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來不及引拍,或者當來球有角度且有旋轉、自己力氣不夠時……這些情況,擅長削球的選手都能十分有信心的對付這些球。如果掌握了反手削球技術,等于你在擁有了一種進攻辦法的同時也得到了一種防守法寶。
1. 由于德娃是向底線的左上方移動,因此想用正手側身擊球可能性不大。也許判斷出對手的回球比較低,于是通過左手已經將拍子調整到正手東方式握法。拍頭立起,是切削的引拍方式。跑動當中,德娃進一步觀察球的落點。
2. 左腳已經站穩,右腳調整最后的步法。與此同時,球拍在身后高高舉起,為切削動作留出足夠的揮距。德娃的轉體非常充分,下顎緊貼右肩。主意觀察德娃的重心,稍稍有點前壓,這樣可以幫助回球又快又平地過網。
3. 來球很低,從德娃幾乎跪地的左腿可以看到她的重心降低程度。盡管如此,她的上身依然挺直,保持很好的身體姿勢。右腳制動后,拍子開始由身后往左前方砍下。從這張片子可以看出來,看似瘦小的德娃,下肢力量非常好。
4. 削球一瞬間,重心前壓,這樣照片可以清楚地看到,德娃削球采取的是正手東方式握法。這樣的好處是可以鎖死手腕,很多人在削球時容易松手腕,導致出現高的拋物線,力量也不大。德娃的握拍和鎖手腕正好值得學習。
5. 從隨揮動作以及頭部的位置可以分析出,剛才的切削是一記斜線球,這樣的好處是球可以通過球網的最低點過網,避免了切削下旋后弧度低,容易下網的尷尬。看德娃的握拍手,手腕和拍面依舊保持鎖緊狀態,保證出球穩定。
1. 從毛瑞斯莫的站位和身體重心可以看出來,對手的這記回球比較深,切彈地不高,雖然毛瑞斯莫已經側身,但從向上引拍的方式可以分析出毛瑞斯莫將不是反手擊球,而是一記削球。雖然還在跑動,但已經做好了引拍動作。
2. 持拍一側的右手大臂幾乎與地面平行。向后引拍右肩觸到下頜,球拍高于頭部,拍頭高于手腕,這一系列的動作再次證明,這是一記標準的削球準備動作。跑動幅度很大,重心很低,眼睛緊盯來球,右腳開始制動。
3. 球拍從頭頂自上而下切向地面,在做這種大引拍的切削,最佳方式是從引拍到擊球,整個過程是在同一水平面完成,這樣的好處是切削后球的下旋將更充分。拍面垂直于地面可以盡量延長球拍與球的接觸時間,控制感更好。
4. 切削大忌利用腰的轉動和膝關節的伸屈動作來增加球速,其實這樣出球方向將會很難控制,看毛瑞斯莫,身體依舊是側身,重心起伏不大,膝關節的彎曲角度也沒太大變化。職業選手一般采用身體前壓的方式增加球速。
5. 身體在擊球動作徹底結束后才完全展開,左手和右手的位置正好讓身體處于平衡狀態。左腳制動,開始向右側移動。毛瑞斯莫采取的握拍方式是介于東方式正拍握拍法與反拍握拍法之間,不過略微向左、右做一點轉動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