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市場離莫斯科大學很遠,從莫大到那相當于斜穿了整個莫斯科城,但莫斯科的地鐵非常方便,從莫大出發坐上地鐵,在列寧站換乘一次地鐵就能直接到中國大市場。
一出地鐵站就能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看到中國人的身影,在臨近中國大市場處,撲面而來的就是市場的喧嘩聲,還有那一眼望不到頭的小商鋪,置身于此,好像回到了1997、1998年時北京的雅寶路:店鋪林立、全在室外、熙熙攘攘、一片忙碌,市場的叫賣聲、搬運人員的吆喝聲混雜于此。下車的地方,街道兩邊全是賣鞋的,各種各樣的皮鞋,男士的、女士的、兒童的。有的標價也就在400-500盧布左右,合人民幣也就100多塊錢。繼續前行,街道兩邊賣牛仔褲的很多,標價也就300-350盧布。由于在國內走的時候我忘記了帶手套,所以只能在這里買了。到了一處賣手套的地方,賣主是兩個男子,好像是兩兄弟。一個俄羅斯中年婦女正在那里成批地購買,于是我上前詢價。一個男子的俄語說得我沒有聽懂,最后發現是越南人,俄羅斯中年婦女給我充當起了翻譯,要價300盧布,最后我砍價到了250盧布,手套的質量還可以,中國河北生產的。像這樣的手套在國內估計也就差不多15塊到20塊錢左右吧,運到這里來后,售價大約80塊錢人民幣。批發估計也就150盧布左右。最后逛到了一處中國菜市場,清一色的全是中國人,一個小店鋪,東西擺在街面上,賣肉的、賣魚的、賣菜的、掌鞋的、修拉鏈的、配鑰匙的,凡是你能想象得到國內農貿市場什么樣,這里就是什么樣。
時間已近中午12點了,天空飄起了小雪,在一家“東南快餐”店前排起了長長的隊伍,我伸長脖子瞅了一下,里面賣的就是炒米粉、炒面、砂鍋、水餃、排骨面。兩個中年婦女和一個年輕姑娘一邊招呼客人一邊忙著手上的活。去買飯的全是中國人,這里的中國餐廳很多,什么天府酒家、北京酒樓等。由于好奇,我也去了一家中國餐廳看了一下,里面的人很多,基本上都是中國人,頗有點像北京“成都小吃”那樣的風格,很多都是快餐式的,店里多少有些狼藉。
隨后我又去逛了幾家中國人開的超市,什么華聯超市、九州食品等。說是超市,面積大的也不過就120平米左右,小的只有六七十平米,與國內的副食品店、小賣鋪差不多。里面的商品全是清一色的中國貨,應有盡有,琳瑯滿目。黑龍江密山的大米;四川郫縣的豆瓣;重慶的榨菜、火鍋調料;云南玉溪的香煙;福建、安徽的茶葉;廣東的調料、日用品;山西的老陳醋;龍口的粉絲等等。價錢基本上是國內的5-6倍。我一邊在店里挑東西,一邊和店主聊聊天,想多了解了解他們的生活。店主大約是50歲左右的中年男子,他和妻子、女兒一起經營。中年男子不是特別愛說話,可能獨在異鄉,養成了一種自我保護的潛意識吧。他默默地整理著貨架上的商品,我問一句他就回答一句,從不多說一句話,妻子沒事就在那抽煙,倒是女兒和我聊得比較多,她估計也就20歲左右。來莫斯科很長時間了,哪兒都還沒有去過,只會簡單的俄語,但她也沒有覺得不是特別方便,她告訴我在這個區域不會俄語同樣可以生活。
走出華聯超市,三四個手捧一大摞報紙、身上裹得比較嚴實的中年婦女,站在雪地里,操著中文央求我買一份報紙。一問價錢,10盧布。我微笑地表示拒絕。一個中年婦女很友善地說:“年輕人,在這里上個廁所都要10盧布啊。”說句實話,10盧布在莫斯科的確是個很小的數字,但這種報紙我看過,對我來說沒有什么用。這里出版很多種中文報紙,基本上都是日報。這種報紙內容一般都是辦理貨運、代辦簽證或打工卡、提供去機場接送服務以及提供俄羅斯美女、中國美女、中國帥男等服務的廣告和一般國內新聞。別人告訴我,由于看不懂電視、聽不懂廣播、也看不懂俄羅斯的報紙,同時也沒有時間或者條件去上國內的網站,所以就有俄語比較好的中國人辦起了報紙,把一些俄羅斯的新聞翻譯成中文或者把中國國內的新聞從國內網上摘下來匯編成了這樣的報紙。這里就是一個活脫脫的中國社會的縮影。他們基本上不與當地人發生過多的關系,當地人在某種情況下也不屑與他們發生交往。所以就形成了這種好相處、但難融入的境地,無法真正地融入到當地的社會中去,無法與當地的主流人群發生接觸和交往。
我想,不懂俄語可能也是中國人無法融入當地社會的重要原因吧。到俄羅斯的中國人,特別是在這個中國大市場里的中國人絕大多數是來經商的,對俄羅斯,對莫斯科的千年古跡、百年教堂、詩歌巨人、文學巨匠、地域風情沒有興趣,也缺乏真正了解。而悠久的文化、俄羅斯帝國的情結卻是當今俄羅斯人最重要的精神寄托和心中難解的心結。沒有文化上的溝通和理解,也就沒有相互的信任和包容,要談融入相對就很難,要談影響他們主流社會的群體對我們的認識和看法那就更難。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很長。但同時我對奮斗在這些異國土地的國人表示深深的敬意。他們在不是很通語言的情況下艱苦地創業,心里肯定會承受更多的壓力。
每次上街,我總能看到韓國和日本企業矗立在街頭的巨幅廣告牌。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矗立在俄羅斯國家圖書館旁邊(又名列寧圖書館)樓頂上的三星巨幅廣告。俄羅斯國家圖書館與克里姆林宮僅有一街之隔,不知道普京總統每次想休息片刻時,是否有走到窗前臨窗遠眺的習慣,是否他的辦公室就靠在俄羅斯國家圖書館這一側?如果是的話,那么當普京總統臨窗遠眺時,三星的巨幅廣告一定會映入他的眼簾,不知道他將作何感想?還有就是三星和LG矗立在國家杜馬附近的巨幅廣告也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盡管中國的商品遍布全球,但由于大多數是小商品,又缺乏自己的品牌,所以在莫斯科很難看見中國商品的廣告。莫斯科這個地方的物價比較昂貴,可能廣告的價格也相當不菲,所以只有那種高附加值的產品、國際性的大公司才能在這里出頭露面。而我們現在的產品還處在低附加值、低價格的競爭水平上,我們的企業還處在資本的原始積累階段,還無法完全達到知識產權的自主創新和品牌的自主創建階段。
現在中國大市場的創業者們或許是中國商品進入俄羅斯市場的先行者,在他們完成資本的原始積累后沒準就會出現一個資源重新整合、資本重新配置的時期,或許那時的中國商品也就一改低端產品的形象,或許那時當我們行走在俄羅斯的土地上,一幅幅中國商品的巨幅廣告會跳入我們的眼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