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權威部門提供的資料,2005年,全國有11萬多名黨員受到不同程度處分,1萬多名黨員因貪污賄賂受到開除黨籍處分。2006年,9萬多人受到黨紀處分。
懲治腐敗重要,有效預防腐敗更為重要。在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中,強化行政倫理的道德建設十分重要,而且非常必要。
把握住“法”與“道德”的辯證關系
行政倫理,又稱公共行政倫理,就是倫理在公共行政關系、公共行政活動中的體現。它不僅屬于精神文明范疇,而且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本質上,行政倫理就是政治倫理。
當前,中國社會中存在著重法輕德,不贊成從政道德法規建設的看法。其原因之一,是沒有把握住“法”與“道德”的辯證關系。
在黑格爾看來,社會健康有序發展的第一階段是法階段。法作為客觀的意志,不能完全實現自己,需要向前發展。第二階段是道德階段。道德是具有特殊規定的內心的法。第三階段是倫理階段。倫理是法與道德的統一。“主觀的善和客觀的、自在自為的善的統一就是倫理。”這三個階段不是孤立的、并列的,而是有機聯系的、由低級向高級不斷豐富和充實的過程。
簡言之,倫理是一種包含著法與道德,同時又高于法與道德的一類社會現象;其本質特征是法與道德的統一,他律與自律的統一,客觀與主觀的統一。
行政倫理的基本問題就是權力與利益的關系問題
行政倫理法規體系大體包括三個層次的內容。第一個層次是公務員服務規定,第二個層次是行政倫理法,第三個層次是反腐敗法或廉政法。其中核心層次是行政倫理法。
對于中國來說,當務之急是探索制定中國行政(公務員)倫理法。
公務員法已于今年實施,這就為行政(公務員)倫理法的制定奠定了重要的法律基礎。從必要性角度分析:“規范國家工作人員從政行為的制度”、“領導干部重大事項報告和收入申報制度”等相關規定,都屬于行政倫理法的立法內容。廉政法作為行政倫理法規體系的最高層次,在中國已經啟動,“加快廉政立法進程”,亟需基礎法律層次即行政倫理法的支持,否則就可能出現“先天不足”的缺陷。
探索制定中國行政(公務員)倫理法,要緊緊圍繞解決好行政倫理的基本問題進行。行政倫理的基本問題就是權力與利益的關系問題,也就是執政黨、國家機構和國家公務員如何利用所掌握的公共權力調節社會中各種利益關系的問題。它包括兩個相互聯系的方面,其一是權力代表誰的利益,其二是怎樣利用手中的權力謀取利益。行政倫理的諸多問題都可以歸結為這一基本問題。
國外在多年前就推行了比較完善的行政倫理建設。比如,“美國政府官員及雇員的行政倫理行為準則”、“韓國公職人員倫理法”、“日本國家公務員倫理法”等等。
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全國政協常委會設立倫理委員會
從國外的做法看,基本上都設有類似于管理機構的倫理委員會等,其職責是對規定的財產登記對象的財產登記事項進行審查,并對其結果進行處理,同時處理法規條例賦予公職人員倫理委員會權限的有關事宜。
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在黨和政府領域,可以將中央有關行政(公務員)倫理管理職能賦予中央紀委和監察部,不再設置新機構。同時,建議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全國政協常委會設立倫理委員會。其職能,一是監督或參與監督行政(公務員)倫理法的實施,二是負責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自身的倫理建設。
美國眾議院內設置有“眾議院倫理委員會”。它可以建議眾議院對其議員和雇員采取其認為合適的“行政措施”以執行行政倫理準則;可以調查任何違反有關雇員或議員行為方面的法律、條例或規則,并向眾議院建議該委員會認為應采取的合適的措施。而且經過眾議院同意后,可以向相關的執法當局報告其在調查中發現的明顯違法行為。美國眾議院的常設機構“倫理委員會”在政府官員的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從國內外經驗看,中國的腐敗現象之所以屢禁不止,與行政倫理建設的缺位息息相關。因此,呼吁行政倫理建設,正當其時。
(摘自《瞭望東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