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后,我通過招聘會順利地找到一份工作。
第一天上班,我和另外四個新招聘來的人被任命為大區業務經理。說是經理。實際上就是業務員,只不過外出給人遞上名片的時候,臉面上稍微好看一些而已。
和我共同進入這家公司的另外四個人,年齡和我相仿,都是大學畢業沒幾年的人,分別叫小江、小河、小湖、小海。
我們五個在一周的培訓之后,分別派往省內的四個城市,我們拜訪的客戶目標是水利設計院或電力設計院等城市規劃設計部門。這時候我才明白,我們需要賣給人家的凈水設備,每一套都在三十萬人民幣以上。我們目標客戶的決策者,都是政府單位的負責人。
在一周之后的工作匯報中,小江、小河連人家單位大門都沒有進去。小湖進入了一家單位并接觸到一名負責人,對方表示看過材料之后考慮購買。小海也接觸到了一家單位的負責人,對方明確表示,對購買凈水設備無任何意向。而我的情況比他們更特殊,我接觸到水利設計院兩名并非決策者的工作人員。一名說有購買意向,一名說無購買意向。
散會后,小江和小河和我被繼續派往自己的區域,仍然駐扎打探消息,而小海和小湖卻被辭退了。小海的辭退可以理解為該區域沒有購買意向,可小湖是我們當中業績最成功的,為何被辭退,我沒怎么想明白。
就這樣,又過了半個月,小江和小河通過努力,也接觸到了對方的負責人,而且兩個單位均表示,可以考慮一下我們的產品。而我這邊局勢依舊不明朗。
一個月結束了,匯報完工作進展之后,小江和小河也被公司開除了。業績和成效最差的我卻依舊留在公司。
在小江離開的時候,小江約小河和我喝了一頓酒,期間,年齡稍大的小江告訴我:這家公司實際上并不需要業務人員,他們需要的只是信息人員,一旦對方信息明確了,我們就會立刻被掃地出門。聽完他的話。我終于明白。我應聘的這個職位,只是一個“意向確定員”,只要對方有了明確意向,我們就失去了作用。
我的推斷得到證實,那些明確了購買意向的單位,我們的老總在第二天就親自出面。去做公關工作。
局勢很明了,我也要給自己留條后路了。于是,選擇了一個相對心情不錯的日子,我借著出差的名義,向財務借了與我的工資等額的費用之后,離開了這家公司。走后,我給當初招聘我的人事經理掛了個電話:家里有點急事。現在辭職,用工資來頂替財務借款。
我這種方式可能有些人會不認可,但是,對于當年屬于職場弱者的我來說,別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