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有難,八方支援”,“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后,港澳臺企業人士和大陸一些企業家在第一時間迅速反應,捐出大筆善款馳援災區。王永慶、邵逸夫夫婦、李嘉誠更以億元大手筆高居“賑災榜”前列。
恒基地產主席李兆基,早前以集團及旗下中華煤氣名義向四川地震災區捐出1000萬元,5月19日再次宣布李兆基基金撥出1億元賑災,用作為災民提供醫療急救服務、援助孤寡、捐贈糧食及重建學校。而恒基旗下的港華煤氣則自組車隊,將購置的帳篷、毛氈、藥物、食物、罐裝石油氣、煮食爐具等運往災區。
其實單以捐款數字論英雄,并不客觀。所謂善無大小,愛心無價。內地企業家的整體慈善意識近年間已大為提高,過去只顧埋頭賺錢的企業家,如今已開始對慈善事業愈益熱心,社會責任感更強。86歲的余彭年上月第三度榮登“胡潤慈善榜”榜首,自2003年以來,已累計捐資超過30億,幾乎是其個人全部的資產。

在這次抗震救災中,內地企業家的表現較之以往亦大有進步。地震當日,2008年中國慈善排行榜“首善”、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公司董事長陳光標迅速組織了一支由120人和60臺挖掘機等大型工程機械組成的民間搶險隊趕赴災區,在48小時內“幾乎與軍隊同時抵達”,迅速展開援救。有更多的內地企業家在后方捐款捐物,不少人士捐資亦過千萬。蘇寧電器的張近東董事長自己出資5000 萬元人民幣,以蘇寧電器的名義進行救災;前體操王子李寧創辦的李寧有限公司,聯同李寧基金會及全體員工向受災地區捐贈1249萬元人民幣;國美電器集團董事局主席黃光裕以個人名義向災區人民捐助5000萬港元;張祥青,一個唐山大地震的孤兒,一個深切感受了社會關愛的企業家,更是捐出了1億元以幫助災區。“為災區,我們義不容辭。”
在大事件面前,可以更能看出一個人的大節。讓我們真的感到欣慰的是,此次地震捐款,我們的企業家們大都表現出了自己的愛心和良知,并且大都符合量力而行的標準,都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光芒,這讓我們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