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10月14日,當英國作家米爾恩創作出小熊維尼時,誰也沒有想到它能夠成為孩子們心中的經典形象。雖然如今小熊維尼已成為家喻戶曉的卡通人物,但是它的“成長歷程”也并不是一帆風順。
1921年,米爾恩為了慶祝兒子克里斯托佛·羅賓1歲生日,從倫敦著名的商店——哈得斯買來一只小熊玩具,之后,又為兒子添置了包括小豬皮杰、小驢伊爾、跳跳虎等玩具作為小熊的好友。1924年,克里斯托弗和動物園里一只叫維尼的黑熊成了好朋友,米爾恩從中找到靈感,創作了一部兒童詩集——《我們的孩提時代》。1925年12月24日,小熊維尼的故事第一次登上《倫敦晚報》,第二天(圣誕節)英國廣播公司播出了這個故事,引起眾人的關注。1926年10月14日,小說《小熊維尼》第一次出版,立即大受歡迎,銷量以百萬計。在特地為兒子創作的小熊維尼系列中,兒子的名字也作為一個角色出現在書中。
小熊維尼的影響在美國最大。1929年,米爾恩把《小熊維尼》在加拿大和美國的商標權賣給了美國人史蒂芬斯·萊辛格。1953年萊辛格去世后,他的妻子雪莉接手了一切關于維尼小熊相關產品的經營。這些產品包括:兒童服裝、填充玩具、唱片和五顏六色的書籍等等。1956年,米爾恩去世。1961年,雪莉在沃爾特·迪斯尼的勸說下將商標權租給了迪斯尼公司使用。同年,沃爾特·迪斯尼又從米爾恩遺孀達芙尼手中購買了小熊維尼其他地區的版稅。他將維尼的形象編排到電影和電視中,先后推出三部卡通短片,并集合一起,命名為《小熊維尼歷險記》,成為迪斯尼第二十二部經典動畫,被全世界的人們欣賞和喜愛。在這只小熊身上,沃爾特·迪斯尼付諸了一些美國化的思想讓它變得更加貼近生活。由雪帕德創作的黑白插畫也變為了彩色插畫,更加栩栩如生。
然而,史蒂芬斯·萊辛格公司方面認為迪斯尼支付給該公司的權利使用費,比實際他們應得的收益要少很多。史蒂芬斯·萊辛格公司于1991年狀告迪斯尼,索要數億的產品盈利。由于米爾恩和雪帕德的外孫女也都對于小熊維尼擁有商標所有權,使得此案變得十分復雜。案件在雙方的僵持和爭論中持續了16年,直到雪莉2007年去世,此案才得以平息。
另一個小熊維尼帶來的煩心事倒是有趣。1951年,米爾恩把小熊維尼和它的伙伴們(包括小豬皮杰、小驢伊爾、跳跳虎和袋鼠媽媽)的玩具借給了美國一家圖書出版商,之后這家出版商就把這幾個玩具封存在紐約公共圖書館內,一些英國人認為小熊維尼是英國文化的關鍵符號,這些玩具應該歸還給英國,這一事件在1998年甚至提交到美國國會討論。
盡管一路走來道路并不平坦,但是小熊維尼帶來的經濟效益是可觀的。單2005年,就為迪斯尼公司賺取50億美金。迄今為止,小熊維尼系列叢書已被翻譯成超過40種語言的圖書。已經81歲的小熊維尼魅力仍然不減,它的經典形象已經深入所有人心里,它以自己單純可愛的個性、肥胖嬌憨的形象,永遠活在童話的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