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 年海原地震
1920 年12 月16 日20 時5 分53 秒, 寧夏海原縣發生震級為8.5 級的強烈地震, 震中烈度12 度,震源深度17 公里, 死亡24 萬人, 毀城四座, 數十座縣城遭受破壞。
1927 年古浪地震
1927 年5 月23 日6 時32 分47 秒, 甘肅古浪發生震級為8 級的強烈地震, 震中烈度11 度, 震源深度12 公里, 死亡4 萬余人。地震發生時, 土地開裂,冒出黑水, 硫磺毒氣橫溢, 熏死饑民無數。
1933 年疊溪地震
1933 年8 月25 日15 時50 分30 秒, 四川茂縣疊溪鎮發生震級為7.5 級的大地震, 震中烈度10 度,疊溪鎮被摧毀。震前犬哭馬嘶, 蛇出鼠驚, 烏鴉慘啼,母雞司晨。震時地吐黃霧, 城郭無存, 岷江斷流, 壅壩成湖。
1950 年察隅地震
1950 年8 月15 日22 時9 分34 秒, 西藏察隅縣發生震級為8.5 級的強烈地震, 震中烈度12 度, 死亡近4000 人。喜馬拉雅山幾十萬平方公里大地面目全非, 雅魯藏布江被截成四段。
1966 年邢臺地震
邢臺地震由兩個大地震組成:1966 年3 月8 日5時29 分14 秒, 河北省邢臺專區隆堯縣發生震級為6.8級的大地震, 震中烈度9 度;1966 年3 月22 日16 時19 分46 秒, 邢臺專區寧晉縣發生震級為7.2 級的大地震, 震中烈度10 度。兩次地震共死亡8064 人, 傷38000 人, 經濟損失10 億元。地震發生后, 漫天飄雪。
1970 年通海地震
1970 年1 月5 日1 時0 分34 秒, 云南省通海縣發生震級為7.7 級的大地震, 震中烈度為10 度, 震源深度為10 公里, 死亡15621 人, 傷殘32431 人。震前, 豕突犬吠, 雀啼魚驚, 墻縫噴水, 騾馬傷人。震時, 村寨房屋盡毀, 地面或裂或陷。
1976 年唐山大地震
1976 年7 月28 日3 時42 分發生于河北唐山的地震( 震中北緯39.4 度, 東經118.0 度), 震級7.8 級,震中烈度11 度。同日18 時43 分, 在距唐山40 余千米的灤縣又發生7.1 級地震 , 震中烈度9 度。這次地震發生在工業城市, 人口稠密, 損失十分嚴重。唐山市區建筑物多數基本倒平或嚴重破壞, 鐵軌發生蛇形扭曲, 地表發生大量裂縫, 還有噴水冒沙、塌陷,震前伴有發光現象。242769 人死亡,164851 人受傷。鄰近的天津也遭到8-9 度的破壞。有感范圍波及遼寧、山西、河南、山東、內蒙古等14 個省、市、自治區,破壞范圍半徑約250 千米。震源物理的研究表明, 該震的震源錯動過程較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