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一個“無果”的漫游通話費上限標準聽證會引起了軒然大波。某些運營商能否承受資費的下調,電信業的競爭是否因此而失衡,中移動是否會一家獨大,這些爭議都是在犧牲消費者利益下做出的。
1月22日,“移動電話國內漫游通話費上限標準聽證會”在北京召開。聽證會的內容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被業界炒翻了天。
漫游費的走向一直牽扯著國人的神經。數年來人們翹首以盼取消或資費下降。誰知“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落花有意,流水無情。于是乎,這個爭議漫游費下調的過程就像一部長篇的無聊肥皂劇,明知無實質內容,但又想看看。這次漫游費聽證會只是這部長篇的無聊肥皂劇高潮的一集,雖然也有劇情,但對現實不會有什么改變。
一個“無果”的聽證會為什么引發這么高的關注?一個本該有的漫游費降價步伐為何如此之慢?其實,這就是一個多方博弈的結果。
這是一個“令很多人失望”的聽證會,討論的也是兩套“沒幾個人滿意”的方案。運營商除了中國移動表態支持外,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中國網通、中國鐵通都或明或暗表示質疑,都對降低漫游費帶來的電信競爭格局進一步惡化表示憂慮。
運營商之一的聯通竟然擔心承受不了資費的下調。據悉,這次聽證會上,中國聯通已直接表示,承受不了第二個方案。聯通認為資費的下降調整對聯通將形成比較大的負擔,認為應該逐步下降,這種方式或許還可以接受。
看來聯通是非拆分不可了。難道就因為聯通的資產負債率高、贏利能力有限,就應該保持現有的資費,甚至繼續提高資費?中國一共兩家移動運營商,聯通竟然混到這個地步,只能從管理上找原因。還好,熱炒多年的電信的重組,也許可讓第三家、甚至第四家移動運營商出現。
令人納悶的是國資委的態度。國資委明確地表示支持方案一,不接受方案二。表面上看,這和國資委的職責有關系。國資委的職責是考慮國有企業保值增值,企業的利潤越多當然越好。但是,消費者的利益應該放于什么樣的位置呢?
至于說那些擔心資費下調引發“中移動一家獨大”的專家更是癡人說夢。是的,降價后,有的運營商可能日子不好過,但會不好過到倒閉的地步嗎?杞人憂天了吧!降價后是存在中移動一家獨大的可能性,但現在又何嘗不是呢?當沒有任何一個電信運營商可以有效地遏制中國移動這種超額利潤的時候,難道就忘了主管部門的調節作用嗎?
其他三個固網運營商都明確表示,下調漫游費對固網運營商將產生很大影響。其實這個影響已經存在了,尤其是最近這一兩年。所以固網運營商應該從增值業務等方面多尋找出路,而不是寄托在移動運營商的高資費上。
某些企業能否承受這個資費調整,電信企業競爭是否會失衡,中移動是否會一家獨大,恐怕不是一個資費的高低所能左右的。總之,不能犧牲消費者的利益來搞一些所謂的平衡、所謂的博弈。畢竟,水可以載舟,亦可以覆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