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市場是只無形的手,此言不差。只要進入了市場,任你什么東西,都無法抗拒它的法則。
辦報,過去有“喉舌”之說。盡管報紙名目不同,說的都是一樣的話,叫做“輿論一律”。進入市場之后,盡管還是叫喉舌,但情況已有不同。報紙要依賴訂戶,訂戶多才能引來廣告。訂戶和廣告是報紙的衣食父母。那么,辦報給誰看?誰買我的報給誰看。今天的報紙,汽車、房產、明星、八卦、美女充斥,因為買報看的那群人喜歡。
辦學,為誰?不是要教育成為產業嗎?產業便要賺錢。誰花錢就給誰辦。不然你讓學校喝西北風不成?亂收費的根源就在于此,不是幾條規定能剎得住的。
住房,給誰蓋?誰花得起錢給誰蓋。房地產商不是慈善家。政府不也是誰花得起錢給誰批地嗎?
藝術給誰看?給花得起錢的人看。如果沒人買單,藝術家怎么活呀?
于是,一切資源,連同應當由全體公民享用的資源,就被那只無形的手拉著向有錢的群體傾斜。公平嘛,在金錢面前人人平等。
我擔心,到了哪天是否還會問,官,給誰當啊?誰花錢給誰當;政府給誰辦事呀?誰花錢替誰辦。長此以往,看得見的嘴是否真能敵得過看不見的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