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防患意識的增強,市場上抗菌用品逐漸多了起來,在洗滌用品當中,除了抗菌香皂以外,抗菌洗手液、沐浴露、洗潔精、消毒液等已經走進了尋常百姓家。某種衣物消毒液的說明聲稱:該產品屬于公司的高科技新產品,不僅可以驅除衣物的霉味、汗臭等各種異味,還能有效殺滅衣物上的病菌,可廣泛應用于洗滌床上用品、餐巾、抹布、拖布等,特別適合細菌繁殖較快的夏季使用。
很多人可能都看過這樣一則廣告:畫面上,媽媽給孩子用香皂洗手,雖然洗干凈了,但是在顯微鏡下,依然有不少細菌;媽媽改用某種抗菌香皂給孩子洗手,不僅洗得很干凈,而且在顯微鏡下,細菌基本上都被殺滅了……
果真如此嗎?回答應該是肯定的。一般抗菌洗滌用品中添加了玉潔新DP300(化學名為2,4,4’-三氯-2’-羥基二苯醚)、三氯二苯脲等化學藥品,這些藥品無色無味,也比較溫和,無刺激性,可以殺滅皮膚表面的細菌,并抑制其繁殖。雖然添加藥物的種類和濃度不盡相同,但使用的效果大同小異。
這些標明“抗菌”的洗滌用品比一般洗滌用品價位高不少,銷路也看好,越來越受到百姓的關注和歡迎。
然而,哈爾濱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一位專家提醒消費者,這些抗菌洗滌用品不宜長期使用。他指出,人的皮膚表面有一個正常菌群,有害菌和有益菌同時存在,相互制約,取得平衡,在這種情況下,人體一般不會受到細菌感染而致病。如果長期使用抗菌洗滌用品,不但會破壞菌群的平衡,還會使有害細菌對抗菌藥品形成適應性和抵抗力,反而降低了人體自我保護的能力。另外,“抗菌”不等于是殺菌,抗菌是抑制細菌生長,但細菌可能還是活著的,等藥效過去,遇到適合條件,細菌還是會生長,還會對人體存在危害。而這時候由于人們以為使用了抗菌洗滌用品,往往產生大意心理,更容易受到感染。
專家認為,使用流動的水清洗就可以減少手上90%的細菌,而且不會破壞正常菌群的平衡。抗菌洗滌用品最好是針對某種特定環境而使用。如果你不去病菌集中的傳染場所如傳染病院,不接觸傳染物品,那就沒必要對手部和皮膚進行消毒抗菌處理。
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研究者更進一步發現,抗菌洗滌用品清除手部細菌的效果并不比普通肥皂好多少,而且,抗菌洗滌用品也不能預防感染的發生,更不能根除大腸桿菌等致病菌。
除此之外,抗菌洗滌用品最大的弊端還在于,其所含有的抗菌藥物會導致一些細菌對抗生素比如阿莫西林產生抗藥性。超級細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是致病菌,這種超級細菌最易產生抗藥性,尤其是感染前使用過抗菌洗滌用品的患者。盡管醫生加量使用高濃度的抗菌藥物,也難以控制其感染,扭轉病痛,讓醫生叫苦不迭。美國專家因此建議政府有關部門嚴格限制生產廠家的宣傳廣告,說明書應該附上在什么情況下如何使用等等。
說到抗菌用品,讓人不能不想到藥物牙膏。伴隨我國經濟迅速增長的一大奇觀是漫天飛舞的牙膏廣告。以前默默無聞的小小牙膏忽然間成了廣告明星,中央電視臺價格不菲的黃金時段曾被牙膏充斥,顯眼且引人注目。稍一探究,可知幾乎都是由外資投入的合資企業生產的各種藥物牙膏,伴隨著廣告轟炸,過去不值一元的牙膏身價迅速飆升,如今起碼是幾元甚至十幾元一支!有的藥物牙膏還開出了20元以上的天價,是普通牙膏價格的20倍左右!從不足1元到20多元,可見其利潤空間有多大。
專家曾經多次提醒消費者,不要以為藥物牙膏是藥,不要指望用它來治療口腔牙病。藥物牙膏只是含有微量藥物的牙膏,治療口腔疾病還得到醫院去治。另外,專家還特別提醒,藥物牙膏不能總是使用一個品牌的,否則,也容易使口腔細菌對該品牌含有的藥物產生抗藥性。
更有經濟界人士指出,所謂抗菌洗滌用品、藥物牙膏都有炒作概念之嫌,不少廠家打著“抗菌”的旗號,牟取的是高額利潤。抗菌洗滌用品價格高出普通洗滌用品很多,有的高達100%~200%。其實添加的那點兒抗菌藥物微乎其微,牟取的是一般人難以想象的暴利。
當然,如果真是技術含量高的高科技新產品上市,獲取一段時間的暴利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這些抗菌洗滌用品、藥物牙膏似乎談不上什么高科技。
這里應該說明的是,筆者無意對整個抗菌產品全面否定。
如今在國際市場上,抗菌始終方興未艾,包括醫療衛生、日用品、家電、家具、通訊、文具、玩具、皮革、建筑材料等抗菌材料經過若干年發展,已經成為一個成熟的產業,年銷售額高達500億美元。隨著納米技術的運用,抗菌產品應用的領域越來越廣泛。
我國抗菌產品研發于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已經在塑料、纖維、橡膠、木材、紙漿、涂料和樹脂等多種材料中運用。抗菌家電是從10年前的1998年國家工程塑料研究中心與海爾聯合推出的抗菌內膽冰箱開始的。現在在國內市場上可以看到的成熟產品除了家電以外,也就是鞋襪、內衣等少數產品,其他產品尚未形成規模生產。國內的抗菌產品尚處于初級階段,但年銷售額已經突破150億元人民幣。和其他產品一樣,抗菌產品在成長過程中,也必然出現一些矛盾和問題,但瑕不掩瑜,應該說,抗菌材料和制品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