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飯碗還能“鐵”起來嗎?
《財經》網 2008年1月16日
【背景】自2008年1月1日起,《勞動合同法》實施,但引發了一些爭議。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張文魁認為,當前,身份制度的改革出現了停滯甚至倒退局面。過去30年,費了很大勁,才逐漸打破了鐵飯碗、鐵交椅、鐵工資,但最近又有卷土重來的苗頭。新《勞動合同法》的實施就產生了非常激烈的爭論。這些現象是在“關注民生”的大背景下發生的,不能不說是一種對于何為真正保護民生的理解偏差。
過去30年的改革,可以看做兩條主線在齊頭并進:一是產權制度的改革,二是意義更加深遠的改革,即國民的身份制度改革。改革前,農民被禁錮在土地上;身份制度被打破后,他們可以考大學,進城務工,當公務員。特別是在1992年后,中國的身份制度的改革向城市延伸,國有企業職工的身份通過支付補償金和實行勞動合同制等方式,實現了一定程度的流動性,甚至事業單位的職工的身份也有了一定的流動性,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如果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中國的改革主要是財產關系改革,那么,此后,身份制度改革取得的進步是顯著的。身份制度改革總的方向,是打破身份的固定性、增強身份的流動性,使社會生產中最重要的要素——人力資源,實行市場化、資本化,使人們不斷努力上進,來實現人力資本增值并獲得更大回報,從而出現個人奮發進取、社會活力洋溢的局面。否則,就會出現個人懶散松垮、社會蕭條沉悶的局面。(本刊記者楊哲宇采寫)
如何防范“政策束縛造成的過度緊縮”?
《財經》網 2008年1月7日
【背景】2008新年伊始,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屢創新高。而在2007年全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升值約6.5%,超出了2007年年初多數專業人士的預測。
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王慶擔心,如果在新一輪宏觀緊縮中,讓人民幣更快升值(比如20%)被排除在政策選項之外,已經宣布的強硬政策將被更加嚴格執行。如果通脹壓力不能盡快下降,這些政策可能還會進一步趨緊。
如果在美國經濟衰退及相伴的全球經濟下滑的情況下,中國政府仍決意采取強硬措施,以抑制投資增長,舒緩通脹壓力,中國經濟將遭受雙重打擊,其負面效果將波及很廣,面向內需的部門和面向出口的部門,將受到同等程度的影響。這稱之為“因政策失誤造成的過度緊縮”。當然,出現這種前景的可能性相當低。
如果美國經濟不發生衰退,全球經濟嚴重下滑則得以避免;但中國政府依然不愿讓人民幣更快升值,冷卻經濟所需的緊縮政策,將不得不比快速升值情況下更加強硬,使得國內產出更嚴重地下降。這種前景,可稱之為“由于政策束縛造成的過度緊縮”。
區分兩種不同類型的過度緊縮,對于理解其總體市場影響是相當重要的。前一種緊縮將可能造成經濟“硬著陸”,其負面效果將是嚴重的,波及面廣泛;后一種緊縮對于面向國內需求的部門具有超乎正常程度的負面影響,而對于面向出口的部門相對影響較弱。(本刊記者楊哲宇采寫)
(以上內容詳見《財經》網www.caijing.com.cn“意見領袖”欄目)
本欄目近期重點提示
哈繼銘(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
今年首季信貸會比去年末松幾何?
楊海坤(全國政協委員、蘇州大學教授)
《新聞法》如何成為一部新聞自由法?
王國華(中央財經大學副校長)
調節分配何不轉向財產稅?
安德森(瑞銀集團亞洲首席經濟學家)
股票調整會否引發中國經濟低迷?
謝國忠(本刊特約經濟學家)
主權財富基金投資華爾街是果敢還是魯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