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香格里拉——意即世外桃源。
幾年前,當我第一次聽到這美麗動聽而又陌生遙遠的名字時,一顆心便整個地被它所俘獲了!我承認,自己此次的云南之行,很大程度上正是沖著它而去的。
應該是半個世紀前吧,那位叫詹姆斯·希爾頓的英國作家,在他的長篇小說《失去的地平線》中,首次描繪了一個遠在東方群山峻嶺之中的永恒和平寧靜之地“香格里拉”。但香格里拉究竟在哪里,它意味著什么,卻一直是個未解之謎。這個巨大的懸念,一直跟隨著人類。后來,經過無數專家、學者的多方考察和踏勘,終于證實“香格里拉”就在中國云南的迪慶藏族自治州時,世人無不為之震驚!
一部英國人寫的長篇小說,就這樣與迪慶的這片土地,這段歷史,這種文化,與曾經馬鈴丁當、蹄聲噠噠的“茶馬古道”聯結在了一起。
世上萬物皆緣生。這,可說是一份不可闡釋的深緣吧?
二
盡管我對香格里拉夢想了許久,也曾在暗下做過多種迷戀的猜測,可它在我的心目中,仍空洞得就像一片飄蕩在空中的云,我對它真的是一無所知。
那天早晨,當我們從麗江乘車,沿著越來越高的海拔向香格里拉走近的時候,我忽然有一種要去赴一次等待已久的約會的感覺。初時,天灰蒙蒙的,讓人擔心雨隨時都會來臨,但漸漸地,太陽出來了,皚皚的雪山被照得熠熠閃光,給人一種奇幻的很不真實的感覺。路兩邊分披著葉片的樹枝共同傾力搭起一條無始無終的黃綠色的通道,車從中間穿行,就有一種很詩意很溫熱的情調。
梅里雪山,哈巴雪山,玉龍雪山以及那些叫不出名字的雪山,離我們是那樣近,云就在頭頂,仿佛伸手可以撫摸。金沙江上游的水面上,整個成了一片云霧繚繞的海!隨著車的盤旋,雪山和云一會兒跑在這邊,一會兒又倏忽跳向了那邊,引得一車人大聲驚呼,一時間,我覺得是那樣美好,那樣快樂,不僅忍不住小聲哼唱了起來,還背了一首早年寫的舊詩給自己聽。面對藍得如此純凈的天,白得一塵不染的云,黃得讓人驚心的樹葉,亮閃閃的雪山,還有天邊一輪靜然懸掛的又圓又大的明月,我是那么驚喜激動,深覺做為一個人還是很幸福的。車就那樣向前走著,每一個角度都是一幅優美的畫兒,這時候,我真的是什么煩惱也沒有了,人生的憂樂全部不去在意它了。當然,此刻,我必須老實承認,我的心里仍在想著一個人,想起這人的時候,我的心頭立刻就走過大愛無痕、至愛無邊的字眼。
這種心情,也只有在香格里拉才會有的吧?
三
因為有了虎跳峽,才使香格里拉更加香格里拉。
位于香格里拉縣境東南部的虎跳峽,橫穿哈巴雪山與玉龍雪山之間,是萬里長江第一大峽谷,也是世界著名的四大峽谷之一。置身江邊,但見兩側險峰聳天,江面奇窄,一塊巨石兀立江心,相傳猛虎曾憑此石一躍過峽,故而得名。江水從巨石兩側擁擠撲跌而下,浪卷飛雪,驚濤裂岸,聲震峽谷,令人望之驚心動魄。
除此,虎跳峽還有許多美麗的傳說,這些傳說當然都與愛情有關。千百年來,愛不僅可以化腐朽為神奇,也可以使神奇成為腐朽啊。但這誕生在香格里拉水邊的愛,應該與尋常的那些愛有所不同吧?至少,與尋常的愛相比,它應該是相愛莫問人間事的,是生命化的產物。
方才臨江面壁,轉瞬曲徑通幽,漫步在木階棧道上,望著道兩邊做小買賣的那些生意人,我的心頭忽然涌起濃重的感傷,為什么會這樣?連我自己也說不清,人在某個時候所特有的情緒是沒有理由的。
即便是一棵孤立無援的樹,也要繼續生長啊!走過一級級向上的臺階,我在心里不停地給自己鼓勁兒,并一次次反復地提醒著自己,這是置身在香格里拉,是香格里拉擊中了我內心最薄弱的部位,當我從這里再走出去的時候,一定與原來的那個我很不相同了。
謝謝!我說。聲音哽咽中,默然涌流的淚水使得天地一片迷蒙。
四
積達木草原以它的憂郁和遼闊展現了香格里拉夢幻般的妙美。
日之所及,滿眼都是草叢,是那種褪去了綠,褪去了紅,褪去了藍,褪去了紫,只剩下無邊的青黃、焦黃和枯黃的一望無際的草啊。這些草從眼前一直綿延到天邊,如同大海,靜流水深。
世界如在原初,這久違了的闊大的美麗。
牧人。牛。羊。馬。
若不是偶爾的來往汽車的響動,若不是游人自己的說話聲,這兒似乎永遠都安謐著。即使有游人騎馬在草原中奔跑,也是沒有任何聲息的。所有的聲音,色彩,都被草原給吸附了,這種厚厚的寂靜似平要將人整個地化失。來到這兒,再也沒有什么想不開的人和事情,而什么是“開”呢?最人的“開”,就是“空”吧?如這空空蕩蕩廣袤無邊的草原……
身旁站著長得十分清秀的藏族卓瑪黃向群,她初中畢業,因家庭貧窮無法再繼續讀書,就自學考取了導游,她獨自在縣城租房居住,每年也只能回一至兩次她那個幾百里外的家。她不僅歌唱得好聽,普通話也講得相當不錯。
我深知一個弱女子獨立遠征的不易,那不僅需要非凡的毅力和心志,更需要永無止息的奮斗意識。尤其是在得知她的手機剛剛不慎掉落到出租車上之后,我萌生了很想給她以幫助的念頭,但望著她那堅毅的嘴角,從容的神情,我幾次都欲言又止,我怕因自己的好心會傷了她的自尊,要知道,這遠比丟失手機更讓她難受。
黃向群,她像積達木草原一樣,需要我們用生命去細細地體味。
五
在我看來,普達措國家森林公園,是香格里拉最美的地方。
在這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上,不僅生長著大片的原始森林,每棵樹都有幾千年的歷史;還有海拔最高的湖——碧塔海。
湖水很清,清得發藍,乘船湖上,有一種強烈的一去永不要再復返的愿望,不管將自己載向何處。湖周圍的山坡上生長有繁茂的野櫟樹林,樹頂的葉子全是嫩黃色,幾似冬日里滿山剛開放的花朵。
你好。我向遠山,向花朵們,向湖水深深問候并致意。船行是無聲的,坐在船里的人更是無聲的,整個世界分明都沉默了。
風景即情緒。這時,我心念一動,忽就想起了卡米耶·柯羅,這位印象派出現之前法國最杰出的風景畫家之一。他一生躬行面對自然,對景寫生。柯羅終生未娶,他說:大自然是我惟一的情人,我一生只對她忠誠,永不變心。《孟特楓丹的回憶》是柯羅風景畫中最感人的一幅,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黎明時分的湖畔,有淡淡的白霧在飄蕩,空氣濕潤而清朗,清閑的林地與湖面的水氣,給人一種溫暖濕潤的感覺。一棵巨大而秀美的樹,與另一棵干枯的樹遙相呼應,兩棵樹朝同一個方向傾斜著,仿佛相互之間正有所牽掛。透過傾斜的樹干,可以看到清澈的湖面、起伏的山巒和叢林的影子……那種淡淡的、帶點感傷似的詩意的美,傳達著一些難以言傳的憂傷情緒。他的畫沒有強烈對比的色塊或蒼勁峭拔的筆觸,他喜歡柔和、幽雅的銀灰色或橄欖色、褐色的調子,這類色彩具有寧靜感。
寧靜,這是多么美好的一種至境啊。
這種時候,我固執地認為,柯羅的畫與眼前香格里拉的物景有著某種奇妙的關聯——它們是小受時空限制的。
六
山幽情悠物華空靈,湖凈心靜佛意天成。
湖的盡頭,是一大片草甸,那些草同樣都黃了,黃得令人驚心!這就像一位老婦,雖然她老了,但卻仍可以從那布滿皺紋的面龐上讀出滄桑歷遍的那種美麗。走在琥珀色的木板鋪出的小徑上,思念是那樣不可遏制地折磨著我。真想千里外的那串足音能在此刻與自己同行,同行在這風像水一樣流動著的草原。今生今世會有這種可能嗎?上蒼不語,我聽見自己的心在說:愛一種太美的東西但不能得到,對自己是一種莫大的殘忍,一種巨大的傷害。
面對香格里拉,我想到了這樣一些字眼:和諧,寧靜,淳樸,安謐,自由,凄清,孤寞,岑寂,平和,從容,神秘,奇異,圣潔,純凈……甚至還想到了精神戀愛,一種超越物質的柏拉圖式的靈魂對話。
可我不能不沮喪,即使我想得再多,也難以包容一個偌大的香格里拉,說到底,對香格里拉深邃博大的內蘊,我又能領悟多少呢?
有時我正在走著,會突然恍惚起來,前邊不遠處似有一襲袈裟,芒鞋破缽,一位既像李叔同又像是蘇曼殊的僧人在匆忙奔走,他要到哪里去呢?是在為我帶路嗎?待我再定睛細看,卻又四顧茫然,只剩下如我一樣的游人和空空的山谷。
許多時候,我不知道自己要到何處去,更弄不清是在現實還是夢中。
這也許正是人置身在香格里拉才特有的感覺吧?它淡化著具體的時空,既參天地,又見本心,目光清虛,物我兩忘……
七
這就是那個令我心儀已久的香格里拉嗎?是讓我魂牽夢繞的那片真正意義上的世外桃源嗎?是……我被自己的追問嚇了一跳,也因之而清醒了許多。
毫無疑問,香格里拉是一片充滿神奇與圣潔,卻至今有些荒寂的土地。
然而,勿庸置疑,它又是一片不斷被人類開掘,被現代文明所侵擾的地方。
公路早已開通,汽車鳴叫著每天載來一撥又一撥的游人,亙古的岑寂被擁進來的喧鬧聲打破,生活垃圾遍地都是,在藏民居住區,五歲的小扎西竟用一口流利的漢語與我們對話……而且,來此觀光的人只能會越來越多,也越來越熱鬧,現代文明已將這兒浸染得再也不是本質意義上的世外桃源了。
其實,用不著擔心,說白了,香格里拉只不過是一個符號,一種虛幻的想望而已,現實生活中,哪有什么真正意義上的世外桃源啊。
特別是像我這樣一個匆匆的旅人,一次短暫的潦草探訪,又能對它有多少了解?
但香格里拉畢竟給了我美感,在它的懷抱里,我不僅重又體味到回憶的傷感和懷念的甜蜜,還心境虛靜,使沉重的肉身得以有了一次真正的放松。這就足夠,足以令我滿意,難道我還需要別的什么嗎?
飛舞的花朵
一
十年前的那次昆明之旅,我對未能成行大理的蝴蝶泉一直耿耿于心。及至今日,踏著冬霜染紅的葉片,當我一步步真的走向蝴蝶泉時,卻不免暗下里有些猶豫:就這樣相見了嗎?歷經了那么久的等待和期盼?我很清楚,此刻的自己絕非僅僅只是激動,還有一些不安,一些隱隱的毫無來由的擔心,一些,怎么說呢?對自己的懷疑和不自信!如一個心儀已久的人,當他或她真的就要到來時,激跳的內心除了對之做著各種癡迷的夢想外,總還有那么一點忐忑,一點懼怯,一點對自己兩手空空的不好意思,甚至會突然產生也許不見、就這樣一直保存在想望中會更好的念頭兒。
可我既然已經來了,既然它讓我牽念了那么久,我還是打消了種種顧慮,不顧一切地向它走近,我這樣做,當然有我的理由。
蝴蝶泉,在心里反復默念著這三個字,使得這個冬日的下午立時就有了溫暖,有了親切。
二
走進用玻璃暖房建造的“蝴蝶大世界”,我立刻有一種從寒風吹徹的冬季一下子回到惠風融融的春日的強烈感覺。
金玫蝶,霸王蝶,千鐘蝶,紫斑蝶,綠鳳蝶,歡樂女神蝶……站在這里,立刻便被一百多種各色各樣大大小小的蝴蝶們所擁圍!恍惚中,仿佛自己是置身在墨西哥的夫蝴蝶谷。這些空中飛舞的花朵使我分明聽到了花兒飲露的聲音,那么的清脆而有序。從俗世中來,到靈魂里去。我不知道這是自己的聲音還是蝴蝶的低語?一時間,白居易、裴說、陸游、林逋、律然、李賀、劉禹錫、黃巢、暢慎等詩人詠蝶的名句一一在腦海里涌動,思緒奔流中,仿佛我與眼前的這些蝴蝶們早就有了一種神遇,而不是今日的目視了。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時有蝶飛來”是生態的一種大美。面對這五顏六色美的精靈,這空中飄飛的絢麗花朵,我承認,自己為蝴蝶,曾生過一場重病的愛情,當至深的相思被緘默,就變成了曠日持久的疼。
三
多么美麗的炮仗花藤啊!
像身旁這眾多的蝴蝶一樣,如此紛披著稠密的綠葉盛開著一串串紅花的藤蘿,真的就是一個個垂掛的炮仗,讓人望之極有想法。而蝴蝶,就悠然自得地棲落在這些炮仗花藤上。它們時而以優美的舞姿翩然翻飛,時而又像是有什么心事似的,貼在藤花上一動不動靜靜地想著什么。
令我感到驚訝不已的是一種枯葉蝶,它的樣子真的酷似一片紋脈清晰的枯黃色樹葉,若不細看,誰也不會將其當作蝴蝶,可當它張開雙翅飛動時,我便禁不住驚呼,原來竟是如此的高貴而美麗。
這種蝶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啊。同伴很感慨。
它們不愿炫耀,喜歡低調著自己,以質樸示人,以此傳遞出一種精神,溫慰著人類受傷的心靈。我說。
望著枯葉蝶,我想了很多:生命,人生,創作,情感……很多時候,愈是抵達一種至境,才愈會顯得無聲無息吧?
枯葉蝶,也許它們自身早已是既無喜,亦無悲,只是一種存在了。
四
一只巴掌樣大的藍蝴蝶一直跟隨著我,是有什么話想對我說嗎?我不能不為它那純凈的寶藍色而驚然贊嘆,這種藍總讓人覺得很有些靈異。心猛地緊跳了一下,我早已忘記了時間,深覺這只蝴蝶就是莊生夢蝶的那只。也許,它一直在時光里飛了那么久,正是為了等待我今日的到來吧?我被自己的妄想嚇出了一身虛汗,怎么就這樣無知這樣不知天高地厚呢?這只蝴蝶,在我看來,它是那樣高潔而非同尋常,要知道,庸淺而渺小的自己是無論如何不敢也不能夠與這樣的生命相提并論的。
但我認定,它和我之間有緣,不然,它怎么就獨獨跟了我這么久呢?我向它伸出右手,它便很意會地飛落在了我的掌心,我輕輕地托舉著它,如托舉著一則不可闡釋的寓言。我無語,它也無聲,我們就這樣沉默著,沉默是最好的交流方式,就像樹木和花朵一樣,面對風,只剩下了無邊無際的寧靜。
做一只蝴蝶真好。我將掌心里的這只蝴蝶小心地放在一朵正在盛開的花兒上,自言自語地說。
可蝴蝶的生命是很短暫的,它們未有一只能夠過歲。同伴聽見了我的話,不無感嘆。
在這兒,每天都有數以萬計的蝴蝶在繁衍啊。我的意思很明白,自然界的蝴蝶不會絕跡,只要有蝴蝶,就要堅信春天,土地,空氣,河流及陽光的力量。
那又怎樣?興許在蝴蝶看來,還很羨慕我們人類呢。這位同伴說罷,追逐著一對據說是梁祝化的蝴蝶遠去了,空留下一個茫然發呆的我。
那就好好做人吧。我像是說給自己,又像是說給那只被我放飛的藍蝴蝶。我相信藍蝴蝶一定聽懂了我的話語,不然,它怎么會突然扇動起迷人的翅翼呢?
五
一眼清泉,靜靜地望著日月,歲歲年年,年年歲歲……每至春夏時,無數的蝴蝶會在泉的上空飛舞,飛累了,就棲落在泉邊的一棵大合歡樹上,蝴蝶泉便因之而得名,而那棵合歡樹,也被稱作蝴蝶樹了。
聽說,這泉里的水好像是有定數似的,無論冬夏,不多也不少,永遠都保持在一定的水位上。這情形也和蝴蝶有著某種神秘而奇妙的關聯嗎?
還有這棵合歡樹,它看上去是那么滄桑而繁茂,為什么正好是五個分枝呢?五又暗示了什么?看得久了,它可不就是一只向上的手嗎?這只手在空中伸展著,是要抓取什么?還是要接應什么?風中,樹枝的顫動,伴以沙沙的磨擦聲,它很有節奏地搖蕩著,我分明感到有什么東西在滑落,飛濺。
蝴蝶是吉祥幸福美滿的象征,在這泉邊默默地許個愿吧,會很靈驗的。導游在一旁提示著我們。
我走上前,面對蝴蝶泉和蝴蝶樹,雙手合十,閉目垂手,內心里將那個久有的愿望默誦了一遍又一遍,希望它今生果然能夠好夢成真。盡管我知道這只不過是一種幻想,一種善良的自欺,一種,怎么說呢?從一開始就注定了沒有任何可能性的空無,可我仍舊需要,仍舊那么當真,人在許多時候就這樣,哪怕是一種虛妄的美呢,也比什么念想都沒有要好。
目光突然一亮,我無意中看到在蝴蝶樹的西北枝上有一個青灰色的鳥窩,它孤零零的,卻又給人以溫馨和安謐。像一個思想者,守護這蝴蝶之泉。
六
蝴蝶泉前的石壁上,共雕有五個龍頭,每個龍嘴里吐出來的水流,可用來洗手。相傳,每個人對每一道水都可洗三次,一為財運,二為官運,三為桃花運。
雖然,這只是一個傳說,雖然,也沒人真的肯相信用這水洗了后果真就會如愿以償,但大家還是樂此不疲地爭相上前不僅洗了手,還洗了臉。
天是冷的,水是涼的,腳下踩的石頭是濕滑的,可我們一行人還是哈哈笑著一一都很認真地洗了,只不過有的洗了一次,有的洗兩次,更多的人是三次都洗。
看來,想交桃花運的人還真不少呢。我笑說。
是啊,人這一輩子如果連一次桃花運也沒有交過,那活得多沒勁兒啊!我很吃驚,一位平時看上去那么忠厚老實的兄長竟然也說出了這樣的笑話。看來,旅游真好,也只有在這種特殊的氛圍中,人才能得以充分的輕松和放開啊。
我也和大伙兒一起洗了,雖然我壓根就不相信這種說法,如若果真都是這樣應驗的話,那世界不早就亂了套了嗎?此刻,我除了覺得洗著好玩外,還因為想起了一副對聯:世上忙忙碌碌松下何妨息息片刻,人間熙熙攘攘泉邊亦請洗洗塵心。
洗洗塵心真好,讓煩惱暫時撤離,讓自己凡俗的肉身變成一枚透明的琥珀,彌散著淡淡的芬芳。這時刻,我分明感到了松濤盈耳,雨霧撲面,遍體生爽,至樂無如……
七
離開蝴蝶泉的時候,我明顯感覺有一種將俗世雜亂放下后的輕松和愉悅,這才是真正的不虛此行吧?
擅畫者留白,擅樂者稀聲,養心者留空……
美國作家梭羅曾說:一個人越是有許多事能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
放下,是一種至境。放下,其樂何如!
我的淚水開始洶涌地奔瀉,這當然和慣常的憂傷無關,是那種來自生命深處的淋漓和暢快。這時候,無論是對生活還是對塵世萬物,我都充滿了耐心和善意,充滿了一腔的感恩。一些思念,一些希望,一些幻想,也都隨著蝴蝶一起侵入我的內心,把我的心情染綠。嘩嘩的淚水中,那些蝴蝶,不,那令人目醉神迷的飛舞的花朵,已密密地布滿了整個天空……
麗江古城一瞥
一
天藍藍的,云悠悠的,風輕輕的,人閑閑的……
小橋,深巷,石徑,清流,白墻灰瓦的房屋……
這兒既有江南水鄉的情韻,又明顯有所不同:這兒的街巷縱橫交織,密如蛛網,一不小心,人就會像一粒草籽掉到風中一樣,迷失得再也走不出來。
這就是麗江占城,無論是行走在新義街還是漫步在束河古鎮,都使我有一種亦真亦幻、如夢似醒的感覺。有不少時候,我會悄然站下來,努力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讓此時此地的意識更強化一些,當我明白自己只不過是一個匆匆的路人時,我很無奈地笑了:麗江古城難道能是輕易就可讀懂的嗎?這樣想過之后,我便輕松了許多,便覺得自己只是隨便走走,而這種走是沒有任何負累的。
繞街奔流的水是那樣清澈透明,一如碧翠潔凈的玉汁在流淌。這是質量很高的活水,隨時可以飲用,不像其它水鄉的水,一味地混濁,終究少了直接走人到內心的親切。
誰家琴聲響起?這動人的樂音使我的心里充滿了暖意——我知道,此生自己再也不會忘記這座古城了。
五
幽幽的古意浸染著濃烈的現代氣息,“柔軟時光咖啡屋”,“三分之一啤酒店”,“抱琴來音樂廳”……這名字引發了我極大的興趣。街邊門店里出售的那些各種各樣的木雕,銀器,陶瓷制品,不僅令人眼花繚亂,愛不釋手,與別的地方相比,這兒的每一樣物品還都做工精細,更具有藝術性。
在一家木雕店,一位四十歲左右的女老板正在精心雕刻著一件作品。我隨手拿起一尊題為“風雪中”的木雕,她立刻就給我講解起來:你看這位女性,她胸前的圍巾裹了三道,極言了風雪之大,但她的眼睛卻是平視著前方,說明她不畏寒冷,從那兩道溫暖而深入的目光,可以看出她是多么寧靜平和。面對如此的大風雪,如此嚴酷的處境,她不僅敢于直面,還表現出了驚人的從容和溫情,她頭巾上的點點雪片,表明她正在行走,雖然我們不知道她要到哪兒去,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她沒有躲避風雪,而是迎風冒雪堅執地走在路上……
我驚愕地望著這位女老板,望著她手中正創作著的作品:那是一對很抽象的男女,女的正跟男的說著什么,男的沒有耳朵。
他是在用心聽啊。女老板看出了我的疑問,微笑著解釋。
我無語地點了點頭,再次仔細地打量著她,心里一熱,深覺她可不就是“風雪中”的那位女性么?
三
平日里見慣不驚的那些柳樹,一經生長在麗江古城,就顯得分外不尋常,仿佛一下子脫去了塵俗,一棵棵別具倩姿,它們是那樣清麗,那樣靜美,美得令人驚心。
是古城浸潤了它們?還是它們扮靚了古城?
微風中,柔軟的柳枝依依擺動著,紛披的葉片雖已綠中泛黃,卻仍不見脫落,分明是在留戀著什么,抑或竭盡全力地堅守?
此刻,若能與朋友一起,默然挽手在這兒走走,當是再好不過。當然,最好能在柳樹下靜靜地坐一會兒,然后與柳樹合影,讓柳樹為那份長長久久的感情做永恒的見證。
你沒有見過柳樹呀?我的癡氣引來了一位同伴的疑問。
見過的。可這柳樹不是那柳樹,它們不一樣的啊。我滿懷心事地說。
哪兒不一樣?同伴有些奇怪。
哪兒都不一樣呢。我說著,雙手環了一棵柳樹,小聲念出了朋友的名字,立刻就有月照松林,靜影風荷的意境,感懷著生命和愛的主題,我相信一直飄忽不定的某種東西真的就這樣留下來了,一時間,自己便醉倒在這棵柳樹那別樣的氣味里。
毫無疑問,這氣味兒是麗江古城喂養出的特有的體息。
四
久久徘徊在“木府”前,任風掀動著一層層的思緒。這位統治了麗江四百多年的木姓土司王,雖然早已在時光中寂滅,但他的府邸卻依然安在,由此引來無數雙內容不同的目光,成為一處令人注目的風景。
“風詔每來紅日近,鶴書不到白云閑”。厚重的大門緊閉著,我們盡管無法進去,然而這巨幅的對聯還是讓我想了很多。可以想見,這位權傾一方的土司王,內心里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自在和安然,而是他時時處處都表現出對皇帝的耿耿忠心:朝庭每有詔書給他,他就會感到自己被皇帝信任,和皇帝的關系密切,因而心情自然就好,就無比欣悅;如若長時間朝庭沒有詔書給他,他就會忐忑不安,就會在慌恐中自我省檢:該不會是自己哪些地方做錯了事情,惹得皇上不高興,甚至起疑心了吧?那所謂的“白云閑”,其實是一點兒也不閑的啊。
木府在陽光下靜靜地沉默著,提示著時間的意義,讓我意會到麗江古城的力量。
一只小鳥,無聲地飛落在屋角上,使我想到了充滿悲劇感和輝煌感的時間過程。
有所失時想想亦有所得,自會心安;有所得時思思亦有所失,自會淡然。我不知道自己此刻為什么忽然就想起了這樣的話語。
五
走得有些渴了,也有些累了,我們就到街旁的一個茶莊去喝茶。
茶湯尚未入口,我就被為我們表演茶藝的張小姐的美給迷醉了。這位川妹子不僅長得十分清秀,還非常有味兒,她的典雅,大方,溫情,令我深深地喜愛上了。
就為她,這個茶也喝得值了。我心里這樣想著,竟對她脫口道:你怎么長得這么漂亮動人啊,讓你來泡茶確然是再好不過了。我沒說出來的意思是蘇東坡那“從來佳茗似佳人”的詩句,可不就是特為她而寫的么?
謝謝。她邊說邊異常嫻熟地為我們一一介紹著各類茶種:普洱茶,白毫,銀針,金絲紅,綠水青山……再一道道地沖泡了倒給我們喝。有這樣的美人在側,喝茶真的就成為一種很具體的幸福了。可惜朋友不在,這時候要是能與朋友一同共飲該有多好,是真正的古城品茶少一人了。
茶有喝品之分,喝是口渴的需要,品是精神的享受。和尚用茶是禪,道士用茶是智,茶文化是個永遠的話題。從《茶經》、《茶集》、《煮泉圖》可知,文人雅士歷來都對茶有著特殊的嗜好,有一份深深的緣結。相傳,王安石對用什么水泡茶極為講究,一次,他托蘇軾代取一罐三峽中游的水,哪知蘇軾睡著了,到下游時才醒過來,就只好取了一罐下峽的水給他,他用后立即就知道不是中峽的水,因為上峽的水太急,下峽的水太緩,惟有中峽的水用來沏茶才最好。
關于茶有一種很暖人的說法:在泡茶時騰起的霧氣里,只要你心誠,你就能夠看見你最思念的人的影像。無須親證,我相信這是千真萬確的,因為思念在心,那人自然也就時時與自己同在了。
六
我們團隊中的一對年輕夫婦顯然是對麗江古城深深動情了,不然,怎么會相約等到二十年結婚日時哪兒也不去,一定要到這兒來住上一個月,細細領略這種特有的情調兒呢?
不!二十年太長了,十年吧。女的剛說過就后悔了,趕緊又將時間提前了一半兒。
好呀,就按你說的辦。男的笑了笑,很紳士的樣子。
你呢?什么時候再來?他們倆轉而問我。
我一時語塞,不知該怎樣回答才好。我實在想像不出自己以后還能否再到這個地方來?再來的時候會是一種什么情景?畢竟,自己已經老了,有些事情是連想都無法去想的,此刻,我的心就像是一團永無定所的漂泊的云,游走在時間的外面。
一種悵然若失的情緒向我猛然襲來,我仿佛是為了要做某種補償似的,拼命地選取各個角度拍照,連我也吃驚自己竟是那么貪婪,直想把整個麗江古城帶走
連同那個心目中的影子。
我很清楚,為著一種畢生需要翼翼守護著的美好,我必須努力,必須懂得冰中取火才更有力量,這是一種包容萬有的空無,含盡群動的大靜,滾著熱血的淡泊,以及柔韌中的巨大精神張力……
七
當暮色一點點來臨的時候,麗江古城也顯得更加朦朧而神秘了。
心在不舍中忽然走過崇圣寺羅漢堂前的聯句:可是這個可是那個,不能有言不能無言。
也許,以此來概括我此刻對麗江古城的感受才最相宜吧?
做為一個匆匆來去的旅人,我實在是不了解麗江古城,對它真的是說不出更多的什么。但卻有一種隱隱的擔心,當古城被現代文明一點點地淡化著古意,慢慢逝去昔日的容顏,我不能不承認那些曾經讓我們引為驕傲給過我們美好的東西都是易損的,易碎的,易老的,無法守護得住的,當然也是經不起時光剝蝕的,所謂的純粹,到底是難以保存的。
歲月在靜悄悄地改變著一切,沒有誰可以逃逸得了,我們人就更不用說了。
那么,“不言春作苦,常恐負所懷”只不過是我們的一種精神姿態罷了。
面對麗江古城,我想說:無論如何,現在有一個人在愛你,這愛,不需要理由,也不必終生相依。
它仿佛聽懂了,黑暗中在輕輕晃動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