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瓦羅蒂小時候興趣廣泛,先是想長大以后當老師,過了十天半個月又提出要做科學家,后來又改變主意想成為歌唱家。他的父親是一個面包師,對音樂情有獨鐘。在發現兒子具有一定的音樂天賦后,十分高興,熱情地鼓勵他刻苦訓練,把基本功打扎實。看到兒子有許多的愛好和目標,老帕瓦羅蒂語重心長地說:“孩子,如果你想同時坐兩張椅子,就會因坐不穩而掉到兩張椅子之間的地上。在人生的道路上,你應該選定一張椅子。”
在父親的幫助下,帕瓦羅蒂選擇了唱歌。經過不懈的努力,他有所進步。第一次登臺演出,雖然沒有演出報酬,但他卻樂此不疲。后來,父親把他介紹到“羅西尼”合唱團,隨團到各地舉行音樂會。帕瓦羅蒂還經常在免費音樂會上演唱,希望能引起人們的注意。但過了很長的時間,他仍然默默無聞,而且還得了聲帶小結的疾病。在一場音樂會上,他好似掐脖子的嗓音引來了全場聽眾的喝倒彩,結果被狼狽不堪地轟下了臺。帕瓦羅蒂極度悲觀,差點打算放棄唱歌這個職業。
后來帕瓦羅蒂經過認真思考,調整了心態,打算再參加一場歌劇比賽。這場比賽非同尋常,對獲勝者的獎勵是為他們提供一個在真正的劇院里演唱歌劇的機會,這無疑可以改變一個青年歌手的命運。帕瓦羅蒂開始勤學苦練,奮力拼搏,終于被選中。他于1961年4月29日在意大利雷吉埃米利亞市劇院成功地演唱著名歌劇《波希米亞人》,使在大城市的歌劇院里一展歌喉的美夢成真。“這是我首次演唱歌劇。” 帕瓦羅蒂回憶道,“當時我非常害怕,怕指揮,怕觀眾。”帕瓦洛蒂沒有滿足,決心使自己的歌唱事業“更上一層樓”。為此,他遠離喧鬧的都市,告別熟悉的舞臺,回到偏僻的家鄉摩德納鎮“充電”:努力發覺身上的不足之處,嘗試著用一些不同的發音方法來加以彌補和提高。
一天晚上,已經夜深人靜了,帕瓦羅蒂正準備上床就寢。這時候,突然從隔壁鄰居家里傳來了嬰兒洪亮的哭鬧聲。那嬰兒十分來勁,接連不斷地哭了好幾個小時。帕瓦羅蒂一點也不煩躁,而是靜下心來,像欣賞美妙音樂似地聆聽著嬰兒的哭聲。他情不自禁地認真比較起來:自己平常引吭高歌,唱1個小時就沒有力氣了;可這個小家伙在哭鬧了這么長的時間之后還中氣十足,聲音一點也沒有變嘶啞,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帕瓦羅蒂邊聽邊揣摩,發現原來嬰兒哭起來與眾不同,很有特點。該嬰兒不僅僅是用丹田發聲,而且還會在快破聲時能夠把聲音又拉回來,這樣不但確保了聲音長久不間斷而且響亮有力量。
從那以后,勇于嘗試的帕瓦羅蒂便開始向嬰兒學習,決心掌握其發聲的功夫。沒過多久,就抓住了其中的竅門。由于卓有成效地改善了自己的發聲方法,演唱技巧日臻完善。
在一次國際音樂比賽中,帕瓦羅蒂在歌劇《藝術家生涯》中成功地扮演了魯道夫而一舉成名。1972年,奇跡終于出現在帕瓦羅蒂身上。他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與薩瑟蘭合作演唱19世紀意大利作曲家多尼采蒂的歌劇《軍中女郎》,在唱到其中被稱之為男高音禁區的《啊,多么快樂的一天》一段詠嘆調時,竟然連續唱出9個帶有胸腔共鳴的“高音C”,創下了男高音演唱的世界之最,震驚了國際樂壇。歌劇《軍中女郎》自從1840年問世以來,幾乎還沒有一個男高音用原調完整地演唱過。即便有人偶爾演唱,不是擠壓而出,就是把音調降下來。然而帕瓦羅蒂卻以原調音高不折不扣地演唱出9個精彩輝煌的“高音C”,成為世界歌劇演唱史上的一大奇觀,從此 “高音C之王”成了帕瓦羅蒂的“代名詞”。
每當與年輕的歌手們談起自己的唱歌生涯時,帕瓦羅蒂講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請你選定一張椅子。”
要“選定一張椅子”,關鍵在于這張“椅子”是否最適合自己。帕瓦羅蒂從小就聲帶好、音域寬、樂感強,父親和老師都認準他是唱歌的料。他曾經自述道:“我生下來哭聲就很響亮,醫生當時對我母親說:‘夫人,這個孩子有男高音的嗓子’。我三四歲的時候就很會唱歌了。”他沿著這條路走下去,成功的把握性就越大。“椅子”選定之后,還得靠堅定不移的決心去坐穩坐好。帕瓦羅蒂的最可貴之處,就是為實現自己的目標,不停地奮斗。
人生不能沒有夢想,從一定意義上來說,人生的輝煌乃至整個世界都是夢想創造出來的。夢想是什么?夢想是引爆生命潛能的導火索,是激發生命激情的催化劑。有了夢想,生命就會有活力和有生機,生活才有意義;有了夢想,人才會精神煥發,產生出鋼鐵般的堅強意志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從而為實現目標而執著追求;有了夢想,人生就有了目標,有了追求,有了信心,有了專心致志和鍥而不舍的原動力。夢想決定我們的生活,有什么樣的夢想,就有什么樣的生活。
一位名人曾經說過:播下一種心態,收獲一種思想;播下一種思想,收獲一種行為;播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這番話辯證地解釋了“心態決定命運”這樣一個道理。正因為帕瓦羅蒂擁有熱情的心態,才使得命運瑰麗多彩。的確,心態是真正的主人,你的心態決定了誰是坐騎,誰是騎師。積極的心態使你充滿力量,去獲得財富、成功、幸福和健康,攀登到人生的頂峰;而消極的心態則把一切讓你的生活有意義的東西剝奪得一干二凈,在人生的整個航程中處于“暈船”的狀態,對將來總感到失望。
事實上,人和人之間的差別不過是那么一點點,然而這細微的差別卻有著極大的不同。小小的差別體現在思維方式上,極大的不同之處在于所采取的思維方式究竟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在失敗者中,十個有九個其實是自己放棄了成功的希望,并不是被打敗的。他們的人生被過去的種種失敗和疑慮所引導和支配,預期得到的是最糟糕的東西,而且確實會得到。成功者正相反,充滿樂觀的精神和積極的思考。在帕瓦羅蒂看來,生活處處有磨難,關鍵在于自己的心理是否承受得起。失敗是暫時走了彎路,而并非走進了死胡同。正因為這樣看待失敗,所以他能夠戰勝自我,超越自我,走向人生的輝煌,成為“高音C之王”。
“一個人如果缺乏熱情,那是不可能有所建樹的。”作家拉爾夫·愛默生說,“熱情像漿糊一樣,可讓你在艱難困苦的場合里緊緊地粘在里面,堅持到底。它是在別人說你‘不行’時,發自內心的有力聲音—— ‘我行’。”只有保持樂觀,才能夠迸發出熱情。一般來說,任何人都會有熱情,所不同的在于,有的人只有30分鐘的熱情,有的人可以保持30天熱情,而一個成功者卻能讓熱情持續30年直至終身。熱情是一種巨大的力量,從心靈內部迸發而出。它驅動我們奔向光明的前程,激勵我們將沉睡的潛能喚醒,發揮出無窮的才干和活力。
要想成就一番事業,離不開熱情這個原動力。它能使人具有鋼鐵的意志和頑強的毅力,這兩點正是成功者必備的個性心理品質,對于保持成功心理和繼續創新活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正因為如此,帕瓦羅蒂在困難面前才能百折不回,笑迎挫折和失敗,最終到達成功的彼岸。勤勞是一個人進步的階梯,堅韌是成功的鞭策器,智慧是前進的導航器。當一個人擁有了勤勞、堅韌的品質和智慧的頭腦,還有什么奇跡不可以創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