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最后一天,寒風凜冽,玻璃窗上蒙住層層水氣。氣象報道將降溫至冰點之下,心里卻不由得一陣喜悅——這才像個冬天呢!巴不得窗上都結滿冰花才有味道呢。
大門一開,鐘點工小平挾著一股寒氣進來,搓著凍得通紅的臉頰說:“介冷的天,可以燒煲仔飯給你們吃了!正好那包‘萬利隆’潤腸還剩幾根呢。”
小平是安徽人,已在一家廣東老夫妻家做了十來年,跟著老太太學得一手標準廣東菜,煲仔飯是她拿手。
到底跟正宗廣東人學過,連香腸和潤腸都分得清清楚楚,還叫得出“萬利隆”這個老字號呢!
吃煲仔飯有點如吃大閘蟹,重要的是氣氛。
當即洗刷干凈那只被鐵絲扎得五花大綁的砂鍋——現今上海人家時興燒鍋、電鍋,我家這只砂鍋要不是小平幾次“刀下留人”,怕也早被時代淘汰了。砂鍋油油亮亮的,就像布滿茶垢的茶壺,唯這樣才夠味。
正宗的煲仔飯必須用炭爐加炭煨出來。從前在香港時,遇到寒流來襲——香港的寒流上海人聽來覺得太裝腔作勢:氣溫驟降至12℃!這也叫寒流!但對平時開足冷氣吃火鍋的香港人,寒流來襲正是吃煲仔飯的好時令。
煲仔飯一定要在女人街這種市井味十足的大排檔吃:一排赭色的瓦質炭爐當街一字排開,燒得通紅的炭條嗶嗶卟卟歡快地唱著,給12℃的寒流送來陣陣溫馨之感??諝庵袕浬⒅獾慕瓜愫惋埾悖涣骺谒疾恍?。晶瑩的剔透如玉的大米飯配碧綠的芥蘭(上海人叫橄欖菜),上面鋪一層斜刀切的臘腸和臘肉。臘腸有妃色和深褐色兩種:前者為豬肉腸,后者為鴨肝腸,廣東人稱潤腸,較豬肉腸細膩軟口。近年大家怕肥,肉腸都以全瘦肉制成,我卻更鐘情肥瘦各半的傳統臘腸,那油汪汪的肥豬肉煲得如水晶般鼓彈出來,如是一口咬下去,口內香油四濺,那才叫好吃,管它什么膽固醇高血脂,反正不會天天如此“放肆”!說到煲仔飯,臘腸是其靈魂,臘肉雖香,但肉質太緊實,帶點肉腥味,不如臘腸香。
比起什么德國灌腸法國小紅腸,中國臘腸不知好吃幾百倍。上海一般老派人家,家中常備一些火腿臘腸之類。臨時來客沒有什么菜,就將臘腸和飯放在一起煮。不久,一陣臘腸的油香撲面而來,這是上海煲仔飯。再就一碗篤得入口即化的黃豆豬腳湯,炒只蔬菜,已很可以待客了。我第一次恐怕也是唯一的一次廚藝,就是臘腸炒雞蛋和上海煲仔飯。
后來去了香港,每逢秋冬,親友就會打電話邀我吃煲仔飯,方知臘腸中還很有點講頭呢。
一次,朋友神秘兮兮地約我去港島中環吃煲仔飯。據說這里的臘腸和潤腸都是自制。店主在香港自設工廠為自己店做臘腸,而煲仔飯是該店的招牌菜。但見店堂陳設極簡樸,卻生意紅火。臘腸和潤腸與芥蘭同置煲仔內,翠綠與妃紅相間,蓋子一掀,一陣甘腴的臘腸香味直溢出來,再就一碗熱灼火燙的似香菇絲樣的香噴噴的湯羹,那份甘香和暖意,真恨不得天天來寒流。我是不吃蛇肉的,待我抹著油光光的嘴打著飽嗝出來,朋友一臉壞笑地點點門口那塊招牌“蛇王芬”,很有點江湖上女俠客之味。原來我們剛才吃的是蛇羹。廣東人認為,煲仔飯就蛇羹,十分匹配,又可口又補身。難怪秋冬之交,“蛇王芬”店外人龍不絕。除了吃煲仔飯的,更有專門沖著該店的自制香腸。今天香港堅持用手工制作臘腸的店,“蛇王芬”算是碩果僅存的人家之一。因此不少人特地買回去作手信送親友。特別海外親友,更鐘情這里的臘腸,有份濃濃鄉情。“蛇王芬”臘腸的配方是家傳的,肥肉占20%,由于是手工制作,因此產量不多,都在秋冬前才開始制作。在人工如此昂貴的今天,成本不低,“蛇王芬”仍堅持繼續自產自銷。店主坦言實在是不想那份甘腴的臘腸香絕斷!
“蛇王芬”一份例牌煲仔飯,每客180元,可供4人用,應當不算貴。
說到臘腸,港島西環德輔道西兩側,還有不少舊式臘味店。其中一家“萬利隆”,也是自設工廠自制臘腸,有50年歷史了 。老板來自廣東江門,他那個村全村都以制臘味為生。上世紀50年代他南下香港,憑借一手祖傳制臘腸絕招,很快在香港打出牌子。香港不少酒樓餐廳都是“萬利隆”雷打不動的客戶,連餐牌上都特別標明“本店臘腸由‘萬利隆’提供”,都是幾代人的老關系了。香港特首曾蔭權從其父親時代,就是這里??汀,F今,特首夫人常親自來此購買臘腸,不時與老板敘敘舊。
老板梁先生說,一天光切豬肉就要切2000斤。初時比例為肥瘦各半,現在85%為瘦肉,近來更有全瘦肉。要把全瘦臘腸做得甘香不韌、細軟潤口,很考功夫。
“萬利隆”在內地也設有自己的臘腸工廠,但只作內銷?,F在上環店鋪掛滿的各式香腸,全部是本港生產。有人問他內地人工便宜,為何不索興全部在內地生產?梁先生認為,一切還是為了“萬利隆”這塊牌子。如果在內地生產再經運輸、衛生檢測……時間較長,臘腸會干身,吃口就打折了,那不是壞了“萬利隆”金字招牌?香港生產雖然成本較高,但保證新鮮。同樣原因,“萬利隆”也拒絕企業化大批量生產。雖然明知北美華人區大有市場,但如若將臘腸真空包裝,香味和油分會很快流散,同樣影響吃口。
“萬利隆”至今仍沿用最傳統的銷售方式——將臘腸成串如葡萄樣掛在店堂墻壁上,任顧客自由選購。
挑選臘腸,也很有學問。梁老板教我,先要用鼻子聞,要香氣足而無“哈喇味”,上海人稱“油呵味”,然后留意色澤,太過鮮艷反而有詐,可能加入色素。此外,臘腸手感要有彈性,太過硬梆梆的就說明貨太陳了。連腸衣,梁先生也十分講究?!叭f利隆”的腸衣,至少要風干一年以上,而潤腸的腸衣更要風干兩年以上。因為腸衣內有膠質,膠質不去盡,臘腸的腸皮就會很韌,口感不松脆。
所以,每有親友或我自己從香港返回上海之前,只要時交秋冬,一定會去“萬利隆”買幾款臘腸潤腸,因為只要吃過一次,以后的冬天,都會懷念那醇香濃郁的臘腸香,以此作煲仔飯與家人分享,連寒冬的凜冽,都會化作一股溫馨的暖流。
去香港購物,不僅莎莎化妝品或金器、時裝,買幾款“萬利隆”自制自銷的臘腸與親朋好友分享,所費不多(一般80元到100元一斤),卻是一份很特別的手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