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的雅虎至少在中國仍然是頗有實力的購買者,今天則成為被收購的對象。
用老美習慣的說法,我的血管里曾經奔涌著Yahoo!紫色的血液(bleed Yahoo!purple)。在近4年的時間里,這間有著漂亮的紫色LOGO的公司占據了我職業生命中最重要的位置。我還記得2004年的一個春日,我和我的團隊把Yahoo!Search Technology,the Engine of Possibility的大幅橫標貼在美國雅虎總部的所有玻璃上,形成了一道獨特的宣言風景線。在那個燦爛的加州的春天,我們的心在自豪地放飛。
所有的人都自發地聚攏在辦公樓前的草坪上,Jerry Yang(楊致遠)打開了他的辦公室窗子,不住地招著手。那天,雅虎擺脫了Google,有了自己的搜索技術YST(Yahoo!SearchTechnology)。那天,好多老雅虎人在看到那行字的剎那,眼睛里都噙著淚花。那天,雅虎好像重新有了信心和活力。
我當年負責雅虎美國搜索和電子商務部門的市場工作(SearchMarketplace),直接和Google,eBay等巨頭開戰。我們曾經正面成功抗衡、至少是頑強抵御著這些世界上最強悍的互聯網公司。我一直認為,這個雅虎最大的部門,也是雅虎文化里最強悍的部分。我們相當粗野,我們相當迅猛,我們相當不文雅,我們相當自豪。
更重要的是,我們相當有愿景(Vision)和目標。YST還是我們幾個侃出來的詞,后來雅虎搜索和電子商務部門的負責人一道又提出了我們的F.U.S.E.戰略愿景,即我們的目的是find,use,share and expand all human knowledge(雅虎搜索是為了所有網民發現,使用,分享和擴大人類的所有知識而存在)。
但是廣義的雅虎卻并沒有清晰的目的和亮劍的精神。當Google把自己的愿景定格在“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能獲取,讓人人能受益”時,雅虎的所謂“互聯網行為的起點”(InternetStarting Point)實在不能稱其為公司的目標。充其量,這個從來沒被闡述清楚的蒼白論點,只能是一種手段或戰術而已。一個沒有偉大愿景的公司,可能殘喘甚至繁盛于一時,但是衰敗是最終不可避免的結局。
2005年夏天,我臨危受命回國接管岌岌可危的一拍網——雅虎和新浪的合資電子商務公司。三個月后,雅虎中國全面并入阿里巴巴集團,雅虎美國也同時在中國戰場上從一個直接的管理者退居到投資人的角色。在那場十億美金的并購案里,雅虎喪失了必需的亮劍精神和對員工的關愛,而今天直接的后果是雅虎的品牌無可逆轉的在中國墜落。在投資人和品牌建設者這兩個角色里,我想Jerry的初衷一定不是前者吧。只不過,當年的雅虎至少在中國仍然是頗有實力的購買者,而今天的雅虎正在全球范圍內成為被收購的對象。
做人要靠精、氣、神,做公司亦然。精,目標愿景也;氣,勇氣決心也;神,文化面貌也。雅虎的后期,是一個目標迷亂,缺乏勇猛拼搏的精神,不注重文化和員工價值的公司。和Google比,她的“起點”戰略絕對沒有Google戰略的洪鐘大呂那么清晰感人。當雅虎匆匆揮別中國戰場的時候,她的勇猛已經開始喪失,并且員工似乎成為可以任意挪動的棋子。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我的雅虎,那個曾經讓我魂牽夢繞的雅虎,那朵紫黃色瑰麗的花,正在萎靡中落去。她的命運,好像在2005年8月11號那個撤出中國的炎熱夏天,就已經顯露出端倪,今天頗有似曾相識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