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通過媒體之力尋找投資人的韓培洲到底能否獲得他想象的成功很難說,但是韓培洲的執著和自信深深打動了記者,40多年來他一直堅信自己有一天可定能成功。他說:“將來有一天,我的女兒會為我的成功感到驕傲!”

看到韓培洲大談特談自己的技術如何能夠改變人類文明,他的節能電廠如何節能,對于一個不懂技術的人來講,偶爾會被他的執著和狂熱給“忽悠”住。記者開始懷疑他的技術真實性,內燃機、直升機、電廠這些高深的課題,一個中專畢業的美術教師能夠駕馭嗎?
美術教書的財富夢想
從小就喜歡對鐘表、機械充滿了濃厚興趣的韓培洲將全部的經歷都投入到研究中。在學校里,是個讓老師頭疼的小孩,他只看自己想看的書,聽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小時候最愛看的就是發明家的故事,愛迪生就是我的偶像!” 韓培洲提起小時候的事情有些激動,因為他說小時候興趣的培養給他今天成為民間發明奠定了基礎,也決定了他一輩子的道路。
可是醉心于發明創造和研究的韓培洲幾乎忘了自己是生活在一個有規則的教育體系的國家里。到了初中畢業,家里人開始為他著急,發明不能當飯吃。幸好從小經常畫圖的韓培洲練就了一手畫畫的技巧,順利的考上了當地的一所美術中專。
應付完考試和生計,韓培洲又開始了瘋狂的發明創造。到90年代,韓培洲認為自己的技術成熟了,就開始沒日沒夜的寫專利申請書。在家鄉等待的過程太難熬,韓培洲索性跑到北京來找投資,在外奔波一直未果,最后連美術教師的工作也丟掉了。
韓培洲說:“我不是瘋子,我的發明獲得了國家專利的認可,現在只差投資了!”無論走到哪里,韓培洲都帶著他寫的所有專利,不管你懂不懂他都會仔細的講解其中的原理。
“擁有財富是我的夢想,我也不愿過著漂泊不定的生活,但社會的現實太殘酷了!”韓培洲幾乎跑遍了北京的各大政府職能部門,希望找到投資,但是多年未果。
遭人白眼和被掛掉電話是經常的事情,2007年,韓培洲又將希望放到了尋找外商投資上,但是節能電廠的億元投資給一個實驗性的項目幾乎是不可能。
殘酷實現的壓力

在北京一待就是十年,韓培洲成了名符其實的“北漂“。又幸好是美術的底子,讓他有了糊口的本錢。這也是讓韓培洲難以取舍的事情,賺錢就沒有時間搞發明,搞發明就沒有時間去賺錢,至今除了偶爾幫報社畫漫畫,就是依靠母親的支援。兄弟姐妹都在勸他不要再當民間發明家了,老老實實回家鄉做個美術老師,穩定的收入讓年邁的老母不再為他擔心。
采訪中韓培洲不停地交代記者不要寫他困窘的生活,要正面描寫他的發明故事。因為民間發明家已經被定為社會邊緣人,這對他以后和投資人合作非常不利。
每個人都要面對壓力,關鍵在于如何看待壓力。韓培洲的壓力并非來自生存,依靠著美術技能他能活得很滋潤。但是在申報或獲得國家發明專利以后,陷入困惑之中,韓培洲自認為很有價值、很有經濟效益甚至“能把中國汽車發動機技術帶入領先世界水平”的發明,卻無人感興趣,既得不到企業采納,又得不到科研部門的認可。在近半年多時間里,韓培洲一直在發動機企業、科研部門以及專家學者之間游說,并向國家有 關部門遞交了設計資料,尋求支持。
但是,與他的熱情相反,對方的反應大都是冷落、回避。盡管如此,他仍然癡心不改,在朋友們的幫助下湊了1萬元錢,申請了外國專利。他說:“我申請外國專利,就是要保護中國人的發明,告訴外國人,發動機的頂尖技術在中國。”
殘酷的現實告訴他,他的專利由如一張廢紙。韓培洲無法接受這一現實,他告訴記者想通過媒體之力尋找投資人,到底能否獲得他想象的成功很難說。但是韓培洲的執著和自信深深打動了記者,40多年來他一直堅信自己有一天可定能成功。他說:“將來有一天,我的女兒會為我的成功感到驕傲!”
也許此刻韓培洲還在城市的某個角落里繼續努力著,可能還在遭受白眼和失落,但是作為民間發明家,他的勇敢嘗試和不斷挑戰遠遠大于他的項目所帶來的金錢收益。先不去談他的發明到底能否改變人類的文明,但是人類的技術進步需要他的鉆研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