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前幾年我到西南某省旅游時的經歷。
我們一行20多人坐在旅行社的大巴車上前往一著名旅游景點,也許是在南方呆久了,鮮見高山名川,車子還沒有到目的地,我們就隔著玻璃窗子急切地欣賞窗外秀美的風光,巍峨的高山被蔥蘢的草木籠罩,如同披上了新衣服,草木層次分明,呈波線狀,一層是濃綠,一層是淡綠,中間夾雜著一排排一排排大朵大朵眩目的鮮花,如同少女頭上美麗的裝飾簪子。清風吹來,山下的湖泊碧波蕩漾,泛起一圈圈碧綠如翡翠般的漣漪,腳下的湖像一面鏡子,讓多日疲憊奔波的心境因此明朗起來。遠處青黛相間的屋舍,若隱若現,鑲嵌在屋脊上的黑瓦白瓦如同鋼琴的琴鍵,一副悠遠空靈的國畫油然而生,讓旅途多出了一種靜默恬淡的意境。
快到中午時車子經過一個小鎮,車停下來加水,適逢一所小學放學。奇怪的是,三三兩兩散布在街道上的學生們見到旅游車和游客后,都不約而同地停下來,正步,抬頭,注目旅行車并舉手敬禮。陽光下他們的紅領巾顯得格外醒目。車內空調涼爽,窗外烈日高照,這一幕讓車內的我很納悶,這些學生為什么會向一輛普通的旅行車以及車內素不相識的游人敬禮?莫非這是他們當地的一種習俗?亦或是貪玩的他們鬧著玩,引起我們的好奇和注目?
隨著疑問的深入,我仔細觀察窗外的他們。他們神色莊重,自覺地排成整齊的隊伍,手與頭頂齊平,像訓練有素的戰土。太陽火辣辣地照著,也許是高原的紫外線強烈,他們的臉龐黑里透紅,顏色像成熟的葡萄。沒有人嘻嘻哈哈,也沒有人做小動作,也沒有人指揮什么,只是望著車子一直敬禮。這真是一群可愛的孩子!
這讓我想起小時候貪玩調皮的情景。那時候我們家住在國道邊上,每當放學回家走在國道上時,只要大老遠看到有車子駛來,我們幾個伙伴便放慢腳步,等車子快到身邊的時候,緩緩舉起手臂,做出攔車的樣子,車子減速準備停車時,我們故意將手放到后腦勺,撓癢癢。司機看到我們沒有坐車的意思,就瞪了一眼罵罵咧咧,加大油門走了。我們對著離開的車子哈哈大笑,享受惡作劇帶來的樂趣。這樣愚弄司機的鬧劇經常出現在放學的路上,時間長了,司機識破了我們的詭計,就停下車來狠狠訓斥我們。最后這件事情被反映到學校,我們自然免不了老師的批評和懲罰。此后,再也沒有人戲弄司機了。單調的鄉間生活少了我們的歡聲笑語,放學的路上因此少了許多樂趣,漸漸地變得沉悶起來。
旅行車加好水,一發動就迅速離開了。我回過頭,注視那些學生,直到車子走遠了,他們才放下手走開。這個禮,他們在烈日暴曬下差不多敬了10分鐘。如果是我,手臂早已發酸了。
很快我們就到了景點。下車,參觀,感慨。一個多小時后,景點參觀結束了,我們準備前往第二個景點。大約四個小時的車程,又經過一個小鎮。在鎮上,又恰逢一所小學放學。我們看到了同樣的情景,那些衣著陳舊的孩子,一看見旅游車,不約而同停下來,神情虔誠,姿勢標準地向我們敬禮。他們的舉動讓我想起了中午的情景和猜測,難道這里面有什么故事嗎?
為了證實自己的想法,我問導游其中的緣由。導游說,你們猜猜看,誰猜對了就獎勵一個小禮物。車內的旅客沒有了困頓,個個打起精神猜。有的說這是習俗,有的說這是學校的規定,有的說這是學生們的游戲?;卮鹞寤ò碎T。最后導游微笑著說,你們都猜錯了,他們在向你們感恩!
導游的回答出乎我們的意料。感恩?乘客們伸長脖子反問導游,我們覺得這個答案,不可理解。是的,他們是在向你們感恩,導游再次強調道。我們急切地問,為什么向素不相識的游客感恩?真不可思議。
導游解釋到:因為你們到這里旅游,買了門票,增加了我們當地的收入。我們這里經濟不發達,教育也相對落后,教育投入不足,意味著有些貧困的學生上不起學。于是政府就用旅游的收入來貼補教育,建了很多希望小學,讓這里的學生都能上得起學。這些學校就要求學生們凡是遇見旅游車和游人就敬禮感恩。就這么簡單,沒有什么復雜的原因。
車內的乘客低下了頭。這的確讓我們汗顏。沒有人遺憾沒拿到象征吉祥如意的紀念品,唯一遺憾的是沒有人回答出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我想起了深愛的某雜志社的一個老編輯說過的一句話:世界上最美麗的花朵,往往盛開在無人注目的地方。
愛是這個世界生生不息的太陽,那些孩子,向日葵一樣信仰陽光和溫暖的孩子,他們以稚嫩的手臂感恩,給這個世界架起了一座座向善向美的橋,順著這個橋,我們看到了清澈見底的心靈,看到了火把一樣傳遞的希望。
感恩大地,感恩太陽,感恩山川河流;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社會蒼生。涓涓細流,匯流成河,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一個懂得感恩的地方,一個懂得感恩的民族,他們的未來是不可限量的!
選自《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