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科學家戴維·利佩近日在一篇論文寫道,按當前機器人與人工智慧的研發趨勢,人類與機器人的關系必然日趨密切,包括做愛甚至結婚,都有可能。他預測,逼真并高智能化的機器人肯定會融入人類的生活。他明確預言:最遲至2050年,人類與機器人結婚將被認可,第一個在法律上承認它合法化的城市是美國的馬薩諸塞州,該州是世界第一個認定同性婚姻合法。
此言一出,輿論大嘩。有人說這是人類道德淪喪的自我毀滅;也有人說這是高科技的必然產物,不值得大驚小怪——
戴維·利佩是英國人工智能領域的著名專家,他在不久前發表的博士論文中,深入探討了人類與機器人的關系。他認為,機器人在外表、功能和性格上將越來越接近人類,所以未來很多人可能會愛上機器人,和機器人發生性關系,甚至和它們結婚。

面對人們疑惑的目光,利佩表示自己是在廣泛研究心理學、社會學、機器人技術、人工智能以及人機交流等方面的近500本出版物的基礎上完成著這篇論文的。利佩自信自己的觀點是經得起推敲的,它是人性分析與現代科技完美結合的產物。
贊賞者言
微軟公司的創始人比爾·蓋茨在對未來高科技進行預言時認為,未來多數家庭都會有機器人。他說,從現在開始最多用30年時間便可實現。機器人將經歷與過去30年間個人電腦發展相類似的過程,而且將會更加精彩。人類即將進入家庭機器人的時代。蓋茨不愿具體評論人機之間可能發生的情感糾葛,他表示堅信人類的智慧必將戰勝一切。
生物技術的發展和成果,快得使人目不暇接,特別是對人體替代器官的研究。美國康乃爾大學的華裔科學家劉洪清和她的研究小組已經成功地研制出了人造子宮。這個人造子宮的結構非常簡單。在研究了合成人造皮膚的方法之后,他們先筑造出一個支架——也就是用可以生物分解的膠原質和軟骨素制成的子宮形狀的培養床,然后在上面“播種”子宮內膜細胞。過一段時間之后,用作支架的物質分解掉,就剩下了覆蓋在上面的子宮內膜組織。在這個人造子宮內不僅培育了胚胎,而且使它健康發育6天之久。因美國有關體外受精法規的限制,6天后,他們不得不終止胚胎的生命。人造心臟在臨床試驗成功后,美國的Syn Cardia公司兩年前生產出更安全更穩定的暫時性全人工心臟——TAH-I系統,并順利通過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的審查認定。
40年前,兩只實驗用的小白鼠偶然掉進含有碳化氟的液體中,在沒有呼吸的情況下于液體中存活了幾個小時。原因是碳化氟分子同水中的氧氣結合,并進入小鼠的血液內。據此,科學家研制出人造血液。近日,加拿大某大學的科研組正在研發“骨骼打印機”,利用類似噴墨打印機的技術,將人造骨粉轉變成精密的骨骼組織。人造骨骼的基本成分也與真正的人類骨骼相同,植入人體后,會被人體溶解吸收,不會影響健康。除此之外,還有人造血管、人造皮膚、人造視網膜、人造干細胞和人造下巴等等。用不了多久,用這些器官組裝一個逼真的“活人”,肯定不再是天方夜譚的神話。
在意識法律方面,也沒有太大問題。在回溯的歷史中可以發現對未來的啟迪。100多年前的美國,不同族裔之間的通婚是被明令禁止的。那時在一些白人看來,和黑人結婚就像現在一些人認為和機器人結婚一樣不可思議。但僅僅半個世紀,跨族裔的婚姻就得到了法律保護。更讓某些人瞠目結舌的是,在一些國家或地區同性婚姻已然得到法律的認可。克林頓時代,連禁止同性戀者入伍者的法令也悄然取消了。
所以,對戴維·利佩的觀點持贊賞態度的人斷言,在人類婚姻法規的變革中,下一個受益的一定是機器人。
批評者說
民主社會的主要標志之一,就是任何個人對任何事都有發表見解的權利。對戴維·利佩的觀點自然不乏批評之聲,有的甚至非常激烈。比如,和機器人結婚是一種荒誕與畸形的生活形態,是人類喪失自我的危險游戲??茖W家完全可以憑借這些逼真的發明創造名垂青史,大發橫財,但誰來為人類的程序化生活的惡果負責?誰來為將來身處高密度物質世界中人格異化、精神崩潰與憂郁絕望的人類承擔罪責?
批評者說,人類在創造了高度物質文明的時代,過于信任或迷信機器人的功能時,勢必產生程序化的生活,必然會使人們的愛情與性的生活質量降低,甚至步入危險期。因為當你的性對象以及愛人成為一個機器人,你的感情與家庭可以用一個人類自己創造的“物”去代替,這本身就是一個將人類自己物化的悲劇。這在一定意義上說,是人類在有意放棄自己高級動物的頭銜,而向著低級動物靠攏。更通俗地說,就是自甘墮落。
早在20世紀初就有荒誕派藝術家預言,在未來某個特殊歷史時期,因貪圖享樂,物欲泛濫,人性將與人本身脫離,致使人類重返茹毛飲血的原始社會。此預言的依據是,后工業化時代以后人類極度追求物質生活的奢華,被人為物化,甚至變成物質的奴隸。
試想,人類一旦與機器人結成親情關系,勢必感染機器人的一些特征,到那時,身邊會不時出現一些面無表情的肉身“機器人”,他們動作僵硬、思維退化、喜怒無常,相信你比看到紐約世貿大廈倒塌還要恐怖,因為在他們身上隱約閃現著人類滅絕的陰影。所以說,戴維·利佩的觀點實際是在講述人類一個荒唐危險而自覺有趣的自慰游戲。

其實并不可怕
盡管就某些社會問題進行爭論是有益的,但并不是所有的爭論者都能說到點子上。在上述的爭論中,雙方都忽視了一個重要問題,機器人既然是機器,究竟是哪些人愿意與它們結婚呢?
機器人就是再溫柔、再善解人意、再長生不老,它們終究是一堆零件的組合;程序就是再靈動、再快捷,終歸是0和1兩個數字,況且,畢竟不是人人都是數學家,能有多少人會將一片真情寄托在兩個數字之上,而心甘情愿地接受那經過計算設計的“愛情”呢?
正如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機器人領域的專家羅納德·哈金所說,人類是很特殊的動物。如果你問我是不是每個人都想和機器人結婚,我的答案是否定的。但任何時候都不缺少標新立異的時髦者,現在就有人想和性愛玩偶結婚。對他們而言,機器人當然比性愛玩偶更有意思了。
人類婚姻的繁雜多樣。將來假如真有人和機器人結婚,目的可能也是多種多樣的,肯定不都是為了愛情或性。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按照戴維·利佩的預測,未來的機器人在情感智能方面前衛而花哨,不僅能與人進行感情交流,還能覺察周圍的同類是否對自己有“意思”。因為它們談情說愛的本領高超,極易成為“第三者”插足別人的婚姻。到時讓娶機器人為妻的丈夫惴惴不安,時刻擔心自己的妻子與單身漢鄰居或父親家的機器人保姆眉來眼去,紅杏出墻,給自己戴一頂“綠帽子”。
能如此傷財勞神地去愛一個由人組裝制造的機器人,也實在不容易呵!
真能愛上機器人,就讓他們結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