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成語叫“巧舌如簧”,其意是指舌頭靈巧得像樂器中的簧片一樣,形容人能說會道,花言巧語。
小小的一個舌頭,只有10厘米長、60克重,但其內部結構卻令人瞠目驚嘆。舌內肌的4塊肌肉分別各自收縮或組合收縮,可使舌頭伸長縮短,變窄或變薄。再加上3對舌外肌,使舌頭可向前伸出嘴外,可后縮,將食物有力地推入食道。人有了動態萬千的舌頭,才能準確發音講話、唱歌、吹口哨。只要稍加訓練,舌還能發出巧妙的彈音,唱地道的俄羅斯、意大利民歌。
一日三餐中,靈巧的舌頭幫助攪拌、吞咽食物。舌頭很柔軟,牙齒卻很堅硬。俗話說舌頭碰牙齒,就像雞蛋碰石頭。其實,舌頭不僅靈活而且與牙齒配合協調。當我們不停地用牙齒咀嚼食物之時,舌頭能在那一瞬間機靈地掃過上下牙齒之間,當牙用力咬合時,舌頭早已躲閃開,安全地回位于口腔之內,牙齒與舌頭,配合得是如此絕妙。
巧舌不僅是一個機械樣的肌肉團,有了它,人才有味覺,才有滋有味。
味覺生理學
在舌頭表面有一層薄薄的黏膜層,它賦于了人甜、酸、苦、咸、辛等各種味覺和千變萬化的復合味,這種味覺屬于化學味覺,也稱為狹義的味覺。
現在請讀者拿出一面鏡子,伸出自己的舌頭來仔細地觀察一下。
舌質是粉紅色的,整個舌背并不光滑,無數的絲狀乳頭使舌表面呈現紅絲絨一樣的質感。你仔細看會發現在這絲絨底子上,散布有紅色星星點點像小蘑菇似的菌狀乳頭。舌的兩側則有葉狀乳頭。如果你使勁把舌頭往外伸,往舌根方向看,會發現有一排7~11個比較大的輪廓乳頭。除了絲狀乳頭之外,其余3種乳頭上皮中都會有味覺感受器——味蕾。
味蕾真是名副其實,在顯微鏡下有點像玫瑰花蕾。味蕾不僅分布在舌上,還分布在軟、硬腭以及口腔和咽喉的區域。
舌頭各部分的味蕾有著不同的分工,舌尖嘗咸味,中間嘗甜味,舌根部嘗苦味,舌邊嘗酸味。這四種基本味覺,就好比紅、藍、黃三原色能調成上千種色彩一樣,基本味也能調成幾千種味覺。
從味覺對不同滋味物質的感受能力來看,人們對苦味物質最敏感,咸味要2%的食鹽含量才能感覺到,甜味物質以蔗糖為例,要在溶液中達到5%才會被感知。但是,固體的干燥物質不能直接引起味覺,必須先溶解于唾液,然后才能刺激味蕾的味毛,引起神經興奮,沿著味覺神經經腦干直傳大腦皮質,使人產生相應的味覺。
味覺心理學
對沒有滋味的菜肴,人會感到食之無味,令人生厭;而味道鮮美的菜肴,會使人滿口生津,余味無窮。事實上,在我們接觸美食的過程中,幾乎發動了所有感覺器官,如視、嗅、味、觸等。視覺是鑒別食物的前提,也是啟動食欲的扳機,良好的色澤調配的菜肴會誘人垂涎欲滴。
性別不同,對味的分辨力也有一定差異。一般而言,女子分辨味的能力,除咸味之外都勝過男子,但廚師卻又大多為男子。人處在饑餓狀態時,對百味都敏感;飽食后,則對百味皆遲鈍。
重體力勞動者,味感較重,輕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則相反。生病時味感略有減退,婦女懷孕期間味感也會發生改變,通常嗜酸。
溫度引起味覺感受的改變較明顯。最能刺激味覺的溫度為10~40℃,其中以30℃左右時味覺最靈敏。隨著溫度的升高或降低,味感都會減弱。
超濃度的滋味會發生變異,因而有“咸得發苦”、“甜得發膩”、“鮮得發澀”等說法。
同一味道的東西混合,一般來講味道會變強;不同味道的東西混合,味覺的強度則多互相抵消。所以吃了鹽之后再吃糖就會感到甜味增強了,而吃了鹽之后再喝醋,酸味則會減弱。
在心境效應下,人們甚至會有意無意地把品味菜肴看作愉快心境的組成部分。喜慶的筵席,親友的相聚,久別重逢的小酌,佳節良辰的歡飲,以及在愉快旅途上的進餐,都會由于心情的舒暢,使菜肴變得特別美味。
相反,人在情緒低落時,縱有山珍海味,美酒佳肴,也會由于精神因素而影響味覺的感受程度,甚至食而不知其味。因而,創造一個良好的心境條件,有益于人體的消化和吸收。
從味覺減退到味覺喪失
當人體患有某些疾病或舌神經、舌黏膜遇到較強的物理性刺激時,會干擾味蕾的味覺功能,使味蕾感受偏差而失靈。于是,就會使人食而不得其味,出現味覺障礙,味覺的靈敏度降低甚至喪失。
● 味覺遲鈍
味道的感受能力減弱,通常是由兩種情況引起的:一是老年人出現味蕾退化、味覺功能減弱,這是衰老的表現;二是口腔衛生不良或吃過多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酸味食物;或煙酒成癮,使味蕾萎縮,導致味覺遲鈍。
● 味覺減退
偏食、挑食,經常在外就餐、食入含過多食品添加劑的食物,會加速鋅的流失,導致味蕾細胞受損,引起味覺減退。
缺鋅時味蕾細胞更新速度減慢,味覺的敏銳度下降。歐美男性每天鋅的攝入量為15毫克,女性為12毫克;中國人平均每天鋅的攝入量僅為9毫克。含鋅最多的食物是牡蠣,常吃小魚、綠茶、可可、芝麻、杏仁、海藻、黑米、蛋黃、動物肝臟等也能補鋅。
長期服用某些抗高血壓藥物可使味覺和嗅覺改變。只需更換藥物就能更好地品嘗美味。
● 味覺障礙
其一,由物理或化學因素所致的神經損傷,如口腔手術、面神經癱瘓、面部放射線治療所致;其二,由急性感染和高熱性疾病引起的舌炎,使舌黏膜味蕾損傷,導致味覺明顯減退甚至完全喪失。
你的味覺健康嗎?
人如果在進食時產生異味感,或者不進食時口腔內也覺得有異常味道,這常常提示你可能得了某種疾病,應引起關注。
● 口中發苦:如果感受口中發苦,可能是肝膽出了問題。
西醫認為,口苦是肝膽急性炎癥的表現,患急性肝炎、急性膽囊炎時,膽汁會代謝異常。由于膽汁味苦,所以不吃東西也會有發苦的感覺。
口苦還可見于癌癥。這與病人舌部血液循環障礙和唾液內成分改變有關。但老年人的味覺與年輕人不同,所以老年人不要嘴里一發苦發酸,就疑心得了癌癥。
● 口中發甜:也稱“口甜”。其一,可能是消化系統功能紊亂。各種消化酶分泌異常,尤其是唾液中的淀粉酶含量增高,把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而感覺口甜。
中醫認為,口甜多為脾胃功能失常所致,分為脾胃熱蒸口甜和脾胃氣陰兩虛口甜,應當加以區別。前者多因過食辛辣厚味之品,滋生內熱或外感邪熱蘊積于脾胃所致,表現為口甜而渴;后者多由年老或久病傷及脾胃,導致氣陰兩傷、虛熱內生、脾津受灼所致,表現為口甜口干而飲水不多。
其二,可能是糖尿病的征兆。血糖增高,唾液內糖分亦增高,所以覺得口中發甜。
● 口中發咸:如果感覺口中有咸味,猶如口中含鹽粒,多見于慢性咽喉炎、慢性腎炎、神經官能癥或口腔潰瘍。中醫認為“腎之味為咸”,可能是腎虛的表現。
● 口中發酸:感覺口酸,可能是胃炎或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征兆。胃酸分泌較多會感覺口酸,口酸以脾虛肝旺者居多。
● 口中發澀:感覺口澀,可能是患有神經官能癥或因通宵不眠。往往因唾液腺分泌減少,舌觸覺感受異常所致。有些惡性腫瘤晚期的患者,多有味覺苦澀。
● 口中發辣:口中有辛辣味或麻辣感,可能是高血壓、更年期綜合征及長期低熱者。辣味是咸味、熱覺及痛覺的綜合感覺,口辣的患者舌溫往往偏高。中醫認為,口辣多為肺熱壅盛或肝火偏旺所致,常伴有咳嗽、咳痰黃稠、舌苔黃膩等現象。
● 口淡:指口中乏味、發淡。多見于炎癥的初期或消退期,而以腸炎、痢疾以及其他消化系統疾病為多見,還見于大手術后的恢復階段。
口淡無味、味覺減弱甚至消失,還是癌癥的特征之一。特別是中老年人發生原因不明的味覺突然減弱或消失時,要高度警惕癌癥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