萊塢電影公司宣布支持HD-DVD,直到目前也沒有多用HD-DVD發行的電影,更不要說信誓旦旦要力挺HD-DVD的微軟了。微軟是通過外接的方式提供對HD-DVD的支持,本身就為倒戈提供了強有力的條件,聯盟內部尚且如此,對于那些需要仰賴格式吃飯的下游廠家,還有什么約束力量?
這感覺就像東芝和索尼演的雙簧。反正現在的內容也不多,價格更不便宜,如何讓用戶接受這個東西,就得來一個拉鋸戰,你方唱罷我登場,才是這個游戲的最好上演方式。而且在合適的時候退出,另一方自然就會功成名就。當然,這只能算是一種推測。
沒有真正的贏家
格式之戰雖然有技術上的原因,但不是絕對的,在內容方面的缺失才是HD-DVD的軟肋。不僅在游戲方面沒有多少內容可以選擇,在電影方面同樣如此。加上最近HD-DVD加密模式被破解了,阻礙了電影公司推動電影轉入HD-DVD的進程。另外,蘋果等公司所考慮的數字電影租賃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實體電影發行的誘惑,數字電影的發行恐怕成本更低,而且有可能具有更好的用戶忠誠度,從而大幅度降低盜版對電影收入的損失。
何況閃存的成熟已經讓類似藍光這樣的介質變得不靈活而且成本高昂。按照摩爾定律,在一年半之后,32GB的閃存卡就能降到1000元人民幣以下,并且我們不需要一個龐大的播放器,就能在任何支持這些介質的設備上讀取,攜帶也方便,容量還要比單層的藍光高,能多次讀寫。隨著未來量子計算技術的成熟,會給固態存儲以巨大的提升,從而讓類似藍光這樣的存儲介質毫無存在的意義。
所以連東芝都很聰明地跟SanDisk在美國投資167億美元建設兩個閃存工廠。相比之下HD-DVD的投入不過是九牛一毛。趨勢是什么?不言自明。
東芝實際上沒有太多的資源跟索尼爭,以至于HD-DVD播放器的銷量才100萬臺左右,內容和整個產業鏈上關系的缺失,是它最大的敗筆。但是,誰又能斷言,東芝輸了; 誰又能斷言,索尼真的贏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