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歷史間的三輪
各式設計精妙的水泥高樓,阻擋不住綠樹掩映下的紅墻灰瓦,各樣的牌坊彰顯出北京城的古老與神秘,那些雕梁畫棟,那些琉璃金字,都顯示出,這是一個蘊含著深厚歷史文化積淀的城市。
還沒有到胡同,就先聞到了胡同的味道,吃了炒肝包子、豆汁配焦圈,最后再來上半斤爆肚配個小二兒(二鍋頭酒),曾幾何時這是胡同里北京人最普通的吃食今天還一樣誘惑了我的口水。鐘鼓樓的暮鼓晨鐘在講述著古老的故事時不時的有雨燕、信鴿倏地在頭頂飛過,不用去想,這就是北京的聲音,北京的生活。
地安門街邊古樸的街瓦、牌坊、銅環(huán)紅漆大門,不斷地映入眼簾。路邊有著朱紅色座椅黑色車梁和金色銅環(huán)裝飾的人力車,一排排的整齊地停放在窄小的胡同口,車上坐著正在閑聊和等活的人力車夫,穿著禇褐色的鑲著盤扣的短褂兒,好像每個人都是本書,翻開來都講述著各自與老北京的源遠流長,走近他們,仿佛就走進了那一段灰色的滄桑。
左岸的前海波光粼粼右岸的灰色磚瓦靜謐安立,我們乘著五月的習習春風,讓自己融入這濃墨重彩的潑墨山水畫中,在這古老小巷中自己也變得充滿韻味起來。
車夫嘴里吆喝著純正的北京話,“您哪兒去,”還沒等你回過神兒,他就用手中的毛巾撣撣車座 由不得您拒絕他的熱情便上了他的車。“嗖”的一下,人力車夫矯健的蹬上了車,開始載著我們在胡同中游弋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中自由穿梭。在青磚石鋪就的街道上緩緩行駛,透過飄在車頭的垂楊柳,嗅到紅梅飄香,沿途的景致都在人力車夫那“吱呀”“吱呀”的前行中凝固成永恒。和我們一樣坐著人力車串胡同的游客有很多,時不時的在窄小的街道中與人力車隊遭遇坐在上面的人不管是什么皮膚,說何種語言,此刻都會會心一笑,招招手,互相禮讓著通過。我們知道此刻的他們,和我們一樣,沉浸在斑駁磚墻下的歷史中,有些無言,有些神迷。
車夫一般都很能聊,還沒有等你開口,他早就滔滔不絕了。從軍機大臣和珅到胡同的民間典故就沒有他們不知道的。說到奧運會,車夫更是來了興致,儼然一副北京奧組委新聞發(fā)言人的姿態(tài)。“奧運會給了北京、給了中國一個走向世界的千載難逢的機會。胡同作為北京傳統(tǒng)文化,一定要借助這個機會發(fā)揚光大。”
刻在門上的時光
在前海沿街游走,街邊楊柳,青磚小路,潺潺流水,灰墻灰瓦,褐色的人力車夫與那些雕梁畫棟的奇妙小車,引領我們進入這美妙的畫面,讓我有機會也成為這片風景中的一部分。穿行于其中,仿佛你已經(jīng)回到了那個讓人充滿遐思的年代,那個年代是黑白的是沉默的,是白衣藍衫,是手中的卷軸書,是胡同中充滿市井味兒的叫賣聲,是記憶中的老膠片,是人在畫中游,是人面桃花相映紅的羞澀。與那個年代的不期而遇,讓你緊張,讓你羞澀,讓你不知如何是好。路邊突然出現(xiàn)的紅門大宅讓人夢幻般突然掉進歷史漩渦 “和敬公主府”、“恭親王府”、“郭沫若故居”、“宋慶齡故居”一座座老宅子在我們串胡同的過程中比比皆是,任何掩映在蔥郁綠樹下的府第都有可能是名人故居,或者是赫赫有名的有著深厚歷史淵源的深宅大院,它們彰顯著北京皇城的雍容、大氣與尊貴。坐在人力車上,看著街道和房屋,心中升起無限崇敬,常常有一種走在歷史中的恍惚。這毫不起眼的小小胡同,也許孕育了關乎整個民族的重要人物。走近這些故居讓人肅然起敬。朱紅色大門,青綠色銅環(huán),暗黃色的故居題字,陽光像明亮的霧一樣彌散在那中間,個個都是莊嚴歷史滄桑歲月的有力見證。我們就這樣與他們邂逅,如此接近于他們曾經(jīng)的歲月滄桑。這份幸運,來之不易。
把自己鑲嵌在古老的文明中,讓自己的脈搏在胡同中跳動的更加緩慢一些,去靜靜的感受那份深遠,感受皇城根下的市井生活,感受那些與世無爭卻又精彩無比的悠然自在。這就是悠久古老的文化帶給我們的震撼,讓我們有回家的感覺。
老人的胡同
找到著名的“煙袋斜街”,就在彩色琉璃瓦的燙金字牌坊前,撞見了幾個外國游客,他們興致盎然的談論著這條已經(jīng)存在了幾百年的瘦瘦的小街。曾經(jīng)的歲月就這樣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我們進入那微微泛黃的卷軸畫卷中 有人在畫中游的感覺,
燙金字招牌的紅柱子下臥著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代表著某些含義的神獸,青磚石的街道旁邊,幾個白發(fā)的老人在柳蔭下落地有音的下著象棋,嘴里不服氣的喊著:“殺”、“將”“吃”。手中拿著大茶缸子,厚厚的茶垢仿佛比茶葉更有味道。任憑陽光灑在滿是皺紋的額頭和白發(fā)上。他們的那份悠然自得讓所有進入這條胡同的人都會感到如進入仙境一般浪漫而寧靜。
老人們告訴我們,“煙袋斜街在清末便已聞名于京城,那時以經(jīng)營旱煙袋,水煙袋等煙具、古玩、書畫、裱畫、文具及風味小吃、服務行業(yè)等為主。街上店鋪林立,各有特色。老人告訴我們,以前這街上最有名的就是兩個毗鄰而開的煙袋鋪,一為恒泰號,另一家為雙盛泰,均是山西人開設。煙袋鋪不只是賣成品煙袋,而且還備有各類煙袋桿:烏木的、犀皮漆的(漆花紋紅黑相間作不規(guī)則圓圈相疊,極似松鱗)、鳳眼竹桿,煙袋鍋有黃銅的、白銅的、蒙古式帶花紋的:煙袋嘴有料器的、玉石的、瓷的,大小長短不等,可按各人愛好裝配。還有各式煙袋荷包,山西“一口香”的小銅煙袋 以及普通的銅水煙袋早期還賣火鐮、火石及艾絨。最引人注目的是掛在門外檐下的大煙袋幌子,據(jù)說雙勝泰煙袋鋪在門前樹立了一個五尺高的木質(zhì)大煙袋作為幌子曾經(jīng)名揚京城。
老人津津有味地給我們講花白的頭發(fā)在湖水和陽光的照映下泛起光來,我們也瞇起眼睛,注視著這條古老的街道,想象著那些逝去的歲月中曾經(jīng)滿是長衫辮子、人聲鼎沸的窄窄街道上,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一切,而今,卻只有我們在憑吊。一種雁過無痕的感傷,才下眉頭,又上心頭。
沉浸其中,微閉雙目,感受古老千年歲月與你在這一刻的完美交融感受從悠遠深處款款走來的桃花人面你會詫異于自己心中的這份寧靜,與世無爭詫異于環(huán)繞于周圍的仙境般的浪漫氣息。老街,低矮破敗的房屋講述著一段段古老的故事,蒼青的瓦脊顛簸起伏。每一聲腳步都會喚醒兒時的記憶,每一塊磚石都能映出長輩們的面容,目光隨意一瞥就能勾出一串故事來。斜陽懸掛在斑駁的屋瓦上,花貓慵懶地睡臥在墻頭,嬸子大媽隔道悠閑說話的樣子。在我的腳下有老槐樹盤根錯節(jié)的根須。胡同中刻錄著他們的生活軌跡,甚至條胡同凝結(jié)著一個城市的歷史,或者代表著的是一個人的一生。
是誰在掌控著這一切是誰曾經(jīng)在這里翹首以盼,是誰在這里眼波流轉(zhuǎn),又是誰千百年來在這里上演著相同的劇情?桃花紅,梨花白 為誰開又為誰敗?你我如此奇妙的在這里相遇,是初識?還是重逢?有那么一刻,光陰流轉(zhuǎn),時光倒退仿佛看到了千年前的我們,上演著相似的故事依舊是悠然的毫不自知的在安排好的宿命里,唱著屬于我們自己的華麗樂章。
隔岸酒吧
穿過那一戶戶的煙袋鋪,來到銀錠橋。這座橋與前海的金錠橋前后呼應,成為連接起前海與后海的“紅娘”。
站在銀錠橋上,“燕京八景”之一的“銀錠觀山”就在眼前,遙望西邊,看到層巒的西山,讓我人在鬧市,心在桃園。微風吹來,飄來陣陣桃花香氣海的對面那一間間排列整齊的酒吧屋,隱匿在綠樹紅花間,夜幕降臨,霓虹滿人間,夜如晝。
以銀錠橋為紅線,牽引著兩邊的風景遙遙相望,這頭是商鋪林立的“煙袋斜街”,那頭是霓虹閃耀的后海酒吧街。車夫告訴我們,這條酒吧街與三里屯酒吧街一樣,已經(jīng)成為了北京最著名的酒吧區(qū)。我與車夫一起,穿梭于魅力的湖畔,暢游在燈紅酒綠的酒吧林中,讓人置身于古老的北京城胡同里的同時,又嗅到了現(xiàn)代都市的年輕與活力。有人說,什剎海的酒吧街是暗紅色的,不知這定義是因為什么而得,也許是因為那些在綠樹紅花掩映下的王府、老宅和名人故居,為這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夢幻之地涂抹上了濃重的皇家味道吧。
這里一排排臨海而設的酒吧,各地風情,各種特色,讓初到者目不暇接。巨大的霓虹燈箱,彩色的柔軟沙發(fā),布置精巧的“空中四合院”等等,這里的每一個人仿佛都與藝術有關,每一個創(chuàng)意后面都是豐富的人生感悟。那些“后海時光”、“阿拉丁”、“胡同寫意等等極富創(chuàng)意的酒吧店,似乎也在訴說著一段美麗的回憶,兀自地立在湖畔,招搖著自己的激情與奔放等待真正懂得欣賞她的人來如約而至,開始一段美麗的姻緣。是啊,我們與胡同的結(jié)緣,胡同與酒吧的完美融合,何嘗不是一種難以言說的緣分呢?走在充滿老北京味道的胡同里,感受著或東方或西方的不同情調(diào)的酒吧文化,坐在湖畔充滿熱情色調(diào)的沙發(fā)上面,輕輕地啜一口清茶或一杯濃濃的咖啡,欣賞著柳樹飄揚的后海,微風拂面,快意人生,你是否也在心中默默地描繪著一幅寫意般柔和美麗的畫面呢?
左手沙發(fā)右手三輪:左手咖啡,右手茶:左手胡同,右手酒吧。
這左與右,這古與今,這中與外,讓你我眩暈迷惑!
我到底身在何方,我的玉佩呢?我手中的咖啡杯呢?我千里萬里尋覓的那個美人呢?我的江山 我的沉默,我的刀光劍影,我的落花琉璃,我的車夫,我的座駕,我的長衫,我的香煙我的滄桑與懷舊,我的霓虹與放縱……
這樣的胡同,這樣的北京,這樣的人力車夫,這樣的酒吧迷香,讓每一個來到這里的人迷惑,炫目,體驗時光交錯之感。褐色短褂的人力車夫,與你一同走在狹窄的胡同中,而你的思想?yún)s自由地徜徉于皇家王府古老滄桑中。是坐了時光機般讓人目眩神迷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我們的夢想
我們的人力車夫是個有些年紀的老北京,有些花白的頭發(fā),額頭滿是皺紋但精神矍鑠,聽著老式收音機里傳出的大鼓書,穿著統(tǒng)一配發(fā)的鑲著盤扣的褐色短褂,老布鞋和老煙斗和我們談起話來虎虎生風。知道我們是來尋訪老北京文化的時候,這位。老北京”有些動情。他說能夠看到的代表北京傳統(tǒng)文化的東西越來越少了,那些胡同、那些人力車、那些遠去的歲月和夢想都不復從前了。他懷念那些老舊胡同里的云淡風輕和單純歲月,曾經(jīng)拿著糖葫蘆串跑遍多如牛毛的胡同也永遠不會找不到家。老人說,胡同無聲,但每一塊磚瓦中卻都蘊藏著無限的故事。
是啊,有多少人像這位老人一樣,是伴隨著胡同里家門外的叫賣聲長大的,常會有那么大群小孩跟在各式各樣叫賣商人的后面,鸚鵡學舌學人家叫賣,直到小販假裝生氣的回頭呵斥,才會惡作劇般的一哄而散隨后馬上又聚集起來。
與老人聊著天,聽他講述著老北京的故事,已經(jīng)回到了那些沉默著的黑白歲月中,忽然叮鈴鈴的一陣鈴響,又一列三輪車隊與我們在小小的街道中相遇,坐在車上的是黃頭發(fā)白皮膚的老外他們看到我們,熱情揮手,嘴里說著并不標準的“你好,你好”。他們的出現(xiàn),把我從剛才的黑白照片中拉回了彩色絢爛的今天,時空交錯的體驗再次上演。老外們休閑的打扮,黑色的墨鏡,興奮的表情,甚至還有小小福娃的配件在身,所有的所有都表明他們是因為奧運而來到中國,來到這里尋找屬于他們的夢想,對古老國度的好奇和向往。
記者手記
別人來到我們的家,看到我們曾經(jīng)追夢的地方,會感嘆滄海桑田,會感受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碰撞和沖擊。我們自己的感受會比遠道而來的客人更加深刻吧。那是我們夢開始的地方啊
對傳統(tǒng)文化的保留是我們內(nèi)心的呼喚和想往,是對夢的追求是得到溫暖的擁抱,是回家的渴望。那些記憶如此珍貴,我們不能再回到那個純真年代,無憂無慮的盡情在胡同口玩?zhèn)€痛快,我們的胡同越來越少,給我們尋夢的機會也越來越少。
“人生有兩件東西不會忘記,那就是母親的面孔和城市的面孔。”懷念小時候母親溫暖的懷抱嗎?想念我們丟失的純真嗎?那就保護吧!找到她并保護她,她是我們最最純真的夢,是我們的精神家園,是我們永遠貪戀的母親懷抱,是我們的精氣神兒,是我們最引以為豪的中華文明。保護她吧,她是支持我們繼續(xù)走下去的最溫柔的力量。她最溫柔,也最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