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琳

流動性回收力度不斷加大,銀行利潤會不會受到影響?
近期,中央宏觀經濟工作會議已經提出要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未來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的不斷上調、貸款尤其是房貸的適度縮緊都勢將成為必然。
就2007年的數據來看,銀行的凈息收入仍占總營業收入的87%,而利息收入中的69%來自貸款收入。因此,貸款的利息收入在銀行收入中仍占主要地位,貸款額也仍將影響著銀行的利潤。
2008年,央行回收流動性適度調控商業銀行貸款機構和規模,這會不會影響到銀行的利潤呢?
2008年貸款有望維持相對高速增長2008年的貸款增速必然會低于今年,但根據對宏觀經濟增長速度、個人和企業單位的貸款需求以及銀行主客觀貸款能力的判斷,即便考慮到監管層的窗口指導,2008年貸款的增速仍有望保持在14%以上。
監管層對貸款的監控目標主要基于宏觀經濟增長的需要。從歷史上名義GDP增長和貸款增長之間的關系看,在16個統計年份里11年的貸款增速均超過了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其中1993和1994年出現了較為嚴重的通貨膨脹,2000年的GDP增長可能被高估,2004和2005年銀行貸款增長受四大行重組改革的影響有所降低。
換而言之,貸款的增長率一般情況下均高于經濟增長速度。而近年新增貸款和當年新增GDP的比例大多超過1倍也表明這一點。
展望2008年,實際GDP增速應大體保持在10%-10.5%的水平,CPI應該在4%-4.5%的水平,簡單預測名義GDP的增速有望達到14%-14.5%的水平。根據GDP增長和新增貸款的關系,預計2008年新增人民幣貸款有望達到3.7-3.9萬億,人民幣貸款增長率會保持在14.5%-15.5%的水平。
目標和實際會有差距
2003年以來的統計數據表明,央行的貸款目標和最終的實際結果總是存在差距。貸款實際發放量也受銀行放貸意愿的影響。例如2004年盡管央行提出了2.6萬億的新增目標,但實際的增長量只有2.3萬億,造成這個結果的主要原因是建行、中行正處在準備上市的改革中,自動降低了當年的貸款增長速度。2005年的貸款增速同樣受到工行準備上市的影響。
監管層的窗口指導對貸款增長起到最有力的制約作用,但在銀行主觀放貸意愿強烈的情況下,即便監管層制定了較低的貸款增長目標,也只有非常嚴格的監管措施才能保證其目標的實現。若采用貸款季度化監控則對全年貸款增長控制無疑更為有利,但能發揮多大的作用則視最終管理機構實際控制的力度而定。
資產質量的影響
如果緊縮力度過大,無疑會對資產質量產生不良影響,而貸款增速保持在14%的水平不會對資產質量造成較大沖擊。
退一步講,如果資產質量明顯受到緊縮的影響,這也不是監管層所想看到的,屆時緊縮的力度可能會有所調整。事實上,在2004和2005年貸款增速下降的情況下,上市銀行的資產質量也沒有出現較大的下降,這表明溫和的緊縮并不會導致銀行資產質量的大幅下滑。
利潤直接影響有限
深入分析貸款增速下降對利潤的影響,則可發現短期內是正面的,長期則是負面的。這是由于貸款收益存在時滯性。
一般而言,貸款當期由于生息時間短(可能為半年),需要計提一般準備等原因,當年的新增貸款在當年產生的利潤較少。第二年貸款生息時間增加到全年,而且不需再計提一般準備,同時貸款轉為不良貸款的比率較低,因此計提專項準備較少,貸款收益的貢獻達到最高。
通過模擬計算貸款增速和銀行的凈利增長,我們發現即便2008年貸款增長減速,對2008年當年的凈利增速影響也甚微,但對2009年會有明顯的負面影響。
目前的盈利預測是建立在貸款增速保持在15.5%左右的水平之上的,如果貸款增速較當前預計水平下降1個百分點,即下降到14.5%,則2008年上市銀行的凈利可能下降0.5%,同比增速仍然維持在51.5%,對2009年的凈利影響則為1.1%。
考慮對商業銀行而言,貸款規模季度控制可能導致1季度發放的貸款大量減少,這樣對發放當年的凈利負面影響會增加。
但即便假定所有減少的新增貸款均為原來預計在1季度時發放的,則對2008年凈利潤的負面影響也只會上升到1.05%,對2009年的負面影響上升到1.2%。而貸款增速最低下降到13.5%,因此08年行業凈利最多較目前預測下降2.2%,全年凈利同比增速仍達到50%。2009年凈利最多較目前預測下降2.4%,行業同比增長率仍有望達到19%。
利潤多元化模式下貸款影響度減弱
隨著盈利模式的逐步轉變,銀行在2006-2007年所獲得的高速增長更多來自于非息收入和營業效率的提高,貸款增速對利潤增速的影響開始減弱。隨著非息收入占比的增加、利差上升以及資產質量的提高,貸款增速下降對利潤增速的影響將繼續減弱。
對銀行的具體影響
貸款增速對上市銀行的具體影響將取決于各銀行貸款利息收入占比、貸款增速下降的程度以及資金來源結構等方面。
一般而言,貸款收入較高、原有貸款增速較快、企業存款較高的銀行受到的負面影響較大。一方面中小銀行對貸款收入的依賴較強。另一方面中小銀行的大多數存款為企業存款,部分企業存款由貸款派生而來,如果貸款下降,對企業存款增長也會有負面影響,這樣不利于中小銀行的負債業務的開展。此外,事實上如果監管層采用嚴格的控制,則中小銀行可能面臨貸款增速下降幅度高于大銀行的情況,這樣更加對其利潤帶來負面影響。
此外,如果各銀行貸款規模受限,就需要通過貸款結構的調整來保證其重點開拓客戶。不排除部分中小銀行會減弱對個人貸款增長率的追求以保證對公業務的發展,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則對其長遠發展不利。因此,大銀行受貸款調控政策的負面影響會較少。
(袁琳,中銀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