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春節前后,一場歷史罕見的低溫、雨雪和冰凍災害襲擊我國南方大部地區,給當地造成了重大損失,也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春節剛過,中國文聯就下發文件,號召各地文聯組織動員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災區體驗生活,創作反映抗災救災題材的文藝作品。
接到通知后,北京市文聯黨組積極響應。2008年3月24日,北京市文聯副主席、黨組副書記黎晶帶隊,由作家、書畫家、音樂家、攝影家等12名文藝家組成的“首都文藝家深入湖南災區采風創作團”,由北京奔赴湖南。
捐贈
3月25日早7點一出長沙火車站,采風團與前來接站的湖南省文聯的同志短暫見面后,便直接坐上一輛旅行中巴,趕赴位于湘南的常寧市。常寧市是一個縣級市,也是這次受災嚴重地區之一,該市宜潭鄉船山小學的校舍,屋頂已被大雪全部壓塌。首都文藝家前往那里,看望這個學校的孩子們,并進行捐贈活動。
三月的瀟湘大地已是一派春意盎然,延綿起伏的群山青翠蔥蘢,不時有一串串火紅的杜鵑,從濃濃的碧綠中驀然探出,點燃行人的眼睛。3個多小時的路途中,已基本看不出冰雪肆虐留下的痕跡。
在衡陽和常寧市相關領導同志的熱情接待及陪同下,采風團來到船山小學。一下車,眾人即被這里秀麗的風景所吸引,群山環繞下,那一畦畦綠油油的稻田和一片片黃橙橙的油菜花,凈化了人們的視覺,彌漫在空氣中的清香,更是讓人身心清爽。但與這世外桃源般的美景形成對比的,是這里相對落后的經濟條件。冰雪災害之前,一個建于20多年前的三面圍合的兩層小樓就是這所學校的全部校舍,教室里是陳舊的桌椅。校舍四周就是農田,沒有我們在城里常見的圍墻圍起來的校園,不上課時,孩子們就在農田邊玩。這里是方圓15里6個村近200名孩子上幼兒園和小學的地方。
今年寒假期間,大雪把學校的屋頂全部壓塌,這急壞了住在學校附近的村民周新民。盡管他家并沒有孩子上學,但他主動將自家的兩層小樓騰出了5間教室和4間教師宿舍,無償提供給學校使用?,F在,周新民的家就成了孩子們的臨時學校。
看到那一個個如頂著露珠的油菜花一樣朝氣蓬勃的孩子,再看看那倒塌的校舍和散落一地的瓦礫,來自首都的文藝家無不心情沉重。他們現場向學校捐贈了價值一萬元的書籍、文具等學習用品。接過贈品,船山小學校長幾近哽咽,他說,這是他們學校倒塌后接到的第一筆捐贈,他們第一次感到了社會的溫暖。
當晚,文藝家們不顧連續的路途勞累,鋪紙磨墨,為當地現場創作書畫作品30余幅。常寧市相關領導為這些藝術家的精神所感動,當即表示,要把這些寶貴的書畫作品拍賣,所得款項全部用于災后學校的重建工作。
在災害面前,村民們不等不靠、積極自救的精神,令作家、詩人黎晶深受觸動,他飽含熱情地創作了一首詩歌《英雄》:英雄的名字很普通/趙錢孫李老百姓/一樣的爹媽拉扯大/一樣的兄弟姐妹情/英雄沒有豪言/默默無聞人海中/英雄沒有壯志/比普通人更普通/今天你是英雄啊/明天回歸當百姓/一場風雨過/英雄遍地生/民族需要你們呀/中國的老百姓
合作
廟前是常寧市一個偏遠的小鎮,但這個小鎮卻因一座山而變得不同凡響。這里有一座中國印山。走進印山,但見一株株古老蒼勁的綠樹,一根根粗大盤纏的野藤,掩映著一塊塊奇形怪狀的青石。青石之上,一枚枚錯落有致的朱紅印章,引著人們沿著中國篆刻史的長河,從春秋戰國到宋元明清,一路走來。在這里,有殷商時期的銅璽印、秦始皇的傳國玉璽印、唐太宗的貞觀之印等歷朝名印章,有齋館印、吉語印、閑印、壓印等不同種類的印章,有陰刻、陽刻等刻法不同的印章……幾千年篆刻文化,在這里盡情展現。一枚枚印章讓這座無名小山頓時充滿了濃濃的文化內涵,沿山而行,仿佛在中華數千年歷史與文化中游歷。
中國印山的創建人,就是常寧市文聯主席、魯迅版畫獎獲得者吳國威。從創意、選址、收集印章到篆刻,吳國威整整耗費了10年心血。現在,印山已成為當地重要的旅游景區。但由于資金等原因,印山的開發和宣傳力度還很不足,不僅不為普通游客所熟知,甚至在印章篆刻界也未形成太大影響。
在吳國威的親自帶領下瀏覽印山后,黎晶說:“中國印山無論從創意的獨特性,還是印章收集的齊全程度,以及篆刻的精美程度,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是首屈一指。”在得知當地的開發困境后,他表示,北京文聯可以和常寧文聯合作,由北京文聯提供資金,常寧文聯撰稿,共同打造一份印章篆刻界的權威出版物。并且,發揮北京文聯立足首都的優勢,每年邀請全國印章篆刻專家及愛好者云集印山,一可弘揚保護中國傳統文化,二可以文促商,帶動當地旅游經濟的發展。黎晶的建議和設想,正中吳國威心思,這位66歲的版畫家竟像個孩子一樣手舞足蹈起來。
采風
告別湘南,采風團一行又分別去了湘北的岳陽和湘西的張家界。登上岳陽樓,憑窗遠眺,只見洞庭湖水天一色,“浩浩湯湯”,洞庭湖的風和岳陽樓所代表的“寵辱不驚、先憂后樂”的精神,滌蕩著每個人的心靈。
湘西張家界則是另一番景致。一路上群山起伏,山坳溪水旁,農舍散落,炊煙鳧鳧,雞犬啼鳴,修竹亭亭,桃紅柳綠,一派悠然自得。進入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腳下金鞭溪水淅瀝叮咚,不絕于耳,環繞在四周的是數千座拔地而起的奇峰,如斧砍刀削般直插天際,更有飄渺的云霧纏繞其間,置身其中,真有人在畫中游之感。美麗的自然風光,加上那一排排吊腳樓,還有穿著民族服飾的少女,都被采風團收入了鏡頭,印在了心里。
交流
行程的最后一天,應湖南省文聯的邀請,黎晶帶領采風團,與當地文聯的相關領導和工作人員進行了座談。湖南省文聯表示,冰雪災害以來,北京市文聯是第一個到湖南災區捐贈采風的兄弟省市單位。在雙方的工作交流中,黎晶向他們介紹了北京市文聯近年來的主要工作,包括國際北京書法雙年展、每年一屆的北京新春民族音樂會、大學生藝術節、幽默藝術節、文學節,已經連續舉辦了三年的文藝家邊疆萬里行,一年演出近百場、被首都百姓稱為“文藝輕騎兵”的“北京市文聯和諧之聲藝術團”等等。湖南省文聯對“和諧之聲藝術團”靈活機動、深入基層的演出形勢很感興趣,表示要向北京文聯學習。
3月31日晚,采風團踏上了返京的列車。短短7天,他們把愛心留在了湖南,瀟湘大地那秀美的風光及深厚的文化卻留在了他們心里,成為他們創作的源泉。
編輯/李小靈 郵箱lixiaoling0430@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