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私家車多,早在前蘇聯時期汽車就已經進入尋常百姓家了。俄羅斯的私家車品牌更雜,既有國際知名品牌的奔馳、寶馬、沃爾沃,也有其國產的拉達、莫斯科人、伏爾加等。在俄羅斯開車,除了油錢要自己掏腰包外,幾乎沒有其他什么費用。只是最近幾年俄羅斯才開始推行交通強制保險。
對絕大多數俄羅斯人來說,汽車不過是代步的交通工具而已,正如猶太人將汽車看作是摩西出埃及時穿的草鞋一樣,并不是炫耀自己成功的標志,也不是顯示自身地位的象征。當然,出入動輒奔馳S600的俄羅斯新貴們除外。
俄羅斯人對車的外表不是特別愛護。由于俄羅斯獨特的氣候條件,一年中大部分時間下雪,很多車身大都臟兮兮的,尤其冬季,俄羅斯人對車更是懶得清洗,甚至玻璃壞了,他們也懶得修理,我親眼見過一輛車的車窗玻璃壞了,司機竟然扯了一塊塑料布充當玻璃。
多數俄羅斯人購買轎車時,首要考慮的因素是價位和皮實。他們對什么是好車有著自己的獨特見解。當俄羅斯朋友向我提出這個問題時,我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當然是寶馬、奔馳啊!”但是,他卻微微一笑說:“能適應俄羅斯路況的車就是好車。”仔細想想也是,俄羅斯的公路狀況大多比較差,而氣候條件又較為惡劣,因此,底盤較高、皮實耐用、維修方便、零配件便宜的汽車便成為他們眼中的“好車”。這也是為什么盡管俄羅斯的高檔進口車如奔馳、寶馬、奧迪等價格并不貴,尤其是剛開過幾年的二手原裝德國車價格更為便宜,但在俄羅斯各地隨處可見的仍是拉達、伏爾加等俄羅斯國產車。
另外,俄羅斯人對兩廂車的成見遠沒有在我們國家這么深。他們較為喜歡這種適合家庭用的車型。和我一起工作的俄羅斯朋友見我開法國產的愛麗舍16v,就問我為什么不買配置基本相同的富康16v,這樣可以節省兩三萬塊錢。當我回答喜歡三廂車時,他感到非常不可理解,怎么能多花幾萬塊錢去買一個可多裝些東西的后貨箱?
但是,俄羅斯國產汽車的質量,尤其是在舒適性方面要遠遠低于西方國家。老式的伏爾加、拉達等連安全氣囊、ABS、助力轉向這些現已成為標準配置的東西都沒有。當我問起俄羅斯朋友時,他以開玩笑的口吻說:“不裝這些東西是為了在發生交通事故時減少車上人員的痛苦。”見我一臉的困惑不解,他解釋說:“一旦發生車禍,駕駛員和車上成員會當場送命,省得落個殘疾痛苦終身。”他這樣的解釋真讓我哭笑不得。
俄羅斯人開車速度快,喜歡飆車。喜歡駕車疾駛已經沉淀于俄羅斯人的性格中。俄國偉大作家果戈里在《死魂靈》中就一針見血地指出:“俄羅斯人的心靈渴望陶醉,渴望放縱地玩樂一下,有時還愛說上一句:‘讓一切都見鬼去吧!’俄羅斯人有這樣的心靈怎么能不喜愛驅車疾駛呢?怎么能夠不愛呢?更何況在疾駛中還蘊含一種激奮、神妙的感覺……”
因此,俄羅斯人開車時,起步通常是一腳油門到底,汽車冒著黑煙,嘶叫著向前猛沖而去,頗有幾分駕駛賽車的味道。別看俄羅斯國產的拉達、莫斯科人、伏爾加等車況不怎么樣,但它們在俄羅斯人手里瞬間能到達全速,與寶馬、奔馳等名車同時起步時,經常將它們拋之身后。因此,就有了我們常說的俄羅斯一大怪:奔馳沒有拉達跑得快。
俄羅斯人認為這樣起步對車有好處,只不過多浪費點油而已,而且對他們來說,最不缺的就是石油。
俄羅斯人開車的文明程度較高,市區避讓行人,行人優先通行,路上有積水時減速慢行。即使路口沒有行人,俄羅斯司機也停車等待,不闖紅燈,而俄羅斯各大城市的拍攝探頭遠沒有北京這么普及。
盡管如此,事故仍不斷。對俄羅斯人來說,幾杯伏特加下肚后再去駕車疾駛是人生一大快事。超速行駛和酒后駕駛至今仍是俄羅斯的兩大痼疾。而一些交警的行為更是助長了這種風氣。在俄羅斯,交通違章后,交警一般會問當事人“交大罰款還是小罰款”,而一般人都會選擇交小罰款——不用開發票的小數目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