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倪洪章)已經沒有門檻的中國手機市場,喧囂不斷。誰能留守到最后,似乎沒有人關注。一哄而起,又一哄而散,國產手機品牌2008年是否能重新振作?
1月18日,聯想移動總經理劉志軍離職的消息被證實,聯想集團原負責全球臺式機業務的高級副總裁呂巖將接替劉志軍,成為聯想移動的新掌門人; 原分管聯想中國PC銷售業務的副總裁藍燁也將一同赴任,并掌管聯想移動的銷售業務。聯想集團官方對聯想移動突然間的人事更迭沒有做出過多解釋,只稱劉志軍離任的原因是要參加針對高管的培訓,與聯想移動的業績沒有關系。
聯想這一重大人事變動,無法讓業界對個中原因的猜測只停留在簡單的官方措辭上。
老牌廠商頻露危機
從聯想集團最近四個財季的報表上可以看到,聯想手機這四個季度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66億美元、1.46億美元、1.26億美元和1.22億美元,這一條沒有任何反復的下滑曲線,也許可以作為聯想抽調呂巖和藍燁這兩個PC銷售干將赴任聯想移動的注腳。
在此之前,另一國產手機大廠夏新發布了2007財年業績預告,稱雖然公司于2007年10月已經預計全年累計凈利潤為虧損,但根據公司近期的財務測算顯示,2007年度虧損額還將加大。夏新電子總裁也在這一沉重的業績預虧公告中下臺。
去年12月,創維數碼發布的截至9月30日的2007年上半年財報顯示: 截至9月30日的6個月,創維手機業務僅收入1.48億港元,與去年同期收入3.44億港元相比下滑了56.97%。同年10月28日,波導股份發布公告稱,波導2007年前三季度總計虧損達2.71億元,同時預計全年將繼續出現虧損。
最近幾年,國產大品牌手機市場份額持續下滑,而之前曾經風光無限的東信、熊貓電子、科健等國產手機早已面目全非。2008年初聯想的人事動蕩,不得不讓人們對國產手機未來命運深感迷茫。
而根據信息產業部相關人士透露的數據,2007年1~8月,中國市場總計生產手機3.47億部,諾基亞、摩托羅拉、索尼愛立信、三星等跨國公司生產的手機占到78%以上,國產手機品牌僅占22%,國產手機的總體市場份額不及諾基亞一家。
新軍一哄而起魚龍混雜
根據相關數據,2007年上半年全球手機銷售量為5.15億部,其中中國銷量為8100萬部,占全球銷量的15.7%。2007年中國手機出貨量達2.6680億部,比上年同期增長33.4%。收入達1610.8億元,同比增長29.6%。而另據國外調研機構的數據,在中國整個IT、音頻、視頻、DV、DC產品中,增長幅度最快、最大的將是手機的銷售量和銷售額。
所有的數字,對國內欲淘金手機市場者充滿了誘惑。
由于此前手機生產實行生產核準制,申請手機投資項目的申報單位注冊資本不低于兩億元人民幣,這一閘門將一大批有意在中國廣袤的手機市場上淘金的廠商擋在門外。然而去年10月12日,這一道閘門被拆除,國務院決定取消國家特殊規定的移動通信系統及終端的牌照核準發放制度,廠商只要將手機送交信息產業部有關部門檢測通過,即可獲得市場準入資格。
新政出臺,一大批有志于手機市場的消費電子廠商紛至沓來,一時間新興的品牌如雨后春筍般從全國各地涌出。記者在走訪位于公主墳的北京最大的手機集散市場時,一位手機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紐曼、魅族等這些傳統的MP3廠商也已經加入到手機生產大軍中,記者還在銷售現場看到許多諸如酷派等從未聽聞過的手機品牌。有業內人士預測,就像當年消費電子廠商一齊介入DVD、MP3市場一樣,手機市場現在正是千軍萬馬齊殺進。
手機作為高科技產品,何以介入門檻如此之低。業內人士透露,在中國臺灣聯發科公司的芯片、中國展訊和整套方案的幫助下,國內眾多的MP3、DVD生產廠商只需要投資幾百萬元就可以建立手機生產線,然后再進行品牌宣傳,手機生產的門檻與電腦組裝幾乎沒有什么區別。
根據賽諾市場研究公司發布的數據,2007年全國手機市場容量超過1.5億部,同比增長23%; 加上日漸猖獗的黑手機,全國的手機市場容量可能在1.9億部左右。而國內企業僅2007年前11個月的產能就已經超過5.15億部,產能嚴重過剩。
品牌的日漸增多,產能的進一步積聚,市場洗牌的危機也在悄然來臨。

熱衷炒作難成氣候
電視直銷成為手機品牌新軍爭相炒作的工具,一些夾雜著各種功能的概念炒作一時間鋪天蓋地。光能手機、炒股手機、防丟失手機、永不爆炸手機以及不怕刀刻、不怕水淋、不怕車軋的手機充斥著電視屏幕。
然而,這些讓人眼花繚亂的手機功能顯得華而不實。業內人士提示說,這些大肆炒作的手機品牌往往直接“借鑒”國外品牌手機的外形設計,并將非常平常的功能刻意放大,進行市場炒作,在宣傳中就成了無所不能的神奇手機。而這些神奇功能的實現并不困難,只需要在手機裝入相應的軟件即可。
與電視直銷自我吹噓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07年上半年中國消費者協會和各地消協受理的投訴中,消費者對手機產品質量的投訴仍然位居榜首。
作為主管部委,信息產業部的相關負責人也在公開場合對國產手機進行了批評,即部分企業沒有很好地掌握移動終端的核心技術,創新能力不強,內部管理水平不高,導致手機的質量無法得到很好的保證; 一些企業對品牌建設重視程度不夠,對品牌維護投入不足,使品牌的社會認知度和美譽度不夠; 銷售維修市場體系不完善,用戶投訴較高。
可隨便進進出出的中國手機市場上,喧囂不斷,誰能留守到最后,似乎沒有人關注; 對于眾多國產品牌手機而言,能淘到眼前的一桶金才是最重要的。一些手機廠商的“游擊戰”行為,正在傷害國產手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