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集溫婉賢淑的江南女性和軍人作風于一身,這使她很好地在工作和生活中扮演著各自需要的角色。工作上她是成功的,生活中她是幸福的。祝福她,繼續做一個中澳兩國交流的好使者。
2008年一個初夏的下午,記者與陳靜約在一家咖啡店里進行面對面的采訪。坐在記者面前是一位溫婉賢淑的江南女性,這個形象很難與一位在澳大利亞打拼多年,有著深厚生活底蘊和豐富經歷的海外人士聯系起來。做手套賺錢,拍紀錄片博名,并獲得了“太平紳士”的頭銜,陳靜這位僑居在澳大利亞的華人,過著令人羨慕的精彩人生。
做手套賺錢
陳靜生長在湖州,父親是個軍人,杭州人。行伍出生的家庭氣氛造就了她吃得起苦,耐得起勞、不肯言敗的精神。這也是她日后在出國的艱辛道路上可以支撐下來的源動力。
初到澳大利亞,語言是第一關,陳靜坦言在出國之前并沒有受過正規的語言訓練,到了澳大利亞以后,卻只是花了很短的時間克服了自己在語言上的困難。因為她說一切都要自己主動。在提到學習語言的細節上,她舉例說學了去銀行的對話,當天她就馬上到銀行去實踐,這樣很快就能融入這個國家的語言環境。
陳靜的努力不僅僅體現在克服語言的難關上,工作上,她依舊憑借自己的努力和決心,首先成功地將袋鼠皮做成高復手套。她驕傲地告訴我們,她是第一個能將袋鼠皮做成高復手套的人。當然這在當時也給她帶來了一定的經濟回報。之后,她開始投資房地產、從事貿易,經過10多年艱苦創業,現在在墨爾本已經有了自己的公司——亞太集團。這對于一個只身在外闖蕩的女性來說已經是成功了,但是陳靜心里還裝著另外一個夢想。
拍紀錄片博名
賺錢對陳靜來說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當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后,就要實現自己的夢想;第一要做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第二要做對社會有意義的事。因為在這十多年來在異域靈與肉的搏斗經歷,自己所看到的,所發生的,所感受到的,一直壓在我心里。我有一種強烈的傾訴欲望,加上本人學的專業是傳媒,自然而然就會想到用電視的形式來表達我的情感。”就這樣足足花了5年的時間,《陳靜日記》誕生了。
“那是一段特定的歷史,值得記錄的歷史——關閉已久的中國大門終于向世界開放,無數的物質與精神淘金者們涌向世界各地,但他們對外面的世界還是一知半解,認識不足。所走過的坎坷之路實在太長,付出的代價也太重。尤其是看到目前中國的經濟突飛猛進,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與世界接軌,出國潮會延續不斷,走出國門的機會也會越來越多,人們面臨的選擇也是多種多樣。那么《陳靜日記》這部紀錄片對那些有出國打算的人,或者想更多了解西方社會的人,無疑是一部極佳的參考書。我認為這是第一部如此全面如此深刻記錄中國人在海外生活狀況的片子,它涉及的很多內容是在以前的海外紀錄片中從未涉及過的。”

這部紀錄片走的道路直到完成不是一帆風順的,它花了陳靜5年的時間才最終完成。在這5年里,她對自己創立的亞太集團“怠工”了。而且她所拍攝的第一部片子并沒有產生經濟效益。所以在當時確實有很多人不理解,包括自己的父母與姐妹。但是陳靜看重的是這部紀錄片所起到的社會效應,這是不能用錢來衡量的。這可能與她的性格有關,她從沒后悔過,也從沒有想到放棄過。認準的事情,決定干的事情就要把它干到底。加上當時公司也上了一個臺階,事務由先生打理著,于是就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中去。
雖然外人看來這個事情不是那么好做,工作起來很辛苦,“每次遇到困難,我都把它當成人生的挑戰,看自己是否能夠跨過去,再說人生多一些經歷,這何嘗不是一種財富?”所以陳靜的內心是充滿著幸福的,因為現在可以用自己賺來的錢去做自己一直喜歡的事情,追求著自己的夢想。
后來她的影視作品得到了澳大利亞的認可,收藏于澳大利亞圖書館。除了在國內的一些電視臺播出外,還通過中央四套與鳳凰衛視向全球華人播出了《陳靜日記》。這就是對她付出的最好回報。
女太平紳士
陳靜在經過多年的努力后,在澳大利亞這片陌生的土地上,從一個寂寂無名的新移民,到成為在澳大利亞有著廣泛影響力的名人,陳靜個人獲得了澳大利亞政府授予的“太平紳士”的榮譽。對此殊榮,她的個人觀點是這樣的“能得到太平紳士,我很高興,這是對我的工作與人品的一種肯定,但我并沒有把這個榮譽看得很重,榮譽也只是過眼云煙的事,只把它當成是對自己的一種勉勵吧,今后要為社會更多地盡些義務。”
她告訴我,“太平紳士”這個頭銜其實是對她今后的人生道路能更加規范的一個標準。在澳大利亞,“太平紳士”更多的是傾向于一個義工的角色,需要有兩個國會議員對你提名,需要登報公示,需要民眾對你的認可,需要對能力和人品進行調查后才會授予這個頭銜。在獲得這個榮譽之前,陳靜已經做到了自己該做的事情,獲得榮譽之后,陳靜認為需要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對自己不斷地施加壓力,在以前的基礎上做得更好更出色。而并不能因為已經得到政府的認可就松懈。
現如今,陳靜還在努力地從事著義工的工作,也為了能更好地促進中國與澳大利亞之間的交流努力著,積極搭建和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為了能使兩國之間有更加全面的交流和更全面的認識,在藝術上,經常組織畫展,讓兩國的藝術家可以互相交流和探討。在教育上,陳靜就用她的《陳靜日記》為大家詳細地講述了中澳之間留學生涯的生動故事,這個影響力就不僅僅是對兩個國家,乃是對全世界的。
陳靜說,她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了兩國的交流和發展,充當好一個使者,不管作用有多大,也有責任起到更好的橋梁作用。
事業與家庭的平衡
一個事業成功的男人,離不開背后一個支持他的女人。而在陳靜這里,恰恰也有一個對她事業和夢想完全支持的丈夫。在采訪中,陳靜多次提到自己的丈夫,每當提到自己的丈夫,臉上總是浮現出一絲笑意與溫暖。
作為一個女人,如何平衡好事業與家庭,陳靜給了我們最好的解釋:“現在社會的女性要適應多重角色,還要學會角色的轉換。在公司,我是主管,可以風風火火。在家里我是妻子與母親,可以體現女性溫柔的一面。一般我不會把工作帶回家,與家人在一起時,我會全身心投入到他們中去,除了在工作中遇到好玩好笑的事情,我會講出來與大家分享。我不太喜歡抱怨,家里的事沒什么大不了的。一般只要我在家,家里基本上是充滿笑聲與陽光的。當然還要感謝我的保姆,有關家務的事情與一些家庭的安排,她都幫我做了,這樣我跟我先生除了工作外,就是對孩子的教育與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