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海外視角系統探討中國復興之路要略的《中國崛起策》一書近日已由新華出版社正式出版。作者劉濤是德國比勒菲爾德大學世界社會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作者經過多年的思考,結合國外相關領域前沿理論和中國具體國情,敏銳洞察當前和未來國際走勢,通過嚴謹的論證和理性探討,對中國崛起道路中的一系列關鍵問題提出了獨特看法。
西方人一方面驚異中國飛躍發展,一方面又覺得中國繼續保持傳統的共產主義政治體制,這怎么可能?中國是怎么把這種他們看起來矛盾的東西搭配在一起的?
大多數西方人是很難明白復雜的中國國情和中國自身發展道路的。有時候中方人員出于對外國人士的友善和好意所展示的行為模式被完全誤解和歪曲,無形中影響到中國正面國際形象的建立。比如西方某電視臺制作一個關于現代中國的節目,整個節目中總體上比較正面真實地展示了中國社會經濟巨大的進步,也揭示了中國存在的大量社會問題。但在最后結尾一段,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場景出現了。記者來到中國北方某省區的一個縣城,那里由于急速的現代化進程,也由于當地人亂砍濫伐樹木,沙漠吞噬了許多地區,人類生存環境嚴重受到威脅。記者采訪到當地一位著名的勞模,她數年前就決定帶領一家人種樹抗沙。多年來,這位女勞模堅持不懈,每年都要種上百棵樹,她的精神和舉動奇跡般地感染了許多人,帶動當地民眾自發加入抗沙行列,許多年下來一片防護林產生了,沙漠的吞噬速度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這本是一件很正面、非常感人的事跡,但接下來的報道把整個事件的基調完全推向了相反的方向。這位普通的女市民被授予勞動模范的稱號,她所在的城市中某小學組織了一個活動,許多學生站成數排,面對這位勞模唱贊歌。可以想見,這些都是事先排練好的,一個偏遠地區的學校見到外國電視臺來采訪該是多么的興奮,當然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來,把中國人的好客、友好和中國人的精神面貌展示出來,因此采用了中國人面對上級領導視察時常用的方式:學生們戴著紅領巾,穿著校服,整齊劃一地站成數排,面對著的勞模也戴著紅領巾,表情激動地接受少先隊員的獻歌。少先隊員齊聲唱道:“我們唱著東方紅,當家做主站起來;我們講著春天的故事,改革開放富起來。”這樣的場景,在中國人眼里,是非常正常,甚至是感人的,但是在西方記者的眼里,他們卻看到他們希望看到和捕捉的東西。也許該記者覺得該節目中對中國的正面報道太多了,應當是展示“政治正確”的時候了,這個場景極大地滿足了西方記者和部分西方人的陰暗心理,在他們眼里,少先隊員的紅領巾、整齊劃一缺乏個性的學生、黨的勞模、對領袖的頌歌、莊嚴肅穆的學校領導被拼湊在一起,充分展示了中國依然是“共產國家”、“極權國家”和沒有個體性的國家,從而到達丑化中國形象的客觀效果,進一步滿足某些西方人潛意識中的優越感。這樣,中方的好意和熱情反而被一些西方記者濫用來達到特定的刻意的宣傳目的。
大多數時候,中國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包括早上老年人練太極拳和氣功,晚上扭秧歌,年輕人在網吧上網,少年追星、奇裝異服,甚至是芙蓉姐姐現象等在西方人眼里都是中國很正面的發展,反映了中國越來越開放、自由,民眾的行為模式越來越個體化,越來越有個性;反之,單位領導組織的集體活動、唱贊美領袖的頌歌、集體開大會、領導冗長的發言都容易在西方人眼里產生負面的中國觀。明白了這點,我們就應當多讓西方記者自由真實地去采訪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少組織大規模的集體歡迎儀式和大合唱,少做這些費力不討好的事。有時候,一個小朋友天真浪漫的笑容、一群老年人在廣場上跳交際舞,更能真切自然地反映出中國開放和自由的嶄新面貌。(摘自《作家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