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平6月6日盟軍成功登陸諾曼底后,德軍所謂的“不可摧毀的防線”頃刻間被盟軍突破了多個地方,損失慘重。對于不可避免的挫敗,阿道夫·希特勒仍拒絕承認失敗,并且將德軍中勸其與盟軍講和的人以及試圖刺殺自己的人都殘忍處死。由于無法接受形勢迅速惡化的無望現實,希特勒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一種秘密武器上——這就是MP3008沖鋒槍。
偷師英國
二戰(zhàn)后期,德國不僅失去了很多陸上領域,也被盟軍殲滅了大批高級飛行員。而那些剛剛從飛行學院畢業(yè)的新學員由于訓練經驗不足,幾乎很難與訓練有素、經驗豐富的盟軍飛行員抗衡。沒有了足夠的空中防御,在德國境內進行集中性的武器生產就變得十分困難,盟軍密集的轟炸很快就把德國的兵工廠變成了濃煙滾滾的瓦礫堆。而此時希特勒為了裝備民兵隊伍,從英國“偷學”了一招。
1940年6月,英國在與德國交戰(zhàn)的法國戰(zhàn)場上失利,使英軍陷入無路可退的境地,德國對英國的進攻迫在眉睫。面對此景,英軍士兵為了輕裝撤退,便將手中的武器丟掉。沒有了武器,如何開戰(zhàn)?于是,為了盡快重新裝備軍隊,英國研制了一種結構簡單、價格低廉的沖鋒槍——司登沖鋒槍。這支誕生于危難之中的沖鋒槍雖然給人的印象是“加工粗糙、面目寒酸”,但是它廣泛采用沖壓、焊接、鉚接等工藝,減少了車削加工,并采用流水作業(yè),大大加快了生產速度。此外,其大多數零部件都出自規(guī)模小且容易隱蔽的小鋪子,德國的轟炸很少能影響到它的生產。如果一家鋪子被摧毀,隨后可以有幾百家這樣的鋪子代替它。
在角色轉換的情況下,再加上德國被盟軍步步包圍,希特勒開始下令生產這種簡易版的司登Mk Ⅱ沖鋒槍。一些書中稱這批應急的沖鋒槍為NeumunsterDevice,也有人稱其為民兵沖鋒槍。不過,它最終被正式命名為MP3008 9mm沖鋒槍。像英國的司登沖鋒槍一樣,大多數MP3008的零部件也是在相對遠離炸彈的小作坊制造的,制成后被集中處理,再組裝成最后的成品。
關于MP3008的設計者有兩種說法:有人認為設計師路德維格·沃格里姆勒(Ludwig Vorgrimler)為該槍設計做出了最大貢獻;也有人認為雨果·希買司是最大功臣。將各種資料對比仔細分析,就會發(fā)現路德維格·沃格里姆勒是MP3008的主要設計者,而雨果·希買司則簡化了沃格里姆勒的設計細節(jié),從而加快了它的生產速度。
MP3008在1945年2月底開始生產,時斷時續(xù)地一直生產到5月歐洲戰(zhàn)爭結束,其最主要的生產商是毛瑟兵工廠,第一批MP3008是由毛瑟兵工廠制造的,這些MP3008隨后成為其他廠家生產的范本,除了毛瑟兵工廠其他廠家也曾生產過MP3008,但總產量不超過1萬支。
司登簡約仿制型
沃格里姆勒以司登MK Ⅱ沖鋒槍為基礎,將MP3008制作得更加簡約;其中最大的改進就是將MP3008的機匣沖壓成扁平的鐵片,沖壓過程中,在機匣板上加工出所需要的孔,然后把機匣板繞軸線彎曲再把縫隙處焊接起來。雖然司登MkⅡ基本上也是以同樣的方法制作,但其焊縫、長達438mm,而MP3008的焊縫長只有108mm。這一省錢省事的焊接法非常可行,將機匣板左右兩邊各沖壓成半個拉機柄槽和半個拋殼窗缺口,當機匣板繞軸線彎曲后,就形成了拉機柄槽和拋殼窗。接下來需要焊接的就只剩下拉機柄槽末端到機匣末端、拉機柄槽前端到拋殼窗末端以及拋殼窗前端到機匣前端這3個位置了。此外,MP3008還去掉了司登沖鋒槍的槍管套,將槍管固定在機匣上的一個卡圈上。
MP3008的扳機與司登沖鋒槍一樣,也是由一個立銷固定在機匣體上,前背帶環(huán)設在彈匣倉前端,后背帶環(huán)設在槍托上。
MP3008采用了類似司登沖鋒槍的單連發(fā)轉換裝置,“D”代表連發(fā),“E”代表單發(fā)。由于其射速較慢,在連發(fā)狀態(tài)時,可以通過控制扣動和釋放扳機的速度來實現單發(fā)發(fā)射。也許人們會質疑為什么不去掉這個不必要的單連發(fā)轉換裝置來進一步簡化MP3008的設計呢?這可能是因為自從MP3008與那些未經訓練的平民聯系在一起后,單連發(fā)轉換裝置反而就成了必要的設置了。
瞄具
MP3008的瞄具和司登沖鋒槍的瞄具十分相似,都由準星和照門組成,表尺射程100m。這個范圍的射程標準對9mm巴拉貝魯姆彈是十分理想的,不過其彈頭在100m射程內不會偏出瞄準線上下76mm。兩種槍的瞄具都不可以調節(jié)。
槍托
MP3008至少有四種形狀的槍托:兩種全金屬的——環(huán)形槍托和T型槍托;第三種是帶有金屬的木制槍托;第四種槍托類似于司登沖鋒槍的全金屬T型槍托,但不同的是其有一個木制的握把。
在槍托的固定方式上,MP3008與司登沖鋒槍也不同,前者將槍托固定在機匣上的舌狀突出物上,后者將槍托固定在機匣尾端的尾裙上。相對于舌狀突出物而言,后者的尾群結構較難加工,且需要焊接。
盡管MP3008設計得十分簡約,但它在保留司登沖鋒槍拉機柄槽保險的同時,還設計了另一種保險,即拉機柄保險。當槍機在前方的閉膛位置時,將拉機柄向里推,拉機柄就會卡入機匣另一側的孔中,將槍機確實鎖定在前方位置,可以防止意外跌落導致的槍機滑動,從而避免走火事故。而司登沖鋒槍缺少這一重要的保險裝置,很可能在跌落時走火。
不同批次的產品各有千秋
MP3008至少有兩種型號,但是區(qū)別不大。第一批MP3008由毛瑟兵工廠生產,這一點可以通過它的拋殼窗長度(38mm)與第二批區(qū)別,其拋殼窗的長度明顯小于第二批,第二批MP3008的拋殼窗長度長達54mm。另外,第二批MP3008的拋殼窗弧度為120°,而第一批的是90°,并且第二批MP3008的焊接比較粗糙。盡管第一批在機匣上留下了大量的打磨痕跡,但總的來說,比起第二批還是要細致得多。
前文提到,MP3008的零部件是由許多小作坊制造生產的,而這些小作坊有很大的自由空間去修改MP3008的設計,因此實際上MP3008的式樣有很多。有人曾發(fā)現另一種MP3008,它既不像第一批,也不像第二批。這批MP3008有一個類似于司登沖鋒槍的水平彈匣倉,被焊接在機匣上,在波蘭軍事博物館可以看到該實物。另外,還有一款不符合規(guī)格的MP3008做得更好,并且它從未依照MP3008的生產程序生產。這款MP3008的不同之處是它有一個扁平的木制槍托,拉機柄的設置位置也不同,位于機匣左側。而第一批和第二批MP3008的拉機柄位于機匣右側。還有一些MP3008在拉機柄槽和拋殼窗附近沒有焊接縫,這些MP3008的機匣可能是由鋼管制成的。
價廉物美
路德維格·沃格里姆勒和雨果,希買司是MP3008的“功臣”。盡管它的成本低廉,但卻從未引起非議——價格低廉,產品的性能并不一定差。
MP3008的生產數量相對較少。有些在運往美國的路上被繳獲,并且因為其表面粗糙而被丟棄的也不少,因此只有很少的MP3008安全抵達美國。據估計,在美國只有9支MP3008得到了注冊,更多的則藏匿起來了,現在很難再看見真品。
編輯 鄭雙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