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政治時代要求官員直接面對公眾,更多地利用軟權力來執(zhí)政,所以官員必須學會說話,重塑話語形象。
去年7月,內(nèi)蒙古赤峰市紅山區(qū)不僅取消了區(qū)內(nèi)11個縣處級黨政領導的專職秘書,而且規(guī)定除黨代會、人代會等大型會議外,領導講話稿一律由本人撰寫。
早在1981年,中央就發(fā)布過類似的規(guī)定,但這項政策執(zhí)行的情況和效果都不樂觀。一些傳統(tǒng)官員在各種公開場合要么對著稿子念,要么講一些官話、大話和套話,這已成為中國官場的一大積習,這種話語形象也在公眾心目中根深蒂固。
念稿時代
在傳統(tǒng)的官員話語形象中,最為典型的就是念稿。曾經(jīng)有一省領導下去視察,到了甲地就哇啦哇啦講了一大通,而到了乙地卻沒兩句話。乙地的負責人就不安了,問隨行的秘書是不是領導有什么不滿意之處。秘書悄悄說,這兒是臨時安排的,沒來得及準備講稿。
有學者曾將“念稿時代”官員的說話方式粗略地分為以下幾種:其一是照本宣科型。即是純粹的念稿,除了講稿外,絕不隨便發(fā)揮。更有甚者,將秘書標注的“停頓”、“等待鼓掌”等也一起宣讀出來。
其二是標準通用型。凡分析問題必從國際講到國內(nèi),最后再說到本地;凡總結成績,必離不開強調(diào)上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不管開什么會,也不管面對什么聽眾,都重復這套標準的“八股文”。
其三是廢話連篇型。與前兩類相反,有些官員往往有講稿不用,隨意發(fā)揮,說一些無關緊要的廢話,讓聽者不勝其煩。
其四是文字游戲型。有些官員講話往往圍繞一個字、一個詞大做文章;或者“一二三四五”模式,讓人眼花繚亂。
其五是旁征博引型。有些官員為了表現(xiàn)自己的記憶力和對情況的熟悉,往往一口氣說出幾十個數(shù)字;也有一些“學者型”官員,開會時喜歡引經(jīng)據(jù)典,也不管理論能否聯(lián)系實際,總之要讓人覺得高深莫測。
念稿實際上是一種惟上的表現(xiàn)。“中國人有一個傳統(tǒng)的觀念,認為自己通過主動競選、演講得到某個職位,不如組織上考察我來得可靠、踏實。”國新辦干部培訓中心主任胡偉平分析認為,這一點與西方的文官制度有很大的不同。
形象為王
對于“念稿時代”種種弊病造成的后遺癥,時任上海市委書記習近平曾作過很好的總結:“與新社會群體說話,說不上去;與困難群眾說話,說不下去;與青年學生說話,說不進去;與老同志說話,給頂了回去。很多場合,我們就是處于這樣一種失語的狀態(tài),怎么能使群眾信服呢?”
官員話語形象實際反映的是民心向背的根本問題,官員的話語形象是執(zhí)政能力中重要的軟權力之一。在“念稿時代”,官員處于習近平所說的“失語狀態(tài)”,軟權力也逐漸喪失。中國正向民主政治時代邁進。這就要求官員必須直接面對公眾,更多地利用軟權力來執(zhí)政,所以官員要學會說話,學會做群眾工作,學會在各種場合推銷自己。
不久前,《聯(lián)合早報》曾做過一個有意思的對比:8月8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發(fā)表了長達3個小時的國慶獻詞,從頭到尾幾乎是即席演講。演講時自信又有說服力,一方面談笑風生,一方面又能激勵他的國民。而3天前,與新加坡地緣文化相近的印尼總統(tǒng)蘇希洛也發(fā)表了非常重要的獨立日演說,但他是照念事前準備好的講稿,內(nèi)容沉悶乏味,基本上就是把每個政府部門呈交上來的幾段話流水賬式的編在一起。觀眾席上,有的人忙著發(fā)手機短信,有的在翻閱報紙,有的則呼呼入睡。李顯龍和蘇希洛分別代表了兩種不同的話語形象。
目前,中國正在向開放的民主社會轉型,一些地方官員必須重塑話語形象,告別以講官話、大話和套話為主的“念稿時代”,建立以親民、真實、個性化為特征的全新的話語體系。
脫稿時代
說套話、官話,還是真話、自己的話,如果官員分不清場合,系統(tǒng)切換不自如,“口災”必然在所難免。開封市委常委、蘭考縣委書記宗家邦就因為說錯話而丟了位子。一日,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大談“蘭考日新月異”的變化,他一時興起脫口而出“一聽到焦裕祿精神我就煩”,結果被撤了官職。這位讓記者目瞪口呆的宗書記,一不小心沒有切換好話語系統(tǒng),不僅僅自己抱憾終身,也讓同僚堅定了這樣的理念:官話、套話永遠不會出錯。
從官員自身說話能力角度來看,官員如何“脫稿”講話?
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學部教研主任劉峰認為,官員要邁進“脫稿時代”,首先是敢于說真話,不僅說發(fā)自內(nèi)心的、帶有感情的大實話,還要將話語體系都集中在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上。
第二是不怕講錯話。一方面領導干部要正確看待自己的位置與形象,不可能每句話都是正確的,偶爾講錯話不但不會影響形象,反而顯得領導者更真實可信;另一方面社會要為官員創(chuàng)造說真話的環(huán)境。時任北京市市長王岐山就曾說過,他希望社會要寬容領導干部講錯話。
第三是善于講新話。不重復過去的或文件中的話,而說一些別人沒有說過的話,另外,很重要的是說自己的話。
(摘自《大家文摘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