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走進墨爾本公園,我并沒有為羅德#12539;拉沃爾球場的宏偉華麗而感嘆,真正打動我的是這里可愛至極的球迷。

終極Party
走下直接開到墨爾本公園門口的有軌電車,我不得不從下車的那個瞬間便開始排隊,因為等待入場的球迷隊伍已經(jīng)從公園門口排到了馬路對面的車站上。為了不讓路上排隊的球迷擋住電車的去路,志愿者們特意守候在馬路兩側(cè),慢慢地放行人流。
當我終于“逾越”過那并不寬闊的馬路后,徹底震驚了!約為5000 平米的入口廣場放眼望去全是密密麻麻的球迷,有的在排隊買票,有的在排隊入場。當我好不容易才跳出人群走入為記者和工作人員開設(shè)的專用通道后,才感覺身邊的空間寬敞了許多。此時,羅德#12539;拉沃爾球場前的廣場上連個空隙都找不到,周邊的草坪上,坐著的,躺著的,球迷們已經(jīng)開始享受起屬于自己的網(wǎng)球Party。我看著近在咫尺的一切,是那樣的真實,又是那樣的難以置信。
澳網(wǎng)第一周,由于比賽眾多,墨爾本公園的22 塊球場幾乎被全部利用。這也是買外場票的球迷最快樂的一段日子,年輕人,老人,孩子們,甚至殘疾人全部融入其中,膚色、語言交融得如此和諧。雖然擁擠,但誰也不會去打擾別人,相反,熱鬧的場面讓大家相互照顧。每個人選擇自己喜歡的比賽駐足,每個人的臉上都掛著微笑,甚至連空氣中都彌漫著輕松喜悅的味道。
有些球迷就喜歡在外場逗留。他們只買外場票,不是因為中央球場的票價貴,而是因為外場才能感受到無拘無束的自在和驕陽下那火辣辣的熱情?!拔抑毁I外場票,我喜歡曬著太陽看比賽?!币晃话闹耷蛎愿嬖V我,“我不管場地中是不是澳洲選手,我只享受網(wǎng)球帶給我的樂趣,我可以坐在任何球迷之中,一起為他們的球員吶喊。我可以躺在草坪上觀看大屏幕上中央球場的比賽,我也可以拿起一杯啤酒和周圍的人們聊世界各地有趣的事情,這就是澳網(wǎng)帶給我的生活,這就是外場的樂趣。”
晏紫和澳洲小帥哥
場上的運動員當然是球迷熱情的直接受益者。晏紫的混雙首輪,有四位澳洲小帥哥在場邊為她加油。他們都不知道“晏紫”如何發(fā)音,就高聲吶喊:“Let's go China,Let's go!Let's go China, Let's go!”最后,他們帶動起全場的球迷都為晏紫助威,儼然成了中國隊的主場。此前,晏紫和他們并不相識,但小帥哥一見到晏紫就成了她的忠實球迷。
賽后,晏紫特意走過去為他們簽名,還把比賽中用的毛巾送給他們。收到禮物的小帥哥就更喜歡晏紫啦!從那之后,無論比賽還是訓(xùn)練,只要晏紫出現(xiàn)的地方就會有他們四人的身影,“助威團”的吶喊方式也從最開始的“Let's go China”變成了“Let's goYan zi”。
等到晏紫/ 鄭潔與大小威姐妹的女雙1/4決賽時,“助威團”已經(jīng)學(xué)會了用中文喊:“中國,加油,晏紫,加油!”那場比賽,晏紫/ 鄭潔也在他們的加油聲中最終逆轉(zhuǎn)大小威,晉級四強。賽后,晏紫自然也不會虧待“助威團”,每場比賽她都會把毛巾、護腕送給他們,還會一一簽名。
我問晏紫是不是特別喜歡這樣的球迷,她非常開心地說:“我之前也不認識他們,從第一場比賽開始他們便給我加油,好像他們中間有人在學(xué)習(xí)中文。到后來他們每場都來,最后混雙半決賽,他們的嗓子都喊啞了還在拼命地為我加油。而我能做的也就是把毛巾送給他們、給他們簽名了。這樣的球迷真是好可愛。希望我明年來的時候,他們還能過來為我吶喊。我會永遠記得他們。”
這就是澳網(wǎng)可愛的球迷,他們熱情,他們自我陶醉,他們徜徉在網(wǎng)球帶給他們的歡樂中享受這一年一度的大Party。這也是很多球員喜歡澳網(wǎng)的原因所在,晏紫就說過:“四大滿貫中,對我而言最喜歡澳網(wǎng),這里有最熱情的球迷,而且他們把各國的文化融入到比賽場上,這也許和墨爾本城市的特點有關(guān)系。相較于溫網(wǎng)等級森嚴帶來的壓抑,相較于美網(wǎng)的沒有特色,澳網(wǎng)是大滿貫中最熱鬧的一個,我喜歡在這樣的氛圍中比賽?!?/p>
Hard Work 與Happy Hour
對網(wǎng)球記者而言,采訪大滿貫是一個美麗的夢。而澳網(wǎng)作為每年的第一項大滿貫,也是老記們經(jīng)過年末休整后蓄勢待發(fā)的第一站。
澳網(wǎng)新聞中心不是世界上網(wǎng)球比賽最大的新聞中心,但真真正正讓我明白了什么叫“藏龍臥虎”。這里不乏已經(jīng)采訪過100 多次大滿貫的骨灰級老記,也有給費德勒寫過傳記的名記,當然也有我這樣初來乍到的“菜鳥”。不過,說起工作,無論你的級別怎樣,等待你的都是Hard Work !
由于在網(wǎng)站工作,這就決定了我每天必須早來晚走。但是,我也發(fā)現(xiàn)每天我到之前已經(jīng)有人出現(xiàn)在工作臺上;當我合上筆記本收工的時候,他們還在奮筆疾書。這些記者大多來自世界知名通訊社,路透、美聯(lián)、法新、隊報等等。他們從進入新聞中心的那一分鐘起,要做的事情就只有抬頭看面前顯示屏上的比賽,寫消息,再抬頭看顯示屏上發(fā)布會的內(nèi)容,低頭再寫……周而復(fù)始,直到當天的最后一場比賽和最后一場發(fā)布會結(jié)束為止。對于他們的印象,不得不說,我佩服的不僅僅是能力,還有那對工作永遠熱情的態(tài)度。
除了這些宛如鋼鐵戰(zhàn)士般的記者,同行中也不乏多才多藝的“選手”。和我鄰座的便是一位來自斯洛伐克的記者,他的本職是為一家電臺工作,但他的語言能力甚是了得,和他相識還得從聽他講第一句塞爾維亞語說起。因為是電臺的記者,所以匯報比賽、錄音、傳遞發(fā)布會內(nèi)容成了他必不可少的功課。有一天,當我聽到他對著話筒用塞語匯報當天所有塞爾維亞選手的比賽結(jié)果時,很是詫異。我大學(xué)的塞語專業(yè)終于有了用武之地,好奇地問:“你不是斯洛伐克的記者嗎?還會說塞語?”他有些不好意思地答道:“塞語我也會說,我也兼職給塞爾維亞電臺采訪一些內(nèi)容。他們的球員這次表現(xiàn)真的很棒。”當時我還在想,外國記者也兼職掙兩份工資啊!可誰知他的實力遠遠超乎我的想象,除了塞語,這位老兄還會說俄語、英語、捷克語,甚至波蘭語也可以交流。而且,他與這些國家球員的關(guān)系也非同一般。每當薩芬、德約科維奇,伊萬諾維奇,揚科維奇、查克維塔澤、莎拉波娃和庫茲涅佐娃這些球員的發(fā)布會結(jié)束之后,他總能獨自上前用該國語言與球員聊天,儼然間變成了專訪。我想,如果也有如此的語言天賦,能和球員如此熟悉,我肯定也會兼職打好幾份工,掙好幾份工資。
除了永無止境的工作,老記們也有享受Happy Hour 的時刻。每天下午5 點,是記者們的下午茶時間,組委會將做好的三明治、冷熱飲、香檳、紅酒、啤酒等等奉上,供記者們免費享用。不過這可不是人人有份的啊,先到先得的原則在這里也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同行們有的甚至從4 點半開始就排隊,等待領(lǐng)取食物。聽起來好像有點慘,不過這就是記者們每天最快樂的時刻:聊天,干杯,享受美食。美妙時光總是過得很快,放松過一陣之后,大家又回到各自的座位前繼續(xù)奮筆疾書。下午茶不僅有填飽肚子的功效,也讓記者們名正言順地趁機“罷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