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5月12日發(fā)生的四川省汶川特大震情非常牽掛,我們榮程集團人大多來自唐山,親歷過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為四川地震災區(qū)捐款,我們義不容辭!”——張祥青
5月18日,在中宣部等七部委聯(lián)合舉辦的“愛的奉獻”——2008抗震救災大型募捐活動上,天津市榮程聯(lián)合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祥青夫婦捐款3000萬元,在主持人現(xiàn)場采訪時,張祥青當即表示,作為1100萬天津人民的代表,再捐款7000萬元,幫助災區(qū)人民重建家園,建“震不垮的學校”。至此,張祥青夫婦在本次抗震救災中,累計捐款1億元。事后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們對5月12日發(fā)生的四川省汶川特大震情非常牽掛,我們榮程集團人大多來自唐山,親歷過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為四川地震災區(qū)捐款,我們義不容辭!”
富甲一方 低調(diào)做人
在唐山豐南區(qū)有一條煤河,河上有一座“榮華橋”和“祥青橋”。2002年,煤河改造,張祥青捐資230多萬元治河修橋,為了感謝他對家鄉(xiāng)的幫助,當?shù)厝税褍勺陆ǖ臉蛴脧埾榍喾驄D的名字命名。
在榮華橋旁,一位姓張的老人說,他只知道這座橋是當?shù)匾患抑搹S捐建的,至于具體是誰,并不知道。冀發(fā)鋼材廠的鄭主任說,雖然張祥青富甲一方,但為人很低調(diào),當?shù)孛癖姸贾浪麄兊膹S名,卻不見得知道張祥青夫婦,而他們在廠子,也不叫張祥青董事長,而是喜歡喊他“六哥”,每次張祥青都高興地答應。
2003年非典期間,張祥青捐款100多萬元,2004年,為救一個患腎病的職工,他帶頭捐款為病人募集30余萬元換腎。2007年捐款40萬元定向資助天津52名自強貧困孩子,今年初南方雪災捐款300萬元……
聽說弟弟為災區(qū)捐出1億元,在豐南的哥哥張祥文說,他一點也不感到意外。他代表家人說,“那是應該的,我們都是唐山地震孤兒,有能力了,就應該回報社會。”張祥文說弟弟是個“有心人”,自創(chuàng)業(yè)以來,以個人或企業(yè)的名義,在賑災、扶老、助殘、救孤、濟困、助學、助醫(yī)以及支持文化事業(yè)、體育事業(yè)、環(huán)保事業(yè)等方面,捐款捐物累計達3850多萬元,2006年,他被中華慈善總會授予“中華慈善事業(yè)突出貢獻獎”,并獲得“第二屆中華慈善人物”稱號。

汶川地震的那天下午,天津的大地也在顫抖
32年前,唐山發(fā)生7.8級大地震,他在一片瓦礫中幸運地活了下來。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汶川8.0級大地震再次震痛了他的心,他知道8.0級意味著什么。
當時張祥青正在天津,13日早晨7:40,張祥青和愛人打開電視看早間新聞,看到四川汶川發(fā)生強烈地震,而他當年經(jīng)歷過的唐山大地震是7.8級,24萬人死亡。這讓張祥青心頭一震,看來災情很嚴重。和妻子張榮華商量后,張祥青馬上用電話開了一個董事會,通知公司財務立刻準備1000萬元,他要在上午親自捐到天津的慈善部門。“這個時候救災需要錢,一定要快。”當天上午9:00多,張祥青就把捐款送到了市紅十字會。
榮程公司的柴樹滿經(jīng)理說,張總不但是個企業(yè)家也是個慈善家,經(jīng)常捐錢助困,但一次捐出1000萬元這還是第一次,一些員工當時還不理解,有必要一下捐這么多嗎?但張祥青說,對于這樣大的地震,災區(qū)肯定需要大量援助,我們應該盡力多為抗災出些力量,更何況他自己當年就是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
紅十字會負責募捐的楊部長說,這筆大額捐助非常及時,當天他們就把錢通過中國紅十字總會匯往了災區(qū),用于購買賑災物品。
柴樹滿和張總是唐山老鄉(xiāng),在天津工作了2年多時間,在他的印象中,張祥青很忙碌,但生活的內(nèi)容除了幫貧助困做善事,就是整天鉆研他的煉鋼技術,雖然富甲一方卻過著很簡單純樸的日子。
“這和他以前的苦難經(jīng)歷分不開。”柴樹滿說。
唐山地震中成為孤兒
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發(fā)生大地震。7歲的張祥青被哥哥姐姐從瓦礫中扒出來時,還不諳世事的張祥青被嚇壞了。張祥青哭著找媽媽,但他的母親和五哥卻被埋在廢墟中,永遠地離開人世,被砸成重傷的父親也沒有挺過來,年幼的張祥青和幸存下來的其他哥哥姐姐都成了沒有父母的孤兒。
對于張祥青來說,幼年的那段經(jīng)歷在他記憶里烙下太深的記憶,那恐怖的場景讓他不敢去回憶。
在大姐大哥的扶養(yǎng)下,張祥青漸漸長大了。但沒有了父母的庇護,他們的日子過得非常貧苦。為了生計,張祥青小時候撿破爛、打豬草、賣冰棍,自己掙錢上學,但初中畢業(yè)后他還是輟學了。受政府照顧,他進入當?shù)匾患诣F廠,成為廠里年齡最小的學徒工,那年他只有15歲。第一次站在煉鐵爐旁,他幻想著自己的未來也像這鐵水一樣紅火。但他卻沒想到這鐵水真的會成就他的夢想,改變了他的人生。
苦難中發(fā)家
1989年,張祥青和同鄉(xiāng)張榮華結(jié)婚了,那是他們?nèi)松霓D(zhuǎn)折點。
為了生計,也為日子過得更富裕,小兩口做起了小本生意——賣早點。但由于沒有經(jīng)驗,他就和妻子一起南下,找老師傅學習做豆腐的經(jīng)驗,然后再回來創(chuàng)業(yè)。
賣早點是個辛苦活兒,夫妻倆每天都要凌晨三四點起來作準備,生爐子、磨豆腐,準備一早上賣的東西。兩人都很任勞任怨,一分一毛地攢錢。兩年下來,夫妻倆有了一點積蓄。而這時,張祥青看中了收廢舊鋼鐵的生意。
1991年,夫妻倆把所有積蓄和借來的錢都投入到舊鋼鐵生意,但由于沒有經(jīng)驗不懂市場,第一筆生意居然賠得血本無歸。朋友勸他趕緊收手,要不越賠越多,而債主也擔心他沒有償還能力不斷地來要賬。
可從小經(jīng)歷苦難的張祥青卻并不氣餒,他一直在給自己打氣,“廢舊鋼鐵有市場,堅持下去我一定能成功。”看到丈夫不甘心的樣子,張榮華也是信心滿懷,雖然一切又要白手起家,但她說,自己在最困難的時候從沒有埋怨過丈夫,他們兩個人永遠是相互激勵。
也許是這種樂觀的精神感染了周邊的人,短短幾個月后,在同行朋友的熱心幫助下,夫妻倆的廢鋼鐵生意有了起色,而當年就盈利幾十萬元。
1998年,張祥青、張榮華利用做廢鋼的優(yōu)勢,租下了當?shù)匾粋€倒閉的集體鋼鐵企業(yè),成立了豐南冀發(fā)特種鋼材有限公司(現(xiàn)在的豐南榮程鋼材公司)。1999年10月,又在灤南租賃了擁有高爐、轉(zhuǎn)爐的倒閉企業(yè),成立了現(xiàn)在的唐山市合利鋼鐵廠。
2007年,張祥青登上胡潤鋼鐵財富榜,以個人資產(chǎn)130億元在民營鋼鐵行業(yè)中排全國第二位。張祥青成了當?shù)劁撹F行業(yè)的大老板了,但是張祥青卻還是以前賣早點時一樣,每天生活非常節(jié)儉。
原合利鋼鐵廠的老職工張延生說,張祥青到灤南廠里視察,不去大飯店,也從不點大魚大肉,就在路邊的小包子館吃飯。看他吃飯那股子香勁,一點大老板的架子都沒有,更像是他們的同村老鄉(xiāng),感覺特親切。這樣的廠領導,大家都愿意和他一起創(chuàng)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