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還固執地以為,風險投資與股權投資行業只是年輕“海歸派”玩的游戲,似乎有點落伍。這就像一個缺乏遠見的“資深網絡評論員”的可笑觀點,堅信始于美國的互聯網經濟將由留學美國的網絡精英把持。
毫無疑問,現任上海盈創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盈創)合伙人兼CEO的李思川,給業界帶來反駁的論據,而未來盈創的業績或許可以給出證明。
盈創投資成立于2008年3月,由四家法人股東組成,分別是上海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中星資本、優勢資本和藍海創投,業務主要集中在直接投資、基金管理和投后管理與服務,和所有雨后春筍般涌現的基金管理公司一樣,期待著能夠分享中國經濟高速成長帶來的果實。
“我們結合在一起想把盈創打造成中國未來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中最有品牌價值的公司。”李思川說,他現在還暫時保留中星資本董事總經理的職位,是盈創最早的發起人之一,因為預測巨大的富余流動資金將從產業資本轉化為金融資本,中國的股權投資熱潮即將到來,有著志同道合者的基金管理人自然地走到一起,期望建立一家中國本土最具影響力的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公司。
對于一個50多歲的中國商人,這可能是職業生涯的最后一站,從1991年下海經商,后進行證券投資,因癡迷于金融行業的杠桿效應將給產業重組帶來機會,至今,一直保留這行當應有的激情,“金融行業中的股權投資特別有挑戰性、從價值發現到實現價值,更能體現人的價值。”李思川表示,國企改革、創業板上市、基金法出臺等利好消息的浮出水面,將為他和盈創提供足夠的施展舞臺。
野蠻生長的一代
中國近30年的工商業發展史,根據進入年代的區分,都有其鮮明的時代特征,他們被稱之為“野蠻生長”的一代,深深刻有時代的印記,他們具備大多數歷經經濟體制變革的“幸存者”的敏銳和智慧,李思川的生命同樣精彩,在他度過的50多歲的生命中,跨越了兩個時期,并且成功地扮演過各種角色,他曾經是中文老師、企業辦公室主任、招商局局長、個體商人和資本市場玩家,角色轉換總能緊密切合時代興奮點,現在他進入的行業同樣最受追捧——風險投資與股權投資。
管金生、唐萬新以及現任的政府高官,當他講述這些當時,或者日后,在某種程度可能影響中國商業史的人物時,你會發現,他是在講述中國社會的變遷史。
假設一下,如果哪天集體失憶,歷史的記錄者想要描述1978-2008年的社會沿革和商業史變遷,那么,李思川無疑是最好的采樣標本之一。
毋庸置疑,頗具代表意義的李思川有其堅強、隱忍的一面,“在一個制度環境不確定的時候,男人實際上是要用時間來跟體制搏斗的。把痛苦當成男人的營養,把時間當成腌咸菜的缸,我就成了缸里頭的一棵菜,最后變了味。”馮侖這樣表達他對這代人的理解,這代人承受著舊有制度的桎梏,同時在新舊體制的萌芽期攫取唾手而得的財富,早期的混亂年代,這僅僅需要一點小聰明和看似義無反顧的勇氣,他們的生存能力超常,在中國近30年由“計劃”轉向“市場”艱難、曲折的商業演變中,是摸著石頭過河的人群中的優勝者,這群商業世界的優勝者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對政治的理解強于商業領域的把握,資源整合的能力勝于商業模式的創新。
當然,與早期的草莽英雄不同,除去商人的裝扮外,你會以為坐在對面的中年男人更像一個走出書齋的學者,雖然年齡上已無優勢,但對國外成熟的資本運作手段和技巧了然于心,對于進入風險投資和股權投資行業,更多地是順應而為之,而10多年的金融投資生涯本身為他提供了足夠的技術背景和人脈,我們的談話也集中在被寄予厚望的盈創,以及他對行業的看法,這也正是他所樂意和擅長的。
市場需求催生盈創
《華人世界》:風險投#1048576;與股#1048576;投#1048576;作#1048576;一種金融工具,目前主要以海外#1048576;本#1048576;主,大家對本土的股#1048576;投#1048576;期待已久,在這#1048576;域,國家在法律法#1048576;上也有一定的#1048576;斜,盈#1048576;具有外#1048576;、民#1048576;、國#1048576;的混合型背景。#1048576;介#1048576;一下這種混合型#1048576;構,當初#1048576;什么以這種#1048576;構方式成立?
李思川:我們4家公司中3家的業績都不錯,在市場上也有一定影響,為什么還要做盈創投資?盈創的股東有國企,有民營,又有外資,資源豐富又各有特色。美國是國際化的資本市場,股權投資基金很成熟,市場份額也很大,但是在上萬家的股權投資基金公司中真正做得好的、有品牌的,能夠吸引國際投資人信任的,也就是那耳熟能詳的十幾家大公司。而這些大的品牌公司早期歷史也是由幾個小公司中的品牌合伙人重新組合在一起才慢慢做成的。我們各股東公司都有一定品牌,但還不是國內有影響的標桿企業,大家合在一起就是想把盈創做成中國股權投資管理的標桿企業。盈創的成立,一是時代的需求,因為個人和企業的財富積累到一定階段就一定會有投資的需求;同時它也是市場的需求,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中國的大部分企業需要科技升級,傳統行業需要整合才能參與國際競爭,這里的市場需求更大。盈創投資通過優勢互補實現公司品牌和資源最大化,投資效率和市場競爭力自然會大大提高。
人民幣給純外資的公司,投資人會有顧慮;純外資給國企,投資人也同樣會有顧慮。投資風險、團隊穩定、業績保障等所有投資人擔心和關注的問題都通過我們股東資源的互補把它彌補了。盈創投資是結合了政府信用和資源,結合了國外成熟的管理經驗和退出渠道,結合了我們的專業團隊的共同理想和追求而建立的。
《華人世界》:盈#1048576;的成立是以“模擬合伙制”#1048576;基#1048576;,而盈#1048576;的四家股東也都處于同一行業,這其中利益如何平衡?
李思川:盈創投資是公司制的法人股東,合伙制的管理機制。它的股東是法人,內部管理是股東會授權董事會,董事會授權合伙人會議。我剛剛說了,我們每家都是不錯的公司,為什么還要成立盈創,就是要把盈創做得比任何一家公司要大,當發生利益沖突時要以盈創利益最大化為原則,我們在《合伙人守則》中有明確的規定,以規范合伙人的投資行為,控制道德風險,盡量避免與股東企業及合伙人之間發生同業競爭、關聯交易和利益沖突。
《華人世界》:盈#1048576;對外的法律#1048576;構是公司,對內實行的是合伙人制度,這樣合伙人的#1048576;#1048576;是否#1048576;于界定?
李思川:不會的,公司剛成立我們就制定了嚴格的《合伙人守則》,就是要制約、規范所有合伙人在投資管理、資本運作過程中的行為和道德標準。盈創是4家股東出資成立的公司,公司的股東是4家公司,但只是股東,公司是由7個合伙人來運作和管理的,合伙人按《合伙人守則》及合伙人會議規定進行規范的議事和操作。制定制度的目的一個是為了規范我們的行為,第二規范我們的投資和決策,這是結合國外風投的經驗、同時也結合了本土的國情。
《華人世界》:那未#1048576;盈#1048576;的投#1048576;方向將主要是哪個#1048576;域?
李思川:我們將管理不同的基金,不同的基金性質和規模,不同基金的時間要求,決定我們不同的投資方向,如信托制的基金我們會投資回報不是最高但是風險最小的,最容易退出的項目;我們正在募集的一個10億元的人民幣基金,它將重點投資那些成長性好、有市場空間、產品和服務有增值潛力的項目,通過我們的增值服務不斷提升企業的價值和發展速度,從而使被投資企業迅速做強做大。
較之需求,資金量仍然不足
《華人世界》:次#1048576;危機#1048576;致美國經濟走弱、這使得美元基金投#1048576;方向逐#1048576;#1048576;向新興市#1048576;,而中國本土充裕的民#1048576;#1048576;本同樣#1048576;#1048576;風險投#1048576;所#1048576;#1048576;的高利#1048576;,民#1048576;#1048576;本有著兩個先天性缺陷,一是缺乏基金管理能力,二是#1048576;快#1048576;心#1048576;意#1048576;明#1048576;,大家在猜#1048576;這是否會#1048576;生“泡沫”,你是如何看待這個#1048576;#1048576;?
李思川:首先我覺得,現在都說資本流動性過剩,但是,對于中國的風險投資,或者股權投資來說,仍然是募集資金遠遠不能滿足投資人和項目方的需求。中國的經濟高速發展,年利潤增長率超過30%的新興企業以及需要整合的傳統行業都有投資機會和投資需求。但是中國是個外匯管制國家,外資雖多也愿意投資,但是進入的渠道有限;即使它進來,中國商務部的“10號文”使其受到了限制。所以我們要通過各種形式盡快募集一定規模的人民幣基金把握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中的投資機會,為投資人創造更多的財富。
第二,中國經過20年的高速經濟發展,個人和企業都積累了一定的財富,傳統行業的單個企業的利潤越來越薄,現在是傳統行業需要整合、高新企業需要培養、民間財富需要通過投資增值,這就是我們的機會。但是盈創不是什么錢都要,盈創會有自己的審核標準。除了其他的條件,我們與其他股權投資基金的最大區別是我們有比較良好的投資心態,我們堅持價值投資的經營理念,因為我們交過學費。
因為喜歡,所以前行
《華人世界》:目前中國很多之前做實業的企業家進入風險投資和股權投資行業,比如,聯想控股主席柳傳志、原光明集團董事長王佳芬……對于他們的職業轉換,你怎么看?
李思川:創業者需要激情和夢想、企業家需要堅持和韌性、投資人需要的是冷靜和理性,而成熟投資人的冷靜和理性更需要豐富的閱歷和發現價值的眼光來支撐。有了起起伏伏的成敗經歷,人的心態會趨于平靜,成功的企業家轉行做投資我想他們是想通過投資來培育更多的成功企業來完善他們的人生價值。
《華人世界》:你#1048576;得股#1048576;投#1048576;行業是一個非常#1048576;意的#1048576;業#1048576;?未#1048576;是否一直會走下去?
李思川:股權投資我覺得很有挑戰性也很適合我的性格,每天面對充滿激情的創業者和企業家,天天都有新項目需要你去學習和提高自己,人也年輕了許多。我們已經沒有選擇的機會了,50多歲,而且這行業也是我所喜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