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政治觀察家認為,由于俄羅斯反對,科索沃根本無法進入聯合國,加上國際社會將繼續監管科索沃,由是——
位于歐洲巴爾干半島的科索沃,其議會2月17日以大比數表決通過總理塔奇宣讀的獨立宣言,宣布科索沃成為“一個獨立、民主的主權國家”。據悉,塔奇已向全球192個國家,包括塞爾維亞,發出外交公函,要求它們承認科索沃共和國的國家地位。科索沃獨立得到美國和歐盟的支持,但遭到俄羅斯反對,并激怒了塞爾維亞人。
塞爾維亞總理科什圖尼察其后在全國電視演講中,譴責科索沃是“假國家”,其非法獨立是美國為了軍事利益而促成的。
美國及歐盟一手炮制

美國的戰略概念是要將當年軍事實力強大的南斯拉夫聯邦(南聯盟)解體,取代它的是巴爾干半島一群既弱小又分裂,必須靠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保護及世界銀行救濟的國家。美方于是以各種手段將鐵托生前建立起來的南聯盟拆散,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斯尼亞、馬其頓、黑山紛紛獨立,這些原本是南聯盟的成員,獨立是說得過去的,但科索沃是塞爾維亞的一省,情況就不同了,但美國認為不削弱南聯盟的本體塞爾維亞是不行的。
科索沃10年前還是相當和平的狀況,搞獨立的團體叫做科索沃解放軍。據英國詹氏信息集團在1997年11月的估計,這個組織能召集到的成員不過200人,而其時它是被美國正式列為恐怖組織的。
當美國及歐盟覺得須讓科索沃獨立,以打擊塞爾維亞時,這個恐怖組織就搖身一變而成“自由斗士”了,美國國務院將其從恐怖組織的名單上除名,并開始大力援助,英國、德國、意大利也聯手予以支持,“自由斗士”便以暴力行動對付塞爾維亞的駐軍及科索沃的塞裔。而塞爾維亞不能容忍,以正規軍反擊,這正中美歐國家的下懷,一方面對塞爾維亞發出最后通牒,一方面開始轟炸塞爾維亞,長達數十天的轟炸,使塞爾維亞抵擋不了而屈服,總統米洛舍維奇下臺,被引渡到國際法庭,以戰犯罪名被起訴,最后死于獄中。科索沃則于聯合國托管下自治,而其實在這段期間美國已暗中承認讓科索沃獨立了。
如果聯合國由托管而承認科索沃獨立,那就順理成章了,美國前后向聯合國安理會提過6項科索沃獨立草案,都被俄羅斯擋了下來。
去年6月間,美國總統布什在與意大利總理普羅迪會晤時,便宣布科索沃獨立“刻不容緩”,而國務卿賴斯就表示,科索沃將以各種方式從塞爾維亞獨立出來,當然徑自獨立是方式之一了。
科索沃還沒有獨立,美國政治及商業就已滲入,到處是美國標志及美國總統巨照,美國文化輸入得很快,可口可樂早已在此設廠,而獨立之后,美國的軍事組織當然也會進入,科索沃成為美國在巴爾干半島的理想基地。
科索沃繞過聯合國而徑自獨立,有國家給予外交承認嗎?當然有。美國及英、德、意等國立即承認后,會有許多國家跟進,據估計,聽美國話的國家可能多達五六十個,而科索沃自己則希望有100個國家承認。
內憂外患,獨立象征超過實質
當日較早前科索沃當局稱,由于自身沒有軍隊,且司法體系遭到嚴重破壞,獨立后將尋求歐盟協助建立國防和司法體系。一名官員稱,科索沃獨立后暫不會單獨發行新貨幣,將繼續使用塞爾維亞央行發行的第納爾作為流通和結算工具。
對外,科索沃夾在俄羅斯、塞爾維亞、歐盟、美國之間,對內則得處理經濟問題與族群沖突;內外交迫,獨立之路漫長而艱辛。政治學者裴奇說,科索沃獨立后的地位類似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德國或日本,即使幸運躲過政治動蕩,至少也得等5~8年始能真正獨立。
疲弱不振的經濟也讓科索沃當局頭疼,科索沃獨立后,預料將繼續仰賴歐盟補助(至今補助已超過16億歐元),同時也必須和“世仇”塞爾維亞維持經貿關系。
科索沃阿裔與塞裔之間的族群沖突也是另外一個隱憂。在南方,塞裔社區較為分散,從這區到那區有如過街老鼠,一不小心,可能被阿裔刁難,日子過得提心吊膽。為此,歐盟計劃派遣數百名警察進駐科索沃,保護塞裔社區,以免阿裔以人數與政治優勢,反過來迫害塞裔。
歐盟去年11月提出的報告指出,科索沃犯罪問題嚴重,組織犯罪幾乎無所不在,甚至滲透政壇。對此,歐盟將協助科索沃當局重建司法威信,恢復法律與秩序。
科索沃居民對于歐盟與北約派駐大批軍職與文職人員憂喜參半。總理塔奇的幕僚賈希說:“歐盟派了1.6萬部隊與近2000名警察、法官、檢察官到科索沃,這樣科索沃怎能算主權獨立的國家?”
此外,地理條件也對科索沃當局的權限多所鉗制。在伊巴爾河北邊,居民以塞裔為主,經常越界到塞爾維亞尋求社會福利、醫療照護、老人年金與教育機會。盡管科索沃當局的法定貨幣是歐元,但這里流通的卻是塞幣。
“一國兩治”的情形還不只如此。塞裔駕駛人的汽車牌照不同于阿裔;國際電話的國家代碼用的是塞爾維亞碼,不同于阿裔用的摩納哥碼。
獨立的科索沃
能否有生存下去的機會
科索沃單方面宣布獨立,從塞爾維亞分離出去。但這個過去曾有過南斯拉夫“貧民窟”之稱的科索沃光靠自己的力量,能夠生存下去嗎?
科索沃今天仍然是歐洲最貧困的地區之一。據世界銀行統計,2005年科索沃的年人均收入為1243歐元。37%的居民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也就是每天用于支配生活的費用不足1.42歐元。貧困波及最嚴重的人群是兒童和老人以及缺男人的家庭、傷殘人、失業者和吉卜賽人。據科索沃教育中心提供的數據,該地文盲大約占人口總數的25%。
《華爾街日報》2月9日刊登的一篇文章評論道,被獨立熏心的那些人整個忽略了經濟現實。美國霍普金斯大學國際法及外交學教授魏德武德認為,科索沃有煤、有鉛,也有人,但它所在的歐洲地區很少有游客。就政治層面看,實際上在米洛舍維奇下臺之后,科索沃失掉了獨立的理由。
并非所有人都像魏德武德這樣悲觀。卡普斯在2007年5月前一直擔任世界銀行分管南歐的特使,現在即便離開這個職務后,也還在為世界銀行做咨詢顧問。他認為,科索沃可以采褐煤發展電力,前途可觀。科索沃的褐煤儲量估計高達150億噸。據世界銀行的計算,東南歐到2012年前將增加發電4.5兆瓦。但科索沃的發電設備十分陳舊,亟待更新。因此,人們正在尋找投資者。如果這一點成功了,科索沃有望成為電力出口國。卡普斯說,無論哪一項發展,最根本的前提是政治和法律系統的穩定;而最能確保這一穩定的是,塞爾維亞和科索沃都加入歐盟。
但在完成這一步之前,科索沃人還必須依賴外援才能生存下去。據估計,生活在海外的科索沃人每年向國內親友匯款額大約高達4.5億歐元。這種方式是最傳統的外援。在奧地利格拉茨大學任教的卡瑟爾教授認為,強令科索沃留在塞爾維亞的版圖上是不大可能的,這違背大多數科索沃人的意愿,而且科索沃也不能指望從貝爾格萊德那里得到經濟援助,因為塞爾維亞的經濟自身面臨崩潰。他認為,重要的是,科索沃盡快成為歐盟一員,科索沃政府必須保證國內環境穩定。不論是采煤,還是尋找外國投資者,前提都是有清晰穩定的法律框架作支持。
他承認,企業對長期投資不感興趣,而且也會轉移盈利,但企業的行為是同政策條件緊密相關的。卡瑟爾對科索沃的發展前景很樂觀。在他看來,事情只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