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發球,很多人還都認同羅迪克的正手,兩項技術強勢無比。只可惜,在正手的另一側還有一支軟弱無力、人見人欺的雙反。雙反的“熊樣兒”讓羅迪克在底線看起來并不威武,倒是個像少條胳膊浴血奮戰的戰士,精神可嘉,而先天不足。

一.雙正手握拍:造成擊球時兩只手發力方向不一致
每本教科書都會告訴你:截擊應該用“大陸式握拍”。就在這個看來不是問題的問題上,羅迪克卻總要栽跟頭——他固執地沿用了東方式正手握拍。結果,他的截擊,尤其是高位截擊,唉,簡直是打哪兒指哪兒……與此類似的是,在雙反握拍中,當絕大多數人都選擇右手用大陸式或者東方式反手握拍時,羅迪克再一次另類地采用了“東方式正手握拍”。加上左手的半西方式握拍,這樣的雙反握拍方式,我們俗稱“雙正手握拍”。雙正手握拍的弊病主要有兩個:1. 兩個手肘的方向完全相反,用力時,看上去像兩只手在相互拉扯、爭奪球拍,用這樣的方式去揮拍擊球,勢必會造成擊球方向力量的分散;2. 右手向前揮拍的距離受限,難以發揮擊球時右手應有的力量,同時消弱了右手對球拍和球的控制性。
二.拉拍太僵硬:造成缺少兩個必要的擊球生理彎曲
筆者曾在2006 年當面請教過吉爾博托(羅迪克的前教練)羅迪克反手疲軟的原因。吉爾博托的回答是:Stiff(僵硬)!在僵硬的背后會直接導致一個問題的出現:上肢缺少兩個必要的擊球結構生理彎曲。看左邊這副圖,你會一目了然,羅迪克缺的一個是肘的彎曲,另一個是手腕的彎曲。這樣的直臂揮拍擊球不但難以發揮前臂與手腕對球的控制與作用力,而且降低了身體的轉動速度。相反,我們再看看納爾班迪安的拉拍,也就不難明白為什么羅迪克的雙手反拍總也無法產生令人驚嘆的拍頭加速度的原因了。
三.擊球點過遠:造成擊球點容易被鎖死,難于控制球
實際上,這個問題的出現與第二點緊密相關。也正是直臂的原因,造成擊球點離身體距離太遠。太遠以后,身體很難再為這樣的擊球點去做相應的位置調整。也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擊球點鎖死”。如果你準備充分,入位較早到罷,若一旦腳步差了一點點要想再靠身體去調整,將變得極其困難,從而也將失去對擊球的控制。
而這點也正是我們看到羅迪克雙反除攻擊性不足以外,非受迫性失誤較多的最重要的一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