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韋佳,小天鵝集團廖長光、何永智夫婦之女。廖韋佳1982年4月生人,在她16歲的時候,就成為了小天鵝集團董事。初中畢業后,她來到美國讀書,由于愛好文學藝術,24歲曾出書《星條旗下的中國寶貝》,轟動一時。她擁有小天鵝集團20%的股份,個人身價上億元。 身 高1.70米的廖韋佳,天生一副模特身材。但她卻有著9年海外學習的生活經歷,熱愛音樂、舞蹈、攝影、旅行,當過導演、制片,拍過電影。
上世紀1998年,廖韋佳初中畢業后,15歲的她就到了美國洛杉磯讀高中,后來到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州立大學讀書,2005年7月畢業后,廖韋佳在美國知名銀行工作。2007年,廖韋佳在美國訂婚。2008年,廖韋佳和未婚夫決定回到中國,除了繼承管理小天鵝外,廖韋佳也打算給自己3到5年的時間在跨國企業獲得鍛煉。廖韋佳的父親已經給她在德國通用安排了合適的職位,春節后將入職上班。
父母的財勢讓廖韋佳的成長之路一帆風順。在廖韋佳的記憶中,父母并沒有培養她一些特別的商業意識。她說:“父母從小就教育我,一定要做一個踏實的人,鼓勵我勤儉節約,這些東西,都是我后來在國外生活的精神支柱。”
父母對廖韋佳要求很嚴格,每年就只給學費,大部分生活費是她打工掙來的。課余時間,她常常一個人要打幾份工。廖韋佳說她賣過服裝,當過餐館服務員,在美國通用公司打過工。這些經歷,讓她賺足了學費和生活費,鍛煉了她的獨立生活能力。廖韋佳在美國早已拿到綠卡,但她一直沒有加入美國籍。雖然在美國已經訂婚,但是因為父母和家族事業的原因,廖韋佳和未婚夫最終還是選擇回到了中國。在是否回到中國這個問題上,曾一度成為這個家族的討論焦點。廖韋佳在美國9年,一個人最重要的成長時期深受美國文化和美國教育的影響,對于中國,廖韋佳在很多方面其實是陌生的。從一個環境到另一個環境的過渡,對于廖韋佳來說也是困難的。她的未婚夫三代都在美國,更是地地道道的美國人,面對回到中國的問題,顧慮肯定比廖韋佳更多。
以廖韋佳的實力,在美國獲得一份優越的工作也不是難題。她曾在美國第四大銀行做投資理財工作,并獲得了上層主管的賞識,離職的時候一直挽留她,希望她可以留下。財富讓廖韋佳在美國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培養了她具有競爭力的知識文化和個人素質。 “我過了三道面試關才進入公司,很不容易,我準備多學習一下跨國公司的經驗”她說。盡管憑借自己的實力在美國長久的生活下去對于廖韋佳來說,也將會過得很好。但是,父母的意見,中國家族企業的傳統觀念,很多的東西制約了她的想法。首先,不論她要做什么,不論她是否決定要繼承家業,她面臨的第一個轉變,就是不得不,也必須是從美國回到中國。對于父輩的這一代企業家,廖韋佳發表了自己的觀點:除了機遇好外他們都是通過艱苦創業,靠雙手、靠家族打出來的天下,企業管理有著很大的隨意性。他們這一代人大多知識水平不高,缺乏科學的、規范的企業管理,投資眼光也比較有局限性。

廖韋佳一直喜歡國際傳媒業,讀大學時便準備選擇這個專業,但父母希望她學經濟管理,將來好接班。于是,她放棄了自己喜歡的專業。不過,雖然沒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喜歡寫作和攝影的她,大學畢業后曾在美國當過攝影師,導演、制片人,拍過幾個短片。
對于自己的選擇,廖韋佳并不后悔,她說:“我是父母惟一的繼承人,我只有暫時放棄自己的愛好,等回國把小天鵝事務理順后,再到國外發展,有機會也會與自己的愛好結合起來,成立新的公司,把小天鵝帶向國際化。”
在國外學習和工作這么多年,廖韋佳對企業管理有著自己獨到的觀點。她認為,企業做大關鍵在用人。家族成員的努力和忠誠,在創業之初很有用,但企業做大之后,弊端就出來了。廖韋佳說:“企業一定要改變家族制管理,企業不是一個人或是某幾個人的,它也是社會的。因此,我主張更多地去關注貧困人群,除了進行力所能及的救助捐贈外,還要解決更多的貧困人群就業。”廖韋佳在商業上也有自己很多獨到的見解,盡管,商業不是她的愛好,但現實往往讓人需要妥協。父輩的財富為第二代創造了更多的發展空間。這些年輕人輕而易舉地具備了普通人難以企及的競爭力、資源和機會:在國外享受最優質的精英教育、到企業高層實戰鍛煉、輕松進入上流社會交際圈……雖然少了從零起步拼殺商界的豐富閱歷,但這樣的選擇是否是他或者她真實的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