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一個名叫谷口裕的日本青年進入松下電器公司。同許多年輕人一樣,谷口裕充滿熱情,他的夢想是親手開發暢銷商品。
半年后,谷口裕被分配到公司的洗碗機開發部。當時,日本的洗碗機是模仿美國產品制造的,洗碗機的個頭和洗衣機一樣大,不僅用水量大,而且清洗效果一般,因此,這種洗碗機在市場上的銷量非常小。
谷口裕決心放棄對美國產品的模仿,他要研發出能夠放在廚房水池邊上,適合家庭使用的小型洗碗機。而且這種小型洗碗機要能夠將粘在碗上難以剝落的米粒、雞蛋和油污徹底洗凈。
在研發新產品的道路上,谷口裕遇到了三道難題。第一道難題是:新產品必須能夠清洗一家四口至少14件餐具,但是以能夠放在水池上的大小來看,洗碗機怎么也得分成兩層。這樣的話,從洗碗機底部向上噴射出的熱水便被放在第一層的盤子擋住,放在第二層的杯子里的污漬就沖不下來。怎么才能夠讓熱水透過器皿的空隙,射到放在最上層的杯子里呢?為了攻克這道難關,谷口裕沒日沒夜地呆在實驗室里,反復調整噴射角度,但熱水總是到不了頂部。
看到丈夫日漸消瘦的臉龐,谷口裕的妻子非常擔心他的身體,她決定讓丈夫改變一下生活節奏,于是幫丈夫申請成為網球俱樂部的會員,并提醒他說:“技術人員也需要有工作之外的時間。”在妻子的堅持下,谷口裕漸漸對打網球產生了興趣,人也變得輕松了。
有一天,正在觀察網球和球拍的谷口裕突然發現,球拍就猶如盤子,網球則如同噴射出的熱水,同網球一樣,熱水遇到阻擋后就會飛濺,改變原來的噴射方向。只要事先計算好角度,當熱水噴射到擺放在第一層的盤子上時,就能夠準確地反射到擺放在第二層的杯子里。興奮的谷口裕立即趕回實驗室,根據計算結果調整熱水的噴射角度,然后按下洗碗機的開關。正如他所期待的那樣,熱水非常漂亮地沖到上面,沖洗了杯子。第一道難題終于被攻克了。
在接下來的研究中,谷口裕又遇到了第二道難題:洗碗機是設計擺放在廚房水池邊沿上的,考慮到使用的舒適性,洗碗機的門必須安在朝著水龍頭的這邊,可是這樣一來,在打開洗碗機的門時,會被水龍頭擋住,使門不能完全打開。這道難題又該如何解開呢?又是一次偶然的機會,谷口裕再次從實驗室之外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這天,谷口裕和家人一起乘坐公共汽車去泡海水浴,在上公共汽車的時候,他發現公共汽車的門是對折門,開關的空間因此減小了很多。如果把洗碗機的門也設計成對折門,不就不會被水龍頭擋住了嗎?于是第二道難題又迎刃而解。
為了打動家庭主婦們的心,讓她們掏錢購買洗碗機,谷口裕決定在洗碗機的節水方面大做文章,只要洗碗機比用手洗碗省水,就肯定能夠暢銷。于是,第三道難題又擺在了谷口裕的面前:用原先設計的噴嘴,水都是從底端橫著噴出,打在容器壁上,然后通過反作用力帶動噴嘴在容器內旋轉。這樣,那些打在容器壁上的水就被白白浪費掉了。谷口裕曾想過用發動機來制造轉動,但電費又太高了。因為節水的問題,項目開發被一再推遲。這時,谷口裕又想起了妻子的話:“技術人員也需要有工作之外的時間。”于是,他請假回到家里,與家人一起到公園去散步。突然,公園草坪上自動旋轉的噴水器讓他的眼前一亮,根據力學原理,只要把洗碗機的噴嘴扭成像草坪噴水器那樣的“L”字形狀,水不用橫著噴出也能帶動噴嘴在洗碗機中自動旋轉。節水難題終于找到了答案。
谷口裕發明的新型洗碗機上市后,深受消費者的歡迎,年銷量很快便突破100萬臺。
世間萬事萬物都是相互聯系的,谷口裕在他認為最有可能找到答案的實驗室中沒有攻克的難題,卻在看似與科研毫不相干的日常生活中找到了完美的答案。由此可見,靈感不僅源于生活,而且常常出現在最不可能的地方。因此,當你被一道難題困住,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不妨暫時放一放,去做點別的事情,放松一下身心。也許在這個過程中,就能像谷口裕一樣,在“最不可能的地方”找到解題的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