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新
今年6月13日,山西省孝義市安信煤業公司發生特大炸藥爆炸事故。當班入井58人。事故發生后15人安全出井。43人被困井下。經搶救,9人生還。其余34人死亡。
國家安監總局、國家煤監局在初步調查后指出,除了火工品管理極度混亂、勞動管理混亂、政府部門監管監察不到位等原因之外,導致這起特別重大事故發生的一項重要原因即該礦長期存在非法越界開采現象。
而在4月24日吉林省蛟河市騰達煤礦發生透水事故致30人死亡的根源也是越界開采防水保安煤柱引發的。為何類似的非法越界開采現象長期存在?如何遏制越層、越界開采現象的發生?
越界開采:嚴重違法行為
《國務院關于預防煤礦生產安全事故的特別規定》中解釋,超層越界開采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為:超出采礦許可證載明的坐標控制范圍開采的;超采礦許可證規定的開采煤層層位進行開采的;擅自開采保安煤柱的。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法》里,第三十一條明確規定,煤炭生產應當依法在批準的開采范圍內進行,不得超越批準的開采范圍越界、越層開采。采礦作業不得擅自開采保安煤柱,不得采用可能危及相鄰煤礦生產安全的決水、爆破、貫通巷道等危險方法。
越界開采會造成嚴重的安全生產事故:由于越界開采形成大規模地壓,進而沖擊地下頂板,導致大規模坍塌。引發事故。并且許多老礦區往往有大水體存在,由于越界開采將地下水貫通,極易形成淹井事故。此外由于越界開采,煤礦通風系統遭到破壞,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污風將四處飄散,從而導致瓦斯濃度過高,引發爆炸事故。
專家特別指出,越界開采在地下的大范圍溝通,還易造成大范圍地表建筑物破損,對于公路、鐵路等交通設施破壞極大。
越界開采:利益驅動是根源
據了解,越界開采有其歷史原因,更有現實原因。改革開放之初,國家大力支持鄉鎮煤礦發展。各地在沒有統一規劃布局的情況下,小煤礦遍地開花,形成了礦點密、礦區范圍小、生產規模小的局面。這些為越層、越界開采埋下了隱患。
經過多年開采后,這些中小煤礦目前資源基本枯竭。但是隨著現今煤炭價格的日益攀升,許多人受利益驅動超層越界繼續開采。一些小煤礦超層越界開采現象比較普遍,形成了“樓上樓”、“礦中礦”的現象。由此引發的資源糾紛劇增,資源破壞現象嚴重,安全隱患突出,事故頻發。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
許多小煤窯先天的資源劃定有限,經過10多年的開采,許多小煤窯已到了無煤可采的地步。面對近幾年來煤炭價格的持續上漲,只有越界開采,才是保持他們繼續獲取利潤的唯一途經。同時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越界開采隨時都面臨執法管理部門的查處和責令退出越界區的可能。小煤礦主必然選擇盲目快速生產。
許多擬關閉小煤礦在關閉前的最后階段瘋狂生產。例如湖南省兩年多來共關閉煤礦1099處,但徹底關閉的只有443處,僅占40.3%。部分關閉后被納入資源整合的煤礦,生產系統基本保持完整,極易造成非法生產。耒陽市37處被整合煤礦中有29處在非法組織生產。占78%;2006年12月26日因超層越界挖垮國有新星煤礦立井井筒的郴州市永興縣復和鄉新四煤礦、華僑煤礦,雖然湖南省政府已明令關閉,但其至今停而未關。
多管齊下遏制越界開采
專家指出,從理論上講一個礦體應該由一家礦山經營,但是現狀是,一個礦體往往上百家在此挖煤。遏制越界開采的最好方法就是資源整合。
專家認為,煤礦整頓關閉和煤炭資源的開發整合必須以資源為基礎,以采礦權為紐帶,以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為前提,對達不到一定規模資源儲量的不設置采礦權,沒有合理礦區范圍的不設置采礦權,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條件不具備的不設置采礦權。通過重新規劃布局,合理確定礦區范圍。確保采礦權設置合理,從而為預防煤礦超層越界開采把好采礦權的設置關。
至于資源整合的途徑和方式,有專家指出當前應該積極引進大集團兼并、收購、控股、托管整合小煤礦,組建地方大集團和地方國有公司,以松散型、緊密型、漸進式整合管理小煤礦,對符合資源、財力、管理的煤礦實施機械化升級改造。
國家安全生產專家組專家、煤炭科學研究總院盧鑒章教授從技術層面對越界開采提出了對策:及時公告礦區范圍。廣泛接受社會監督。采礦權登記機關在頒發采礦許可證后,應當通知礦區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縣級人民政府應當自收到通知之日起90日內對礦區范圍進行公告,并可以根據采礦權人的申請。組織埋設礦區范圍界樁或設置地面標志。
盧鑒章認為,設計單位在編制煤礦開采設計時。應在設計圖上標注采礦許可證所確定的礦區范圍,并在礦區范圍內進行設計,從而為預防煤礦超層越界開采把好設計關。同時。施工單位必須按批準的設計施工,嚴禁在超越批準的礦區范圍施工。在煤礦竣工、復工驗收時,必須把是否超層越界開采納入驗收內容。煤礦建設工程竣工后或者投產前,以及停產整頓恢復生產前,應當由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對其安全設施和條件進行驗收,驗收時應當將煤礦建設工程是否超層越界納入驗收內容之一,從而為預防煤礦超層越界開采把好驗收關。
國土資源部門應該認真貫徹落實、嚴格執行有關礦產資源管理的法律法規,對超越批準的礦區范圍采礦者,應責令其退回本礦區范圍內開采并賠償損失,沒收越界開采的礦產品和違法所得,可以并處罰款;對拒不退回本礦區范圍內開采造成礦產資源被破壞,要吊銷其采礦許可證,并依照有關規定對直接責任人追究刑事責任。要加強煤礦開發利用的監督檢查,督促其及時提交年查報告,對不提交真實有效的采掘工程平面圖和井上井下對照圖,不按照規定提交年度報告并拒絕接受監督檢查或者弄虛作假的,國土資源部門應對其進行相應的處罰。對存在超層越界開采的,由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對其進行相應處罰。對3個月內2次或者2次以上發現有重大安全生產隱患仍然進行生產的煤礦,煤礦安全監察機構應當提請地方人民政府關閉該煤礦。對被責令停產整頓的煤礦擅自從事生產的,煤礦安全監察機構應當提請地方人民政府予以關閉,沒收違法所得,并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只要從各個環節層層把關,做到職能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嚴格依法辦事,超前預防,事后治理,煤礦超層越界開采這一難題一定能得到破解,因超層越界開采造成安全隱患、誘發事故的現象一定能夠得到有效遏制。
(編輯游振云)