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印度惱火的是,在2007年普京訪問新德里的時候,印度曾經提出希望俄羅斯加強出口武器的質量管理,但現在還是發生了進口潛艇6次導彈發射均失敗的嚴重問題。
最近,印度和俄羅斯之間因為“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母改裝加價問題陷入僵局以后,又因“基洛”級潛艇鬧僵。印度政府高官已經向俄羅斯施壓,希望俄賠償印度的損失,甚至一些印度媒體呼吁,不再購買俄羅斯的廢鐵。印度國防部一位高級官員表示,俄羅斯雖然是印度的長期戰略伙伴,但在金額龐大的雙邊軍事技術合作領域上,印度對購自俄羅斯的若干武器系統的可靠性已失去信心,而且俄羅斯方面交貨一延再延,嚴重影響印度的國防計劃進度。

俄羅斯習慣在出口武器上做手腳
自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的大多數工業都處于垂死掙扎,唯獨軍工業“全線飄紅”。至2006年,俄羅斯光是海軍軍工的出口總額就占俄羅斯國防武器出口收益的35%~40%。這些成績的取得要歸功于中國和印度兩大買家。印度先后從俄羅斯訂購了6艘“塔爾瓦”級隱形護衛艦,還有“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空母艦,價值超過20億美元。
但俄羅斯在出口印度的武器上,常常對關鍵的作戰系統做了手腳,以售給印度的“卡盧加”號潛艇為例,它在交給印度之前由北德文斯克“明星”造船廠進行了維修和改裝。改裝中,更換舊的零部件是必須的,一些部位翻新也是必要的,但就在這些“必要”的改裝翻新中,“敏感”或者“機密”的武器或其他系統都被拆除了。
俄羅斯有時候為了技術保密,對出口型武器做了大量的精簡,而這些精簡甚至嚴重影響到了武器的安全使用。像俄售給印度的蘇-30MKI戰斗機,在俄羅斯飛得非常出色,而到了印度卻是“嚴重水土不服”,發動機問題尤其大。印度引進的米格-29也不例外,當時隨機進口的188臺備用發動機中有139臺質量不合格,占總臺數的74%!而在2006年,印度已經有3架米格-29墜毀,其中一架墜毀是因為引擎故障。
印度和俄羅斯之間的爭端正是由此而來,2003年12月,印度因發動機質量問題甚至拒收俄蘇-30MKI多功能殲擊機。而印度海軍之前向俄羅斯預訂的“塔爾瓦”級隱形護衛艦的防空導彈系統故障頻頻,海基導彈射程不是合同規定的220公里,而只有35公里!為此,印度和俄羅斯之間的協商陷入了僵局。
二手航母不能按點交貨
2007年11月,俄羅斯出售給印度的“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二手航母又不斷傳出問題,根據俄印兩國最初簽訂的合同,俄方應于2008年8月將航母交付給印度海軍。但現在俄羅斯表示,由于設備改裝等問題,俄準備將航母至少推遲兩年交付。最令印度氣憤的是,俄羅斯北方造船廠說,他們原先嚴重低估了二手航母的翻新成本,表示最終完成全部翻修改造工作需要20億美元,而不是原來的15億美元。
俄羅斯的舉動引起了印度方面的強烈不滿,印度要求俄政府對此作出補償。印度政府一些高官要求俄方就交付日期等明確表態,給出肯定的答復。
“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母于1987年在蘇聯時期服役,后由于蘇聯解體,維護保養及運作成本過高,于1996年被封存。2004年1月,印度海軍與俄羅斯國防出口公司簽訂了購買“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母的合同。根據這一合同,印度將向俄羅斯支付15億美元,其中包括俄方對“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母進行維修、改進以及現代化升級所需的7000萬美元,以及為其裝備艦載機和其他武器裝備所需8000萬美元。而俄羅斯需要為航母配備包括16架米格-29K“支點”超音速戰斗機,以及卡-31和卡-28型艦載直升機等。
印度目前正在加速打造一支擁有三艘航空母艦的藍水海軍,以加強其爭奪海洋利益的能力。根據印度海軍方面的戰略規劃,三艘航空母艦將在2017年之前全部服役,以確保在一艘航空母艦接受維修保養時,始終可以保證至少兩艘航空母艦可以執行海上戰備值勤任務。俄羅斯改裝的“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預定于2010年正式服役,而印度目前自行建造的一艘輕型航空母艦,也將于2014年完成,再加上印度計劃2010年開始制造第三艘航空母艦,至2017年完成時,印度將擁有三艘航空母艦。
現在,印度對俄羅斯何時交貨已經不抱太大希望,印度海軍官員表示,俄羅斯方面能否在2010年~2011年交艦都是問題,因為俄方先后提出的兩個問題,包括改裝工程料件不足和俄方造船廠將大批工人移往興建另一艘核動力潛艇,都使得工程停滯不前。印度國防部長安東尼承認,由于俄羅斯的違約,印度打造遠洋海軍的戰略充滿變數。
有匿名官員認為,工程料件不足意味著必須增加預算,而以雙方官僚作業程序同樣緩慢的情形來看,一來一往的冗長談判過程將是避免不了。這位官員指出,顯然也只有等到雙方談判問題都獲得解決之后,“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的改造工程才會開始。這位官員又說,如果俄方又節外生枝,提出其他的問題困擾,那么交艦時間將是遙遙無期,更遑論2010年或2011年交艦。
分析人士表示,印俄圍繞“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母的軍售爭議,最終可能影響到俄羅斯與印度之間的軍火交易和傳統防務合作關系。印度國會常務委員會為此已經凍結了部分準備付給俄羅斯的武器采購訂金。

“基洛”級潛艇6次導彈試射失敗
繼“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母改裝加價問題陷入僵局以后,印度和俄羅斯又因“基洛”級潛艇鬧僵。這次的原因為,俄羅斯早前為印度海軍改裝完畢的“勝利之海”號“基洛”級潛艇日前在導彈試射中,屢次不中,不能達到規定的技術要求,因此,印度拒絕接收該級潛艇。
印度Rediff網站報道,印度海軍拒絕接收的“勝利之海”號“基洛”級潛艇,已在俄羅斯圣彼得堡造船廠完成升級改裝,是由俄方升級的第二艘該型潛艇,但在2007年9月~12月份期間的6次巡航導彈發射中均告失敗。如此一來,原本打算駕駛潛艇回國的50名印度潛艇操作員,只得啟程回國,印度海軍軍官提出,只有俄方將潛艇的紕漏修改后,印度才能接收。
讓印度惱火的是,在2007年1月,普京訪問新德里的時候,印度國防部長安東尼曾向隨行的俄羅斯國防部長伊萬諾夫親自提及了俄羅斯出口武器的問題,包括要求俄羅斯提高對出口武器裝備的品質管理,以及確保如期交貨和不得中斷零件補給等。
俄印雙方在2001年簽訂合同,俄羅斯為印度升級改造10艘“基洛”級潛艇,使之能夠發射“俱樂部”系列對陸攻擊巡航導彈。該型導彈射程超過300公里,攜帶400公斤的彈頭,可執行精確打擊任務。但有海外媒體報道,這10艘“基洛”級潛艇的導航系統,以及大批俄制次音速攻艦巡航導彈都錯誤百出。
由于擔心若干俄制武器系統和裝備的可靠性,印度已經加緊了國產核潛艇的制造進程,印度國防部安東尼今年1月9日表示,首艘國產核潛艇將于2009年進行海試。
本刊軍事觀察員潘杰表示:“盡管印俄發生了一系列糾紛,但長期以來,印度軍隊已習慣于蘇聯和俄羅斯的武器系統,而且幾乎主要武器裝備零組件、甚至彈藥,都來自俄羅斯的供應,要短時間內改變武器系統恐非易事。更重要的是,除俄羅斯外,西方國家至今仍不愿出售高科技武器給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