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記賬這個話題,多少能勾起一些兒時的記憶:三毛五角,柴米油鹽,把每天的花銷記錄在賬本上。尤其是學生時代,不少人有過偷偷記賬的經歷,盡管堅持不了多久。而今,一些人重新撿起了記賬習慣,只不過不是用賬本,而是在網上記賬。
在記賬網站上開通一個賬號,記錄自己的當月收入和支出,顯示每月的開銷明細。就像摒棄了傳統的日記本,上網抒發感情的博客一族一樣,這些在網絡上擁有賬本,并有記賬習慣的網友有了一個新頭銜——賬客。
“看別人花錢,幫自己理財!”這是賬客一族的生活主張,更是宣言書。時下,網上記賬受到不少年輕人的推崇,正成為一種生活的必需,成為一種時尚,也成為一種樂趣。
“哎,別提了,我和他呀,幾乎天天吵架。”某一天,當我偶遇舊友小雯,我倆聊起彼此的生活,我不由得對她嘆起了苦經。因為經濟問題,我和老公大吵小架連綿不斷。我知道老公也是為了這個家好,不過脾氣急了點,可我委屈啊,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這錢怎么就那么不經用,每個月還差著好大一截就見了底兒了!
小雯聽完我的話,給了我一個建議:“你應該弄個賬本,先弄清楚錢到底都花在哪里了。”我一聽就樂了:“記賬?多老土啊!”小雯笑了笑,說:“林子,你說錯了,現在最流行的就是賬客。好多人都擁有自己的網絡賬本,養成了記賬習慣。將賬單在網上公開,這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可以發現很多與錢有關的人和事,感受很多與錢有關的生活體驗。”
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我成了一名新賬客。我把針頭線腦、逛街購物、人情應酬,一概大小開支全都登記在賬本上,一個月之后,我仔細翻閱賬本,還真挑出了不少毛病,就拿平時的出行來說,每月花在出租車上的費用占到總支出的8.7%,而下館子的吃喝費用占到總支出的15.1%。我總結經驗教訓,辦了一張公交月卡,盡量避免打的;減少下館子的次數;改變娛樂方式,把逛街購物等活動改為逛公園、爬山……如此一來,花錢總算有了節制,節省了一些不必要的開支。
嘗到了甜頭之后,我喜歡上了網絡記賬的方式,一天不上網記賬就感覺心里空空的。漸漸地,我擁有了許多志同道合的“賬客”朋友。當我把我的賬單曬在網上時,網友“蝶舞翩躚”毫不客氣地指出,我那件羊絨大衣絕對被宰了,她給我提供了一個購物的好去處,那里經常有打折活動。她還跟我說,應該學會看別人花錢幫自己理財,如果發現了什么省錢高招,也應該及時地把心得記錄下來,也許別人看到了會冒出更多的好主意。
除了自己記賬之外,我開始仔細研究別人的賬單,互相點評,交流心得。還真別說,有不少值得學習參考的消費經驗,比如月餅,是應時商品,節前的月餅價格虛高,早早就買好徒然浪費錢財,最佳購買時間是中秋節傍晚,去探望親朋好友時順路拐進商場拎上一盒,一點小錢賺足人情喲!
我越來越熱愛我的“賬客”生活。我覺得,“賬客”是一種樂趣,是一種時尚,更是一種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