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黃鳴憑借著太陽能成為了技術創造新財富的明星人物,同時也帶給了無數在依靠“頭腦風暴”編寫自己財富夢想的人們希望。科技是推動財富的原動力,一個小小的發明會給人類的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已是不需再用事例證明的真理。
在中國有一個群體,他們對科技研發有著近似瘋狂的熱愛和執著。他們沒有所謂單位中安穩的科研環境,甚至他們中有一些沒有穩定的生活來源。
在大眾心中,“瘋子”、“窮困潦倒”都快成了他們的代名詞。他們就是民間發明家,而“民發”一詞是針對吃著公家飯,有企業付工資、管理的科技人員而言的。
他們中有天方夜譚般造坦克、造飛機的,有眼光獨到的新能源、新技術的高科技人群,也有發明節水龍頭、伸縮筷子的生活小發明家。但他們是涌動中國科技發展的強大力量,也許在很多人眼里,他們的發明不值一提,但是許多復雜的高技術往往起源于最原始的發現和發明。
所以我們在這里要為民間科學家正名,從科技改變生活的歷史來看,在中國四大發明都是來自民間。在外國,修理自行車出身的美國萊特兄弟受蜻蜓的啟發,于1903年制造出的世界上第一架依靠自身動力進行載人飛行的飛機;瓦特受到鄰居家房子著火的啟示,發明了蒸汽機;富蘭克林用雨天放風箏的方法,破解了閃電之謎。
而以上的我們提到的這些科學家都是來自民間,他們依靠自己的智慧和不斷創造,為人類的科技進程帶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
有數據顯示,2007年申請中國專利列前10位的國家中,日本、美國、韓國位居前三位,而荷蘭和意大利分別位于第五位和第八位,其專利申請數量的同比增幅更是接近40%。與之對照,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的企業僅為萬分之三,99%的企業沒有申請專利,很多企業處在有“制造”無“創造”、有“產權”無“知識”的狀態。
如今在專利申請上民間發明家異軍突起,這足以說明,在中國的民間蘊藏著極大的創造力。盡管和企業、研究院所相比,民間發明家的水平、檔次要低一些,但是他們排除萬難搞科研的精神卻是值得尊敬的,其中也不乏一些擁有重大科技價值的發明設想。
值得注意和重視的是,由于處在散兵游勇和單兵作戰的狀態,缺乏足夠的學術交流、科研條件和孵化資金,民間發明家的科研狀況并不令人樂觀,除了很多發明成果淪落為無法市場化的專利垃圾。
所以我們要疾呼,國家發動政策支持民間發明家;企業開拓資金支持民間發明家;媒體發動輿論支持民間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