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沉股海一年間,湖南婁底股民文武24萬元的積蓄和借款縮水到不足7000元,而月工資僅有千余元的他痛徹心扉地感到:消息不可靠,基本面不可靠,技術分析不可靠,股市更不可靠……
2007年3月19日,湖南婁底公務員文武殺入股市。到2008年3月13日,文武用拋掉全部股票換回的8000多元買入了800股時代科技,第二天他又毅然割肉,虧損700元。然后,又買下200股重慶啤酒和100股天地源。3月18日,文武再割肉,兩只股票虧了400多元。這次,他以10元的價格買下了700股數源科技,但到收盤時,賬戶里的資產縮水到6914.88元。
就這樣,在一年之中,他將自己的積蓄以及向朋友借來的24萬元變成了6914.88元。
在過去的一年里,文武、方利和水林三個老同學整日湊在一起琢磨股票,戰績也是類似的。方利從17萬虧成了8000元,水林則不但將2007年上半年炒股賺來的20多萬賠光,而且又貼進去30萬。
初涉股海
2007年3月之前,文武和方利從沒炒過股。在省城工作的同學水林2006年率先跳入股海,大賺了一筆。三人曾一起參加了家鄉為修建公路而舉行的募捐活動,水林當場認捐10000元,這在貧困縣近乎天文數字,令文武、方利大吃一驚。
上證綜指還不到3000點時,水林堅稱,股市必將在奧運之前站上6000點。周圍的人也在傳遞著類似的信息,隨便買哪個股都在漲,文武嘗試了一下,發現果真如此。
2007年3月16日,文武瞞著妻子開了戶,往賬戶里打了6000元。19日,他又湊了3800元,憑著這9800元,開始了炒股生涯。
那時文武認為自己是很理智的股民,一直到現在他還這么認為。比如,他相信炒股有四個法寶:一是有內幕消息;二是打到新股;三是別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里;四是見好就收。
他是這么認為的,也是這么干的。
2007年3月19日,文武第一次出手,水林告訴他鳳凰光學有利好消息,于是他以9.06元的價格買了200股。接著又拿6500元去申購了1000股新股:湘潭電化。
在3月19日這天,鳳凰光學大漲7.79%,以9.41元收盤,最高沖到了9.45元,但是第二天卻開始下跌,這讓文武心情緊張。3月21日,見鳳凰光學開始上漲,文武趕緊以9.50元的價格拋掉了鳳凰光學。這一進一出,扣掉手續費,文武凈賺了不到80元。不管怎么樣,還是賺錢了。
文武將賺得少的原因歸結為本錢少。如果自己買2000股,兩天就可以賺800元,這相當于自己一個月的工資呢。21日、22日兩天,文武下定決心又往賬戶里存了9800元,準備3月22日申購金陵飯店3000股。兩次申購凍結了19000多元,但連新股的影子都沒碰到,這讓文武對打新股失去了信心。
消息面不可靠,基本面也不可靠
從那以后,文武開始四處打聽消息。方利就是在這時進入了股市,兩人經常在一起切磋。最初的一個月,文武先后買過25只股票,每只股票在手上停留的時間不超過3天,多數股票漲不到1%就拋了,大漲的股票文武似乎從未見過。
這時,文武意識到,好的股票除了有消息之外,還要看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他開始對上市公司所屬的行業、生產的產品進行認真研究,最終盯上了中金黃金。中金黃金從事的是利潤極高的黃金產業,成長性高。在不斷向賬戶注資后,文武投入的資金已經達到92900元,連帶此前一個月炒股賺的錢,4月24日這天,文武拋掉所有股票,花105000元買了2100股中金黃金,平均成本50元。
在此之前,中金黃金和整個大盤一樣,連續上漲。但是,自從文武滿倉中金黃金后,大盤依然在漲,幾乎所有的股票都在漲,偏偏中金黃金在跌。一周之后,文武終于無法再忍下去了,從4月30日開始割肉,到5月15日,以42塊割掉了最后500股,在中金黃金上虧掉了14000元。
不料從5月16日開始,中金黃金開始拉升,到9月13日,中金黃金達到最高價159.6元。
就在迷信基本面讓文武吃虧的同時,消息面也擺了文武一道。他聽到內部消息說ST星源很快就要停牌。5月15日這天,文武馬上就以8元的成本買了5200股。果然,ST星源在連漲數日之后,5月22日如期停牌。誰知停牌近兩個月之后,7月11日,ST星源宣布終止定向增發,復牌后連續6個無量跌停,文武天天想割肉都找不到機會。7月20日,他終于以6.2元的價格割肉成功。這一下又讓他損失了1萬元。
對于文武這樣的股民來說,“5·30”帶來的影響是異乎尋常的。在6月最初的幾天里,他頻繁地買股和割肉,6月1日8.2元買的華北制藥,他6月6日7.1元就賣了,5月31日花25元買的西藏礦業,不到一周,他就以20元賣了。如果他能堅持,這些股票此后的漲幅都超過了50%。
在6月中旬,文武也曾有過九龍電力這樣3個交易日掙3000元的成功,但多數情況下卻是高買低賣,而且每只股票在手上停留的時間鮮有超過5天的。
技術分析更不可靠
就在這時,關于有人因為購買權證而大發橫財的消息傳到文武的耳朵里。文武決定試試權證。6月和7月,文武先后買過招行CMP1、鋼釩GFC1、華菱JTP1、國電JTB1、南航JTP1、深發SFC1,僅在招行CMP1上就虧了9000塊,其他權證也無一贏利。
在“5·30”之前,方利炒股掙了兩萬多元,為了方便炒股,方利花2980元買了個國產的帶股票軟件的手機。按照他的說法,如果“5·30”推遲一個月來,他就可以買一輛車了。
在“5·30”后,方利不僅車沒了,連之前賺的兩萬多都賠了。兩個人坐下來一交流,發現基本面不可靠,所謂的內部消息也是扯淡。“痛定思痛”后,兩人認為,技術分析可能是一個比較好的發現牛股的途徑。
兩個對技術分析一竅不通的人開始斥資購買關于技術分析的書籍。原先,他們下班之后不是打麻將就是打紙牌,但現在,他們前所未有地勤奮和敬業。白天怕影響不好,每天晚飯之后,他們會相約去辦公室,打開電腦,登陸行情,對照書本,共同分析各種數據、曲線和圖表。
幾天之后,文武和方利開始用技術分析來選股。他們的思路很簡單:首先看每日的漲幅排行,排行靠前的就查成交量大小,找到價量同增的就一個個看K線圖。
兩人的確有過成功的案例。比如東方鉭業,文武就成功地在3個交易日內掙到了每股近3塊錢。另一個則是方利的得意之作。在認真分析了揚農化工的K線圖之后,方利發現這只股票3月份已經到了15元,但在11月,指數已經翻番的情況下,還只漲到25元,表明“平臺整理很好”,即將進入“主升浪”,12月6日,方利以26元的價格買入500股,一個月后以38.5元的價格賣出。這股后來漲到48元以上。
成功的案例終究是少數。多數情況下,技術分析并不成功。
進入2008年,文武和方利越來越相信是機構在背后操縱才導致自己被套,只有跟著機構才能賺錢,他們在技術分析中開始加入了對資金流的分析。文武甚至開始留意各個機構的名字,他現在能一眼就從每只股票成交量前5名的機構中辨認出誰是私募基金、誰是職業炒家。山鷹紙業就是他們根據這個原則選出來的股票,他們買進的時候是8.85元,當時兩人一致認為該股是典型的潛力股。但是幾天后,卻不得不以7.15元割肉。
一年交易500次的“股神”
在文武一年的炒股經歷中,八成以上的股票都是和中金黃金一樣與他開玩笑——買什么,什么就跌;拋什么,什么就漲。
碰到這種玩笑的絕不是文武一人。在水林身上,這種怪圈表現得也非常靈異,甚至有人將水林的股票交易行為視為自己買賣股票的風向標。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水林曾經在16元買進海南椰島,看到并無上漲跡象,就在14元割肉。一位同事得悉后,立即在14元附近買進海南椰島。不久,就漲到28元。消息傳開,水林迅即獲得“股神”稱號,很多人要求水林如果拋股一定要提前告訴自己,以便自己買進。
現在文武、方利和水林都以“股神”自稱,這一半是自嘲,一半是苦澀。一年間,文武向朋友借了十多萬元,其中有的是月息1分借來的。連帶自己的積蓄,投入股市的資金總共有24萬元之多。到了11月份,一些朋友開始催債,文武當時身上已經無錢,不得不向妻子求救。除卻從資金賬戶中提取了7萬元用于還債之外,其余17萬就這樣在漲買跌賣中蒸發了。文武也許還沒有仔細分析自己的交易清單,如果他注意到自己一年間超過500次交易、支付了超過3萬元的手續費、超過3萬元的印花稅,他或許才能真正明白錢到哪里去了。
方利的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文武還常常把自己的股票賬戶打開給朋友看看,給大家增加一些笑料,而方利則根本不好意思給別人看。至于水林,文武和方利說,他已經不敢回鄉省親了,因為只要一回鄉,就有人問他什么時候掏出那認捐的10000元——路快要開修了。
(稿件中交易內容有賬戶為證,當事人文武、方利和水林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