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營養保障健康是食品工業的天職
經過嚴冬的一場冰雪拷問,戊子年的春節翩然而至。在這辭舊迎新的時刻,我代表國家發改委宏觀院公眾營養與發展中心、國家公眾營養改善項目辦公室和我本人,向全國食品營養領域中的企業家、科學和教育工作者、新聞出版工作者、政府機構及在華國際組織官員、非政府組織工作人員和本版面的廣大讀者,致以真誠的節日問候!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購買能力的顯著提高,食品供應的極大豐富以及食品加工工藝的不斷進步,對大多數人來說,食品消費的要求已經得到了滿足。但是,我們也非常遺憾地發現,在擺脫了食品供求約束,人們有條件充分實現對美味食品的追求和感官享受之后,新的健康問題又出現了。這就是因膳食結構不夠科學合理引起的營養攝入失衡問題。與營養失衡相關的多種慢性病迅速增長,正嚴重地威脅著人類的生命與健康;同時,營養失衡也影響了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當然,環境的污染、食品加工的過度精細和農產品本底營養的衰減、體育鍛煉的缺乏等,也都影響著營養的均衡攝入。
事實證明,用手術刀加藥片解決由營養不良引起的兒童發育成長問題和慢性疾病的治療效果有限,更難以根治。遭遇問題較早的發達國家紛紛將目光又轉回到食品上。既然是食品“闖的禍”,還得由食品來解決。按照邏輯思維規律,最理想的辦法是管住自己的嘴,科學合理地進食。但是,各國的科學家不約而同地發現,管住嘴并非易事。人們既不了解該怎么管(營養知識缺乏),也管不住。于是,以維護健康為目標的食品功能化,主要是營養功能化的熱潮在全球迅速發展,各種各樣的營養強化食品、膳食補充劑、低脂低糖食品等應運而生。由于這些食品并不以犧牲口腹享受為前提,又順應了人們對健康的要求,因而受到了消費者的歡迎,發展非常迅速。傳統的食品工業一旦以現代營養科學為指導,同營養素提取、添加、合成、復合、配比等高新技術相結合,就升級為營養產業,煥發出無窮的生命力,創造出數倍、數十倍的嶄新市場。
當前,我國人均國內產值已經達到2500美元左右,絕大多數人已具備了消費健康食品的認識基礎和經濟基礎。我們的食品企業應及時抓住產業升級換代和市場格局重新調整的機會,將企業的發展、市場的需求、產品的研發及定位結合起來,尋求新的突破。在這里,我要特別提醒,在從“吃飽”、“好吃”向“好吃+健康”提升的過程中,保證企業持續發展的原動力是自主研發與創新。
2008年是中國年。在中國舉辦的奧運會,既聚集了全世界的人氣,也聚集了全世界的目光,是產業展示的大好時機。祝中國營養產業獲得更加迅速的發展,祝從事公眾營養和健康促進工作的各位朋友,自己健康、全家健康!
摘自《中國食品報》 作者:于小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