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之源
很高興在中國看到你們的雜志,你們竟然是美國《Entrepreneur》的合作伙伴,我來自美國加州,《Entrepreneur》就誕生在那里!在美國《Entrepreneur》是一家為創業企業和創業家提供服務的著名商業媒體,希望你們的合作能給中國的創業家帶來最優秀的思想。
嘉質策略 CEO Aaron Schechter
實用性強
上期的資本欄目《保護性條款解析》很有價值,講了很多投資意向書中的保護條款。我一直都在努力尋找投資,不過還沒進行深入接觸,以前根本不知道這些條款的作用,以為只要能爭取到風險資本的錢,自己保持最大股東的身份,就什么條件都可以答應。現在想想實在是后怕,沒想到有這么大的利害關系,說不定自己整個盤子就被VC端掉了。提一個建議,希望雜志最好能在這樣有價值的投資實務分析中,舉一些具體的例子,這樣我們這些創業者就能更容易理解。
上海創業者 李帆
想知道估值方法
跟一幫創業的朋友聚會的時候,總會被問到你的企業值多少錢,很多時候也不知道怎么回答,說太低了自己都不好意思,感覺沒面子,說很高又會被別人質疑,實在沒辦法就拍腦袋隨便說一個數字,真難堪。我現在的企業發展也不錯,以后也會尋找機構投資的幫助,這也將牽涉到企業估值的問題,希望《創業邦》雜志能在這方面給大家提供一些建議,對于創業者來說,知道自己創業價值到底是多少,也會很有成就感的。
湖南創業者 周良立
多介紹國外信息
看完上一期的專題《美國特許經營500強》,覺得意猶未盡,很多排行榜上的連鎖企業,我們只知道做什么,有多少門店,如果能把它更多的一些信息,比如商業模式、特色挖掘出來就更有價值了。特別是新連鎖的排行榜,貴刊只是列出了10個,有點少了。美國是全球連鎖最發達的國家,很多新的連鎖行業和發展趨勢,像我們這樣的國內連鎖業者都可以借鑒一下,而且連鎖經營對很多創業者來說,意味著巨大的商機和創業空間。
連鎖領域創業者 陳勇
應深入挖掘新行業
看了很多期《創業邦》了,每期都有一些各行各業的企業報道,都寫得不錯,但是對我來說,貼近性還不夠。因為我是做材料的,材料和新能源是未來的一個經濟增長點,也為很多的創業者提供了機遇,所以很希望《創業邦》能做一些行業性的專題,一個專題的沖擊度應該比兩篇不同行業的公司報道更大一些,我們可以通過它深入了解到一個行業。
四川創業者 焦志
人物報道再多些
《陳年,歸來》一文適合歸類到“人物”,文章中有一些很細膩的東西,比較有意思,看完后會對他個人有一些感性的認識。《創業邦》是不是可以開設一個“人物”欄目呢?我看過很多的雜志,總的感覺是,在閱讀一些創業者的人物報道時,會很有共鳴。畢竟不像報道創業公司,公司有各個行業的特性,會不容易看下去。而不管是哪個行業的創業者,都經歷過很多的考驗和挑戰,這些挑戰很多都是內心和性格所面臨的挑戰,相由心生嘛!外在的創業行為都受到性格影響。
北京讀者 費長山
國內外情況要結合
“營銷”和“管理”兩個欄目的文章大部分都來源于外刊,很有價值,但是我希望還看到一些跟國內實際情況結合的東西,因為很多的國內創業公司都是“人治”,營銷和管理不太規范,純粹談國外就有些遠了。
西安創業者 李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